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生产原创的管理故事,喜欢请关注上方蓝色字体“加油屯”,为生活加点油,添些幸福的味道。
文/禾丰
一、案例故事
杰克·韦尔奇是举世杰出的管理大师,被誉为“最受尊敬的CEO”,尽管他从通用电气公司CEO岗位上退休已经有23年的时间,距离他去世也有4年多的时间,但他的一些与众不同的管理手段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可谓“人不在江湖,江湖仍然有他的传说”。
韦尔奇在总结一生管理经验时,认为有一条屡试不爽的法宝:要做好一名领导,就必须要学会鼓动人、笼络人,要善于把握住一切可能的机会,毫不吝惜地加以表扬,越具体越好。在工作中称赞自己的员工会让他们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兴趣和责任感,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
他是有名的手写便条大师,总是把一沓便条放在办公桌上最醒目的地方,便于他随时拿出一张来写给某个下属甚至于某个车间的工人。他的这种看似简单的方法却有着神奇的魔力,总能给员工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杰夫·伊梅尔特是韦尔奇手下工作最卖力的员工,他曾收到韦尔奇悄悄递给他的许多便条,其中有一张令他印象最深。字条上面这样写道:“我非常赏识你一年来在工作中的表现,尤其是你准确的表达能力以及学习和付出精神非常出众。所以,你在往后的工作中需要我扮演什么角色都可以——无论什么事,给我打电话就行。”
多年以后,成为通用电气新一任CEO的杰夫·伊梅尔特,依然无法忘怀当年小字条带给他的惊喜:“韦尔奇的这张字条让我大为感动,我觉得他是一个尊重他人付出、肯定他人成果,并且拥有着宽广胸怀的人。”
事实上,并不只有伊梅尔特一个人收到这样的字条,甚至没有人知道韦尔奇在通用电气公司任职期间写了多少字条。但每一个人都承认,他的字条是员工们最为期待的,甚至比收到红包都激动人心。因为,在他们看来,韦尔奇的这种一对一的沟通方式是对他们工作的一种莫大尊重,这种有针对性的表扬是对他们事业的一种莫大激励。
江泽民同志常讲一句话:“一具体就深入。”表扬也是如此,赞美的语言越是详实具体,说明表扬者对被表扬者越是了解,对他的优点越是看重,起到的激励作用就会越明显。这不仅适用于向下管理,也适用于向上管理。
美国西南航空传奇的联合创始人赫伯·凯莱赫(Herb Kelleher)曾掌舵西南航空20年,将其从一家在德州老家经营6架飞机的小公司蜕变为今天全美最受欢迎的航空公司,并彻底改变了全世界的航空出行方式。作为一位如此功高至伟、位高权重的传奇人物,我们不难想象,他一定能收获各种利益相关者搜肠刮肚才想到的花式赞美,以及各色有求于他者绞尽脑汁精选的生日礼物。
但是,最让他感动的却是员工送他的一段话。原来,在他六十岁生日那天,西南航空的16000名员工每个人捐了一美元,在当地的报纸上买了一个版面,送了他一段话,并配了照片,祝他生日快乐:“他能够记住每位员工的名字;在感恩节帮助我们搬运行李;能够给我们每个人一个制度;他能够运营世界上唯一一家盈利的大型航空公司;在节日的晚会上唱歌,每年只唱一次;允许大家穿短裤和休闲装上班;他自己骑着哈雷摩托上班……是朋友,不仅是老板。”
赫伯·凯莱赫看到这张报纸,非常感动地说:“这是我60年来收到的最珍贵的生日礼物。”为什么这么珍贵?因为每句话都是对行为的赞美,只有最后一句话是评价。要知道,具体的表扬要比空洞的夸奖,让人感觉真诚得多,舒服得多,收到的效果也好得多。
二、理论逻辑
法国学者罗瑟琳·波什提出的“波什定律”认为,人人都需要被表扬,表扬愈具体,就愈能达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的目的。要想使表扬得到良好的效果,就要增强针对性。具体的表扬使人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人们如果知道了自己什么地方做得很好,就会去努力把这方面做得最好。
低效率靠管理,高效率靠激励。表扬既是管理者对员工行为的肯定,也是管理者对员工付出的一种感激,它对员工有着极大的鼓励作用,可以帮助他们成长和发展,从而实现业绩的提升。《胡萝卜原理》的两位作者阿德里安·高斯蒂克和切斯特·埃尔顿,曾在北美对20多万名各行业从业人员进行过一项调查,结果发现67.7%的员工表示在他们工作中从未得到上级的认可,83.5%的员工离职的原因是没有得到上级和同事的理解。调查同时也证实,那些对员工工作成绩有更多认可的组织,比其他组织的盈利更高。
