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郭嘉“十胜十败论”中的SWOT智慧|管理故事会236期

文摘   职场   2024-07-15 19:35   山东  
我们只生产原创的管理故事,喜欢请关注上方蓝色字体“加油屯”,为生活加点油,添些幸福的味道。
文/禾丰
一、案例故事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谋士如云,其中,以曹魏陈营的谋士群体尤为引人注目。在曹操身边的众多谋士中,“鬼才”郭嘉以“深通谋略,达于事情”而见长,总能在危急关头,以奇险之计帮助曹操排忧解难,抢占先机,决胜于千里之外,在那个群星璀璨的时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人称赞他为“三国第一谋士”,其谋略水平甚至要胜过神计妙算的诸葛亮一筹,并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不死,便无三国”等流行说法。

毛泽东主席多次重提郭嘉,向党内高级干部和身边人员推荐阅读《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要求知其人、学其事,做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良臣”“奇佐”。他评价郭嘉:“才识超群,足智多谋,出谋划策,功绩卓著。”“郭嘉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智谋之士,他的十胜十败论几乎涉及了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切中要害,言简意明,博大精深,古今罕成。”

毛主席还将诸葛亮和郭嘉进行了对比:“诸葛亮和郭嘉是三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士。诸葛亮是以他的三篇文章和辅佐蜀汉大业闻名的。郭嘉则是以他的十胜论和三次大的战略决策闻名于世的。郭嘉是三国历史上智慧的佼佼者,他的思想是值得战略家和军事家认真研究的。他是曹操的重要谋臣,才识超群,足智多谋,长期追随曹操左右,为他出谋划策,功绩卓著。”

以下,我们就以郭嘉颇具代表性的“十胜十败论”为例,一起学习郭嘉如何凭借独具慧眼的洞察力,有理有据的逻辑架构,登峰造极的语言技巧,说服并帮助曹操制定一统中原的战略规划的。其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位没读过顶流商学院MBA的郭嘉,其实是一位灵活运用SWOT分析的高手。他只用寥寥数语,就将曹操阵营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讲得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1.优势与劣势分析(SW):详细列举了曹操的十项优势,以及袁绍的十项劣势,为打赢官渡之战树立了信心,做足了思想准备。

“十胜十败论”发生在官渡之战的前夕,当时曹操最主要的对手就是袁绍。从整体实力来看,袁绍陈营优势极其明显,当时正如日中天,天下英雄无不心向往之;曹操兵少将寡,处于绝对劣势地位。面对袁绍的盛气凌人和巨大的现实差距,曹操手下官兵士气低落,都在悄悄为自己寻找后路,暗暗地投靠袁绍,曹操本人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前景预测十分悲观。

在这种情境下,郭嘉通过对敌人双方陈营的情况进行了深入比较,一口气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即袁绍有“十败”,而曹操则有“十胜”,分别为道胜、义胜、治胜、度胜、谋胜、德胜、仁胜、明胜、文胜、武胜。这对曹操来说好比一场及时雨,坚定了其克敌制胜的信心和决心,也为打赢官渡之战、平定北方提供了战略指导作用。

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禽。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虽兵强,无能为也。

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

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

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慑,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

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

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

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六也。

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

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

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

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

公有此十胜,于以败绍无难矣。

2.机会与威胁分析(OT):指出应抓住袁绍北征公孙瓒的机会,消灭心腹大患吕布。

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正中了曹操的下怀,他的真知灼见化解了正困扰曹操的难题。接着,郭嘉又分析了当下的机会和威胁,明确了战略规划的时间表、路线图,劝曹操趁袁绍和公孙瓒开战,东取吕布,以绝后患,“徐州吕布,实心腹大患。今绍北征公孙瓒,我当乘其远出,先取吕布,扫除东南,然后图绍,乃为上计;否则我方攻绍,布必乘虚来犯许者,为害不浅也。”

