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妇保科随访多位新生儿宝宝,出生体重都在4000克以上,有位新生儿爸爸微信昵称“九一六”,他颇为自豪地解释昵称由来“我家儿子出生体重9斤1两6”,但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听后心里肯定和我一样不能轻松起来吧,体重管理,任重而道远!
体重管理,国家有目标!
为倡导和推进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切实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启动实施“体重管理年”活动,活动宣传口号为“健康体重 一起行动”。
自2024年起,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广泛建立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显著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更加普及健康生活方式,逐渐形成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使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
体重管理,健康教育先行!
健康教育作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实施的教育活动。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体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作为居民的健康管家,应通过义诊咨询、健康知识讲座、上门随访及门诊个体化指导、多媒体平台等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加强超重肥胖的危害科学普及和宣传倡导,加强公众食物营养和饮食文化教育,倡导吃动平衡、“三减三健”等健康理念,指导公众正确认识健康体重、科学动态管理体重,消除体重认知误区,提高科学健康知识的传播力和可及性。
引导公众自觉进行体重管理,提高全民体重管理意识,推动体重管理逐步形成社会共识。
体重管理,创新科普形式!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的优势,创新健康教育科普形式,推动体重管理科普宣教进家庭、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企事业单位、进商超、进宾馆、进餐馆食堂等,逐步扩大体重管理知识普及的覆盖范围。
结合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爱国卫生月、全民营养周、全民健身日、体育宣传周、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中国学生营养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体重管理宣传活动,科学有效应对“小胖墩”“节日胖”“假期肥”等体重问题。
体重管理,营造社会支持性环境。
推广“一秤一尺一日历”(体重秤、腰围尺、体重管理日历),鼓励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宾馆等配置体重秤,有条件的配置体成分仪。扩大健康小屋社区覆盖范围,打造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身器材等支持环境。
加强健康单位建设,鼓励单位为职工健身提供基础设施和条件。推进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建设,校园内避免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行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开展多种形式的全民健身活动,组织“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健康城镇 健康体重”等活动。鼓励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有效参与体重管理,充分发挥支持保障作用。
鼓励开发具备连续动态采集分析体重变化并提供体重管理建议的移动应用程序(APP)和小程序,促进体重管理日常化、便利化、规范化。
体重管理,强化家庭重要作用。
将体重管理纳入健康家庭建设内容。以家庭健康生活方式培养为重点,将健康体重作为家庭生活新理念,做到“三知一管”(即知晓健康体重标准、知晓自身体重变化、知晓体重管理方法,科学管理自身体重)。
家庭成员定期测量体重,加强相互提示和监督,掌握科学烹饪技巧,积极参与全民健身运动,降低聚集性家庭肥胖风险。
发挥专业技术优势,规范体重管理服务模式。
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疾控机构等专业人员体重管理和科普能力,制定印发高血压等慢性病营养与运动指导原则、慢性病患者食养指南、肥胖症诊疗规范等相关技术文件并进行宣贯,提升医护人员体重管理技能和肥胖症治疗服务水平。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体重管理纳入签约服务,及时向签约居民提供合理膳食、科学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开展体重管理技术指导和健康咨询活动。
体重管理,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
加强孕产妇体重管理。加强孕产妇体重管理、营养评价和身体活动指导,提高生殖健康水平。推广应用我国孕期增重标准和孕产妇营养保健服务指南,加强育龄妇女合理膳食与科学运动,推动孕产妇营养门诊建设,做好妇女围孕期营养保健咨询、指导和干预服务,促进孕前维持适宜体重、孕期合理增重,管理孕产期营养相关合并症和并发症,产后减少体重滞留,预防低体重儿、巨大儿以及早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减少肥胖的代际传递。
规范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体重管理。扎实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0~6岁儿童健康管理项目,按照规范免费为辖区0~6岁儿童提供相应健康服务,加强科学育儿咨询指导服务,强化体格生长监测、营养与喂养指导、运动(活动)指导,促进吃动平衡,预防和减少儿童超重和肥胖。
加强学生体重管理。强化父母是儿童健康教育第一任老师的责任,培养儿童青少年形成动态测量身高、体重、腰围的健康习惯。开展健康学校创建行动计划,落实课程课时要求,拓展健康教育渠道,配齐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学校医务室体重管理能力,开展儿童青少年的合理膳食、主动运动和心理干预等保健工作,帮助超重肥胖学生做到“一减两增,一调两测”(减少进食量、增加身体活动、增强减肥信心,调整饮食结构、测量体重、测量腰围)。
开展大学生健身活动,将合理饮食、体重管理、科学生育等健康教育内容纳入选修课程。对家校发现的生长迟缓及肥胖合并疾病的学生,及时引导至相应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个性化营养、运动指导或者医学治疗。
加强职业人群体重管理。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健全职工健康档案,鼓励定期组织职工体检,综合评估体质状况。加强职工健康教育,培养健康工作方式,开展争做“职业健康达人”活动等,丰富职工体育健身活动,提高职工的健康素养和身体素质。
加强老年人体重管理。加强老年人体重管理,倡导家庭成员积极主动学习老年人体重管理相关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家庭健康养老水平。
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健康指导作用,指导老年人选择适口餐食、坚持适当运动、维持适宜体重,定期测量老年人体重、身高、腰围和基本运动功能等指标,开展体重管理综合干预指导,预防肌肉减少及肥胖,减缓机能衰退。
鼓励和支持城乡社区、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基层老年协会、有资质的社会组织等开展老年人体重管理教育。
肥胖既是一种疾病,又是引发慢性病和其他疾病状态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控制超重和肥胖不仅可以改善健康,也是控制疾病负担的重要手段。我国超过50%的成年人存在超重或肥胖,如果不加以干预,到2030年,超重肥胖人群的比例和相关医疗费用都将大幅增长。
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通过开展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等方式,对不同人群进行分类管理,为每个人制订个性化的体重管理方案,实现精准体重管理和全人群精准指导,为健康中国夯实基石!
重要声明
官方微信服务号|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官方网站|中国社区医师网
基层卫生|全科发展|健康科普|医防融合
基层诊疗|中医中药|项目活动|继教培训
全新改版,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