卢瑟福散射

学术   教育   2024-09-13 13:33   广东  
用经典力学规律处理单个微观粒子的散射问题时,使用的数学方法与处理天体绕太阳运动时使用的方法完全相同。

在引入了角动量这个概念后,我们在太阳系这个层级上讨论了角动量守恒的有趣的应用。角动量守恒的另一个引人入胜的应用是原子核层级上的运动,一个在物理学的入门课程中讨论得比较多的问题是  粒子与重原子核的碰撞。

在宏观领域中,我们把两个物体在短时间内有表面接触的运动称为碰撞,不过,碰撞的这个定义并不适用于微观层级上粒子的运动过程。在微观层级的运动中,两个粒子之间基本上不会存在相互接触的情况。

在微观的层级上,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它们之间的电相互作用。电相互作用的特点是力程为无限长,两个粒子在相距很远时,相互之间就已经有相互作用。如果它们的电荷异号,最终的结果最有可能的就是相互围绕着转圈,情况就像天体绕着太阳转一样。如果它们有同号的电荷,则当它们相互接近到一定距离时,便会由于斥力的作用而相互远离。这种行为很像通常意义下的碰撞过程,不过,物理学家给这种现象起了一个新的名字,称之为散射。

在微观的层级上,量子特性主宰着粒子的行为。不过,对于原子核这个层级,量子特性并不显著,可以近似地把粒子看作是经典客体,用经典力学的规律来处理粒子的运动过程。

接下来,我们要讨论  粒子与重原子核的碰撞,这个问题源自卢瑟福在 20 世纪初所做的  粒子散射实验。在用  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有一些入射粒子的散射偏转角很大,显示出原子似乎有一个很硬的核心。根据这个现象,卢瑟福于 1911 年提出,原子有一个带正电的核心,称之为原子核,带负电的电子则绕着原子核转动。一般都把这个原子模型称为原子的有核模型,不过,由于这个模型很像行星绕太阳转动的图象,因此,很多时候也将其戏称为原子的行星系模型。

设想有一个  粒子,在远处以速度  射向一个核电荷数为  的重原子核。由于重原子核的质量比  粒子的质量大得多,因此,重原子核可以被看作近似地静止不动。

在《基本相互作用》中曾经写下两个带电粒子之间的电相互作用: 把它用到现在的问题中来,则有  共中  是一个电子电量的绝对值,被称为基本电荷单位。显然,这是一个有心力,于是,  粒子在运动的过程中对力心的角动量和能量守恒。由于角动量守恒,因此,运动轨迹是一条平面曲线。根据这个特点,在运动轨道所在的平面上,以重原子核所在的位置为原点,过原点指向  方向为参考方向,建立平面极坐标系。在坐标系的这种选择下,角动量和能量有如下表达式: 具体的数学推导过程可以参考《天体运动中的角动量》,这里就不再详述。

将上述两个守恒式与天体运动问题中相应的守恒式做比较发现,它们是极其相似的。这种情况并不是偶然的,它源自静电力与万有引力具有相似的特性。由于这个原因,如果仅仅是讨论单个粒子与单个重原子核的相互作用问题,那么,对  粒子的动力学处理方法与对天体绕太阳运动的处理方法是一样的。唯一的不同点是,天体问题中的相互作用是相互吸引的万有引力,而这里的相互作用则是相互排斥的静电力。由于这个原因,最终给出的有效势能曲线的形状也就与天体运动时的情况不一样,是一条总是在横轴上方的曲线,从而代表总能量的水平线与有效势能曲线只有一个交点,运动轨道是开放的。这些讨论就交由大家去完成吧。

当然,在  粒子散射实验中,并不是单个  粒子与单个重原子核的相互作用,而是成千上万个  粒子 (放射源) 与成千上万个重原子核 (靶) 的相互作用。这样的情况已经远远超出了经典力学的范畴,我们宁愿把它留到处理原子物理的问题时再作详细讨论。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物理学的门槛:复变函数
物理学的门槛:电磁
物理学的门槛:热学
田园交响曲
银河帝国的传奇故事
看过此文的人还看了:
黄山归来不看岳
英雄交响曲
季节的音符
天鹅湖
凝望星空

cosmos2062
物理学、宇宙学、天文学以及相关领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