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 ( osteoporosis)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受损、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1],是老年常见的慢性病之一。
骨质疏松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快速攀升,其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2]。
生活方式干预贯穿于慢性病防治的全过程,运动很重要!本文阐述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运动干预方式、方法、策略。
01
运动干预计划的目标/目的
通过长期、规律的运动干预,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身体平衡与协调能力,提高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风险,以及减少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发生。
02
运动干预的益处
运动干预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作用,其具体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机械应力刺激:运动时骨骼承受的负荷和应力增加,刺激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骨形成。例如,负重运动如跑步、举重等,能使骨骼承受较大的压力,激发骨骼适应这种压力而增加骨密度。
2. 调节激素水平:运动有助于调节体内激素的分泌,如增加生长激素、性激素的分泌。生长激素能够促进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性激素如雌激素和雄激素对维持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游泳为例,适度的游泳运动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改善激素平衡,从而有益于骨骼健康。
3. 增强肌肉力量:强有力的肌肉可以更好地保护骨骼,减少骨折风险。通过运动锻炼肌肉,尤其是核心肌群和下肢肌肉,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拉力可以刺激骨膜,促进骨的重建和修复。比如进行深蹲、俯卧撑等力量训练动作,能够有效增强肌肉力量,间接保护骨骼。
4. 改善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一些运动如瑜伽、太极等,能够提高身体的平衡感和协调性,降低跌倒的发生率,从而减少因跌倒导致的骨折风险。
03
运动类型(做何运动?)
1.负重运动
(1)快走:每周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保持适度的步伐和速度,手臂自然摆动。
(2)慢跑: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注意保持正确的跑步姿势,避免损伤关节。
(3)爬楼梯:每周2~3次,每次10~15分钟。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步增加楼层数。
2. 力量训练
(1)深蹲:每组10~15次,进行3组,每周2~3次。双脚与肩同宽,缓慢下蹲,保持膝盖不超过脚尖。
(2)俯卧撑:每组8~10次,进行2~3组,每周2次。身体保持一条直线,手臂弯曲时胸部尽量贴近地面。
(3)哑铃训练:使用适当重量的哑铃进行弯举、上举等动作,每个动作每组10~12 次,进行3组,每周2~3次。
3. 平衡与柔韧性训练
(1)瑜伽:每周进行2~3次,每次60分钟左右。包括各种体式如树式、三角式等,以增强身体的平衡和柔韧性。
(2)太极:每天练习20~30分钟。注重动作的连贯性和呼吸的配合。
04
运动时间安排
运动时间最好在有太阳的时间段进行运动,每周200~300分钟,更有利于健康。
周一、周三:快走30分钟,力量训练(深蹲、哑铃训练)40分钟。
周二、周四:瑜伽60分钟。
周五:慢跑20分钟,俯卧撑3组。
周六:太极30分钟,力量训练(哑铃训练、俯卧撑)40分钟。
周日:休息或进行轻松的户外活动,如散步。
05
运动强度
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运动强度的界定需要谨慎,以避免造成骨折等不良后果。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界定。
1.在运动类型上
低强度运动:例如轻松的散步、简单的伸展运动。这类运动不会对骨骼和肌肉产生较大的压力,适合病情较重、身体较为虚弱或刚开始运动的患者。
中等强度运动:比如游泳、骑自行车(低阻力)、瑜伽等。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肌肉力量和骨骼的负荷,但相对较为安全。
高强度运动:通常不建议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高强度运动,如剧烈的跑步、高强度的举重等。这些运动可能会增加骨折的风险。
2. 在心率管理方面
一般来说,最大心率的估算值= 220 -年龄。对于骨质疏松症患者,运动时的适宜心率范围通常会比一般健康人群略低一些,以减少潜在的风险,运动时的心率通常保持在最大心率的50%~60%左右较为合适。
例如,一位60岁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其最大心率约为220-60 =160次/分钟,那么运动时较为合适的心率范围大约在80~96次/分钟。
然而,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参考范围。实际的合适心率还需要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合并的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以及正在服用的药物等因素。在自己的能耐受范围内使心率越快收到的效果越好。有氧运动、无氧运动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06
运动的注意事项
运动前进行5-10分钟的热身活动,如关节活动、慢走等。
运动强度应逐渐增加,避免一开始就进行高强度运动。
运动过程中如有疼痛或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咨询医生或专业教练的建议。
保持正确的运动姿势,避免错误动作导致受伤。
运动后进行10-15分钟的拉伸放松,帮助缓解肌肉疲劳。
07
运动的效果定期评估
每3个月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测和身体机能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运动计划。同时,定期咨询医生或专业康复师,确保运动干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要判断运动干预计划对骨质疏松症是否有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1. 骨密度检测
这是评估骨质疏松症改善情况的重要指标。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DXA)(如每6个月或1年一次),对比前后的检测结果。如果骨密度有所增加,或者骨量减少的速度减缓,说明运动干预可能是有效的。
