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欧阳军
秋冬季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而心源性猝死由于其发病突然、不可预料,致死率高,而常使人们谈虎色变。那么,什么是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的预警信号有哪些?怎样才能远离心源性猝死呢?
什么是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顾名思义是因为心脏病引起的一种死亡。这种心脏病引起的死亡分为心肌梗死或者恶性心律失常,通常发病比较急促,而且迅速,一般出现在死亡前的一个小时之内。
心肌梗死一般是由于心脏血管(我们叫做冠状血管)堵塞,导致了相应的心肌供血阻断,心肌坏死造成心脏的损害,不能进行正常的心脏工作而导致患者的死亡就叫做心源性猝死。
另外,心脏恶性心律失常,比如房颤、室速、室扑,甚至室颤等,导致心脏血流动力学出现严重障碍,不能满足全身的血液供应导致的死亡也是心源性猝死。
常见症状有哪些?
1.胸痛:心源性猝死常伴随剧烈的胸闷感,患者感觉胸部被压迫或挤压,并出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氧,引起心肌细胞损伤,患者会感觉到胸部不适。
2.呼吸困难:心源性猝死导致心脏功能障碍,心排血量减少,血液供应不足,使得全身组织器官供氧不足,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此外,心肌缺氧还会导致肺循环淤血,加重呼吸困难。
3.无力或头晕:心源性猝死患者常常在运动或活动后突然昏厥,这是因为心脏供血不足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引起脑缺血和缺氧。此外,心搏骤停时,大脑无法获得足够的血液和氧气,导致患者突然昏倒。
4.其他症状:比如心悸、恶心、呕吐、冷汗、颈部或胳膊疼痛等。这些症状的出现与心脏功能障碍、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等因素有关。
心源性猝死的症状多种多样,因此,在出现任何不适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
心源性猝死最有可能发生在已经有心脏问题的患者身上,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原因包括。
1.心脏器质性疾病:如果患者有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等病症,可能会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容易引起心源性猝死。
2.恶性心律失常:如果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诱发心源性猝死。
3.冠心病: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因为冠心病在发作时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影响心率。
4.其他疾病和事件:某些肺部问题或是患者出现身体严重受损、溺水以及触电等情况也可能会导致心源性猝死。如果患者使用毒品,或是身体出现电解质等问题,也可能发生心源性猝死。
如何应对突发险情?
在紧急情况下,请先立即拨打120并等待救援,不可擅自步行回家或者前往医院就诊。
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往往会意识丧失,这时候旁边的人需要立刻判断患者的意识情况,大声呼喊病人。
如果病人没有反应,应该立即判断有没有大动脉搏动,选择股动脉或者颈动脉。
如果大动脉搏动消失,可以判断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给予患者行心肺复苏术,选择按压的部位是病人胸骨中下1/3的位置,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选择两乳头的中点进行按压,按压的深度不小于5cm,按压的频率要大于100次/分。
另外,按压30次可以进行2次人工呼吸,直按压到有120急救车来或者其他施救人员过来帮忙。
需要注意的是,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仅有4~6分钟,必须争分夺秒地进行救治。
除此之外,心源性猝死的急救措施还包括除颤治疗。如果是心室颤动或者室性心动过速,需进行电击治疗。
预防心源性猝死6妙招
1.治疗原发病。有心源性猝死风险者需先治疗原发病,并进行风险评估。
患者如果患有冠心病(尤其是曾经发生过心肌梗死)、心室射血分数(泵血能力)较低或心力衰竭、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等病症,就需要及时就医诊治,因为这些病症均为心源性猝死、室速及室颤的常见诱因。
2.规律运动。规律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每天保持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游泳等,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心血管系统的效率,降低血压和血脂,从而减少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3.戒烟限酒。吸烟、过度饮酒等因素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提高。
长时间大量饮酒及情绪波动可能导致血压上升,加重心脏缺血缺氧状况。戒烟限酒并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4.不熬夜。熬夜会导致体内内分泌失调,增加心脏负担,从而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长期熬夜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症状,如焦虑易怒、情绪波动剧烈;记忆力减退、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睡眠质量差,以及头痛、头晕、耳鸣等。
此外,还可能出现性功能减退和脱发明显等情况。当身体出现这些状况时,应引起高度重视,意识到可能已过度疲劳,需调整工作节奏,适度休息,以恢复机体功能。
部分人在猝死前会有征兆,如心绞痛、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等,甚至出现面色苍白、大量出汗等症状。
5.注意控制体重。肥胖、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等心源性疾病的高危因素,所以,要积极控制血脂,合理膳食,保持体重稳定。
6.学会应对压力。长期承受过大压力可能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减弱,进而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通过掌握冥想、瑜伽、按摩等方法来调适身心,缓解压力,对维护身体健康及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重要声明
官方微信服务号|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官方网站|中国社区医师网
基层卫生|全科发展|健康科普|医防融合
基层诊疗|中医中药|项目活动|继教培训
全新改版,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