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项行
近年来,痛风/高尿酸血症发病率迅速攀升,年轻化特点愈加显现。根据《痛风诊疗规范(2023)》,目前我国痛风患病率约为1%~3%,呈逐年上升趋势,男∶女为 15∶1,平均年龄 48.28岁。作为基层医生要在平常诊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强化宣传,提高痛风的认知率、防范率。
高危人群
1.从职业特点上来看,餐桌上应酬的这些职业人群容易出现痛风。
2.从体型上来看,有腹型肥胖的患者容易出现痛风。
3.从收入角度来看,收入高的人群容易出现痛风,因为这类人群,可能会经常吃海鲜等比较贵一点的菜肴。
4.从生活作息方面来看,睡眠不足、经常熬夜的人群容易出现痛风。
5.从饮食习惯上来看,经常吃肉、经常吃甜食以及经常喝甜饮料的人群容易出现痛风。
诱发因素
1.药物诱发因素:一些可影响肾脏的尿酸排泄能力,从而导致尿酸水平增高的药物: 如噻嗪类利尿剂、环孢素、吡嗪酰胺、盐酸乙胺丁醇、烟酸、华法林钠、小剂量阿司匹林等。
2.摄入高嘌呤的食物肉类、动物内脏及部分海鲜(如贝类)饮食中嘌呤含量过高,可被身体分解为尿酸,大量摄入导致尿酸水平升高。
3.饮酒:过量的酒精摄入是痛风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啤酒中含有大量嘌呤成分,其诱发痛风的风险最高。
4.其他疾病:患有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银屑病、肥胖、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这些疾病均与高尿酸血症相关,增加其他危险因素时更容易导致痛风发作。
主要危害
1.毁关节:痛风患病率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而升高。一项随访2~10年的研究显示,血尿酸>360 μmol/L时,87.5%患者出现膝关节液尿酸盐结晶,而血尿酸≤360 μmol/L时,只有43.8%患者会出现膝关节液尿酸盐结晶。
2.伤血管: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显示,血尿酸水平每增加60 μmol/L,高血压发病相对危险增加13%。
3.伤肾:高尿酸血症可导致急性尿酸性肾病、慢性尿酸性肾病和肾结石,增加发生肾功能衰竭的风险。研究显示,血尿酸每升高60 μmol/L,慢性肾脏疾病(CKD)风险增加70%,肾功能恶化风险增加14%。正常血尿酸水平患者CKD患病率为11%左右,而高尿酸血症合并CKD高达32.7%。
4.乱代谢:高尿酸血症也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患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较血尿酸正常者增加95%。另外研究也发现高尿酸血症与肥胖、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等脂代谢紊乱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5.缩减寿命: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合并痛风患者平均寿命较正常者缩短15~20年。
临床表现
1.无症状期:在这个阶段,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血尿酸水平的升高。这个时期可能持续数年到数十年,有些人可能终生不出现症状。
2.急性关节炎期:这是痛风的第一个症状,通常表现为单个关节突然发作的红、肿、热、痛,最常见的部位是第一跖趾关节(大脚趾基部)。
疼痛非常剧烈,可以在几小时内达到高峰。其他可能受影响的关节包括踝关节、膝关节、腕关节和肘关节等。发作通常持续数天到数周,之后症状会自行缓解。
3.间歇期:在这个时期,患者没有明显的关节疼痛和炎症表现。间歇期的长度因人而异,可以从几天到几年不等。随着病情的发展,间歇期可能会逐渐缩短。
4.慢性痛风石病变期:长期高尿酸血症可能导致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软组织和肾脏等部位沉积,形成痛风石。
痛风石外观呈黄白色,大小不一,表面皮肤可能变薄并有破溃风险。慢性期还可能出现关节骨质破坏、功能障碍以及尿酸性肾病和肾结石等并发症。
预防措施
预防痛风,首先要降低血尿酸,避免诱发痛风的诱因。如果尿酸过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尿酸的药物,另外自身要进行生活调整,改变生活方式。
1.应控制吸烟,避免饮酒,酒精诱发痛风的发作并加重病情,尤其是啤酒应完全避免。
2.不要暴饮暴食,在任何场合都要适当控制自己的饮食;少吃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鱼、虾、蟹、牛羊肉等;应增加蔬菜、水果及谷物的摄入,做到膳食平衡。
3.每天保证饮用2000mL以上的茶水、白开水,增加尿酸的排泄;避免饮用含糖饮料,特别是果糖含量高的饮品,果糖会影响尿酸的代谢,诱发痛风。
4.积极治疗与痛风相关的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等;减少服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例如,阿司匹林、利尿药、抗痨药和环孢霉素等。
5.不提倡痛风患者长时间步行、徒步、跑步等,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及精神紧张。
6.要控制体重,预防肥胖。肥胖人群尿酸水平一般都较高,而且肥胖人群也容易存在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方面的问题,因此,积极健康地减轻体重对于改善这些问题是非常有益的。
重要声明
官方微信服务号|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官方网站|中国社区医师网
基层卫生|全科发展|健康科普|医防融合
基层诊疗|中医中药|项目活动|继教培训
全新改版,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