例如,一位患者在开始运动干预前骨密度T值为-2.5,经过一年的运动干预后,T值提升到-2.2,表明骨密度得到了改善。
2. 身体机能测试
(1)肌肉力量评估:通过测量特定肌肉群的力量,如握力、腿部蹬力等。力量的增强通常意味着运动干预对肌肉的锻炼起到了积极作用,间接对骨骼产生了保护。
(2)平衡能力测试:例如闭目单脚站立时间、走平衡木的稳定性等。平衡能力的提高有助于降低跌倒风险,对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有重要意义。
(3)柔韧性测试:如坐位体前屈等,柔韧性的改善表明运动有助于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延展性的提升。
假设一位患者在运动前坐位体前屈只能达到10厘米,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后能达到15厘米,说明柔韧性有了进步。
3. 症状改善
观察患者骨质疏松相关症状,如骨骼疼痛是否减轻、日常活动能力是否提高、骨折发生率是否降低等。
比如,患者之前因骨质疏松经常感到腰背疼痛,运动干预后疼痛频率和程度明显降低。
4. 生活质量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或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如身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活动参与度等方面的改善情况。
例如,使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患者在运动干预后的得分较之前有显著提高。
5. 患者依从性
了解患者是否按照运动计划坚持锻炼。良好的依从性通常与更好的治疗效果相关。
如果患者能够每周按时完成运动计划中规定的项目和次数,说明依从性较好,更有可能获得有效的干预结果。
6.医生的临床判断
医生根据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体检结果以及患者的自我感受,综合判断运动干预计划的效果。
08
在制定骨质疏松症的运动干预计划时,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个体差异评估:
(1)充分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骨密度水平、既往病史等。例如,对于患有严重心脏病或关节疾病的患者,某些高强度的运动可能不适合。
(2)考虑患者的运动能力和习惯,避免一开始就设定过于困难或不符合其实际情况的运动目标。
2. 循序渐进原则:
(1)逐渐增加运动的强度、时间和频率。开始时可以选择低强度、短时间的运动,随着身体适应,逐步提高难度。比如从短距离的慢走过渡到快走,再到慢跑。
(2)避免突然进行剧烈运动,以免造成身体损伤。
3. 选择合适的运动类型:
(1)结合患者的兴趣爱好,选择他们能够坚持的运动。如果患者喜欢舞蹈,可以选择一些节奏适中、动作幅度不大的舞蹈作为运动方式。
(2)包含多种类型的运动,如负重运动、游泳、快走、跑步、太极拳等等。
美国国家骨质疏松基金会(NOF)建议,不同高强度的负重和肌肉强化运动,包括有氧运动、抗阻力运动、平衡运动,可以预防骨质疏松[3]。结合抗阻力、平衡和负重活动的高强度运动计划可改善骨质疏松病人的跌倒风险[4]。
研究表明,有规律的体育活动促进儿童和青春期的骨量增加和骨结构优化,有助于成年期的骨量维持,并减少老年时期骨量损失和强度的下降,预防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5]。
有氧运动如慢跑,可以增强老年病人的耐力,促进骨相关激素分泌,有利于骨质的重建,还可以增加肌肉的质量,从而预防老年骨质疏松。一定强度的抗阻力运动如推墙(站着的俯卧撑),可增强老年病人的骨硬度,减少骨折的发生。平衡运动如太极拳,可锻炼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及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使其不易摔倒[6] 。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对于个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影响,合理运动很重要!
参考文献
[1]ANAM A K, INSOGNA K. update on osteoporosis screening and management[J]. Med clin North Am, 2021,102(6): 1117-1134.
[2]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 ( 2022),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22,15(6):573-611.
[3] PAPADOPOULOU S K, PAPADIMITRIOU K, VOULGAR IDOU G,et al.Exercise and nutrition impact on osteoporosis and sarcopenia the incidence of osteosaicopeia:a narrative review[J].Nutrients,2021,1(12):4499.
[4]TRICCO A C,THOMAS S M, VERONIKI A A,et al.Comparisons of interventions for preventing falls in older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AMA,2017,318(17):1687-1699.
[5] ACKERMAN K E,MISRA M.Bone health and the female athlete triad in adolescent athletes[J]. Phys Sporptsmed,2011,39(1):131-141.
[6]马远征,王以朋,刘强等.中国老年骨质疏松诊疗指南(2018)[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1)2557-2575
简
介
作
者
“
谢福军
全科主任医师
”
作者介绍
谢福军,天津市河东区中山门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任医师(三级)、教学主任。擅长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双心疾病及未分化疾病。
兼职: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健康科普专家
北京整合医学学会第一届全科分会 常委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第二届全科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医学会第六届科学普及分会 常委
天津市医学会第五届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委员 社区学组 副组长
重要声明
官方微信服务号|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官方网站|中国社区医师网
基层卫生|全科发展|健康科普|医防融合
基层诊疗|中医中药|项目活动|继教培训
全新改版,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