讨论完后,曹操很开心:“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郭嘉离开营帐后,也非常高兴:“真吾主也。”于是郭嘉被征召到司徒府任职。后来战局的发展,印证了郭嘉的识时之深、察人之准、预言屡中,郭嘉逐步得到曹操的赏识信任和提拔重用。曹操认为“天下人相知者少”“唯奉孝为能知孤意。”两人常“行同骑乘,坐同幄席”,坦诚交流,无所忌讳,甚至想将天下大事托付给他。

无奈天妒英才,建安十二年,郭嘉就一病呜呼,享年38岁。曹操对他的英年早逝,非常痛惜,“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追思嘉勋,实不可忘”,称赞其在政治、军事方面的见识都超过同辈,是自己的“奇佐”。后来,曹操赤壁兵败之后,回师后大发感慨:“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又曾哭叹:“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情哉奉孝!”。曹操的仰天大恸,捶胸痛哭,念叨郭嘉,让“众谋士皆默然自惭。”

二、理论逻辑

所谓SWOT分析,即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

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其中,S (Strengths)是优势、W(Weaknesses)是劣势、O(Opportunities)是机会、T(Threats)是威胁。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

从整体上看,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第二部分为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要避开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

根据SWOT分析,可以将问题按轻重缓急分类,明确哪些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哪些是可以稍微拖后一点儿的事情,哪些属于战略目标上的障碍,哪些属于战术上的问题,并将这些研究对象列举出来,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有利于领导者和管理者做出较正确的决策和规划。

三、启智增慧

现在,我们大学里经济管理专业基本是以西方课程为主,以致于一些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经济管理方面是缺失的,只有言必谈西方才是正宗的,才显得有逼格。其实不然,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时寥寥几个字,或者短短一篇小作文,就蕴含了很多深刻复杂的管理思想,囊括了N篇博士论文才能表达的观点。

耐人寻味的是,被国人列为学习榜样的一些西方著名管理学者并不这么看,他们反而提倡要从中国文化中汲取智慧。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曾谆谆告诫中国的管理者:“管理者不能依赖进口。即便是引进,也只是权宜之计,而且也不能大批引进。中国的管理者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他们深深植根于中国的文化,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

“管理决策学派”创始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前些年曾应中国科学院之邀来华讲学。西蒙在报告会上就讲到:让我来讲管理学,本来还是要讲一下的;可是,昨天我到了承德避暑山庄,在“四知书屋”里我看到乾隆皇帝写的“刚柔密大”四个字,就不好再讲了。你们的皇帝用“刚柔密大”这四个字把国家管理得那么好,我认为这四个字就是中国、也是全世界管理的百科全书;不仅是中国管理学的灵魂,还是世界管理的典范。不管是管理国家、公司企业、机关,还是军队,这四个字都是管理学的百科全书。

“刚柔密大”一词源于《周易》,原文是:“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乾隆皇帝将“知微知彰,知柔知刚”通俗地表述为“刚柔密大”四个字。刚柔体现于执行力,密大关键是细节,也就是做事能把握刚与柔,微观与宏观的关系——既坚持原则,又灵活掌握;既严谨周密,又高瞻远瞩;既关注细节,又把握全局。

做好中国的管理,全面西化是没有出路的,闭门造车也不会有好的前途。只有致力于将中华优秀文化和西方现代管理结合,走中西合璧的融合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近年来,方太集团提出“中学明道、西学优术、中西合璧、以道御术”的十六字管理方针,致力于为中国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让千万家庭享受更加幸福安心的生活,不仅让企业文化焕发勃勃生机,而且成功跨越百亿规模,成为中国家电行业和消费者心中的高端品牌。
........................................................‍‍‍‍‍‍‍‍
由管理故事精华萃取成的《幸福领导力:藏在故事中的管理智慧》,已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正在各电商平台及实体书店火热销售中。

音频:喜马拉雅主播陆海洋,视频:湖北大学教授王圆圆。原创不易,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记住喔,先赞后看,养成习惯!



























加油屯
小说一般的阅读体验,论文一样的逻辑严谨。更多精彩内容请看《幸福领导力:藏在故事中的管理智慧》《零压工作:构建职场幸福大厦》等系列畅销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