曾任卡内基钢铁公司董事长的查尔斯·施瓦普就说过:“我很幸运具有一种唤起人们热忱的惟一有效的方法,就是赞美和奖励。没有比受到上司批评更能扼杀人们积极性的了。我绝不批评人,而是激励人自觉去发挥他的作用。嘉许下属我从不吝裔,而批评责备却非常小气。只要我认为某人出类拔萃,就会由衷地给予赞美,并且不惜拿出所有的赞词。”
管理者要善于发现下属身上的长处,哪怕是最微小的优点,并不失时机地予以赞美。一般来说,赞美语言越是详实具体,说明管理者对员工越是了解,对他的成绩越看重,也会给人一种真挚、亲切和可信的印象,从而产生更加积极的反馈和绩效。管理者如果只是很含糊其辞地赞美员工,或者千篇一律地说员工“你真棒”“你最好”,就很难引起员工对管理者谈话内容的关注,让人感觉“一头雾水”,甚至认为这不过虚伪的客套说辞。美国数学家、抽样调查方法的创始人乔治·盖洛普对三十个行业中的万余个工作小组进行分析,结论进一步证明了“赞扬员工时,个性化是关键”的观点。
南非有一个古老的小村庄叫巴贝姆村,这个村里保留了一个古老的传统,那就是当有人犯错误或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情的时候,这个村里的人对他不是批评或者指责,而是全村人将他团团围住,每个人一定要说出一件这个人做过的好事,或者是他的优点,越具体越好,越详实越好。村子里的每个人都要说,不论男女老幼,也不论时间长短,一直到再也找不出他的一点点优点或者一件好事。犯错的人站在那里,一开始心里忐忑不安,或怀有恐惧内疚,最后被众人的赞美感动得涕泪交流。众人那真诚的赞美和夸奖,就如一服良药,洗涤掉他的坏念头和坏行为,使他改邪归正,再也不会犯以前犯过的错误。
三、启智增慧
赞美是一种沟通的艺术,是人际关系走向融洽的法宝,也是一种几乎是没有成本的投资方式,它的效果经常会超出你的想象,甚至可以化解百年冤仇,相逢一笑泯恩仇,赢得千金难买的良机。
可是,表扬别人不仅是说好听的话那么简单,更不是毫无原则地奉承和吹捧,而是需要技巧和方法的,也是有理论规律可以遵循的。这里,向大家推荐一个有用有效的万能夸人公式——FFC赞美法则。
这个公式要求我们在赞美他人时,遵循三个步骤:首先,真诚细腻地表达你的感受(Feel);其次,陈述引发这种感受的具体客观事实(Fact),以证明并非空穴来风;最后,将对方与同类人进行对比,强调其独特性(Compare)。
环顾四周,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事业上的达人也往往是应用FFC赞美法则的高手。他们信手拈来的赞美,不仅让对方感觉真实亲切,富有感染力,而且让第三方也感觉如沐春风,恰到好处,甚至成为文化的一部分,让人津津乐道。这也是他们的观点能够经久不息、可以打动人心的底层逻辑所在。
1997年,金庸与日本文化名人池田大作展开了一次对谈,对谈的内容后来辑录成书出版。在对谈刚开始时,金庸表示了谦虚的态度,说:“我虽然跟过去与会长对谈过的世界知名人士不是同一个水平,但我很高兴尽我所能与会长对话。”
池田大作听罢,先是表达了感受,也就是Feel:“你太谦虚了。你的谦虚让我深感先生的‘大人之风’。在您的72年的人生中,这种‘大人之风’是一以贯之的,您的每一个脚印都值得我们铭记和追念。”
池田说着请金庸用茶,然后陈述了事实,也就是Fact:“正如大家所说‘有中国人之处,必须金庸之作’,先生享有如此盛名,足见您当之无愧是中国文学的巨匠,是处于亚洲巅峰的文豪。而且您又是世界的‘繁荣与和平’的香港舆论界的旗手,真是名副其实的‘笔的战士’。”
接着,池田引用了一句中国古语,通过对比强调了金庸独一无二,也就是Compare:“《春秋左传》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是之谓三不朽。’在我看来,只有先生您所构建过的众多精神之价值才是真正属于‘不朽’的。”
池田大作真不愧一位文化名人,在赞美他人时也独有高招,将FFC赞美法则与一些经典言论有机地融合在一体,既不失公允,又恰到好外地赞美了金庸一番。这比起直接赞美金庸的文学成就,显然要胜出好几筹。
........................................................
由管理故事精华萃取成的《幸福领导力:藏在故事中的管理智慧》,已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正在各电商平台及实体书店火热销售中。
音频:喜马拉雅主播陆海洋,视频:湖北大学教授王圆圆。原创不易,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记住喔,先赞后看,养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