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胡献国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等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强调“中医药在降压治疗中的应用”,“对于正常高值血压需要药物治疗者以及1级高血压患者可以考虑应用具有平肝潜阳等功用且有循证证据的中成药,以改善高血压相关症状,并起到一定的辅助降压作用,也可以作为常用降压药的联合用药”。现将修订版中提及的中药及中成药介绍如下。
【中药汤饮剂】
1.天麻钩藤饮
本方出自《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方由天麻、山栀、黄芩、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9g,钩藤、川牛膝各12g,生决明18g组成。水煎服,每日1剂。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之功。
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症见头痛,眩晕,失眠多梦,或口苦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血压病、急性脑血管病、内耳性眩晕等属于肝阳上亢,肝风上扰者。
2.半夏白术天麻汤
本方出自《医学心语》,方由半夏5g,天麻、茯苓、橘红各3g,白术9g,甘草2g,生姜1片,大枣2枚组成,水煎服,每日1剂。有化痰熄风,健脾祛湿之功。
主治风痰上扰证。症见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等。
临床上用于治疗耳源性眩晕、高血压病、神经性眩晕、癫痫、面神经瘫痪等属风痰上扰者。
3.镇肝熄风汤
本方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方由怀牛膝、生赭石各30g,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各15g,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各6g组成,水煎服,每日1剂。有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之功。
主治类中风证。症见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㖞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元,脉弦长有力。
临床上用于高血压、脑血栓形成、脑溢血、血管神经性头痛等属于肝肾阴虚,肝风内动者。
【中成药制剂】
1.天麻钩藤颗粒
本品为天麻钩藤饮的成药制剂,方由天麻、钩藤、石决明、栀子、黄芩、牛膝、盐杜仲、益母草、桑寄生、首乌藤、茯苓等组成。
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或遵医嘱。有平肝熄风,清热安神之功。用于肝阳上亢所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眼花、震颤、失眠;高血压见上述证侯者。
2.六味地黄丸
本品由熟地黄、酒萸肉、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等组成。口服。水丸一次5g,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均一日2次。有滋阴补肾之功。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六味地黄制剂有腹泻、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胃肠不适、食欲不振、便秘、瘙痒、皮疹、头痛、心悸、过敏等不良反应,使用时应予注意。
3.杞菊地黄丸
本品为六味地黄丸加枸杞、菊花组成。口服。小蜜丸:一次9g,一日2次;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3次;水蜜丸:一次6g,一日2次;大蜜丸:1次1丸,均一日2次。有滋肾养肝之功。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4.松龄血脉康胶囊
本品由鲜松叶、葛根、珍珠层粉组成。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或遵医嘱。有平肝潜阳,镇心安神之功。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急躁易怒、心悸、失眠;高血压病及原发性高脂血症见上述证候者。
有些患者服用本品后会出现轻度腹泻、胃脘胀满等表现,饭后服用有助于减轻或改善这些症状。
5.心脉通胶囊
本品由当归、决明子、钩藤、牛膝、丹参、粉葛、槐米、毛冬青、夏枯草、三七组成。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有活血化瘀,通脉养心、降压降脂之功。用于高血压、高脂血症等。
本品有活血作用,故孕妇禁用。
6.养血清脑颗粒
本品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钩藤、鸡血藤、夏枯草、决明子、珍珠母、延胡索、细辛等组成。
口服。一次1袋,一日3次。有养血平肝,活血通络之功。用于血虚肝旺所致头痛,眩晕眼花,心烦易怒,失眠多梦。
一些患者服用本品出现皮疹、瘙痒、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腹痛、胃烧灼感、口干、头晕、头痛、头胀、耳鸣、心慌、心悸、血压降低、肝生化指标异常等,故使用时应予注意。
本品有活血作用,故孕妇禁用、肝功能失代偿患者禁用、对本品及所含成份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使用中药汤剂及中成药制剂时应在有经验的医师,或药师指导下使用。使用中成药制剂时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按药品说明书应用。
2.服用时忌辛辣厚味及不易消化食物。
3.患有其他慢性病者,正在使用其他药物时,应告诉医师或药师,并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服用。感冒发热的病人不宜服用。
4.上述药物有的有活血作用,故孕妇、哺乳期妇女不宜选用。
5.对上述药物过敏者不宜选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6.中成药性状发生改变时不宜使用。
7.服药后出现心悸、呕吐、脘腹疼痛等症状,或应用上述药物症状无明显缓解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J]. 中华高血压杂志(中英文), 2024, 32(7): 603-700.
重要声明
官方微信服务号|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官方网站|中国社区医师网
基层卫生|全科发展|健康科普|医防融合
基层诊疗|中医中药|项目活动|继教培训
全新改版,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