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生产原创的管理故事,喜欢请关注上方蓝色字体“加油屯”,为生活加点油,添些幸福的味道。
文/禾丰
一、案例故事
一提起海尔,不少人的第一印象可能还停留在陪伴80、90后长大的海尔兄弟、创始人张瑞敏砸冰箱的故事、进门穿鞋套的海尔空调星级服务、走向海外市场的中国名片……而这些“经典老番”都是围绕着“老本行”白色家电展开的,但其实今天的海尔早就超越了家电行业的范畴,已经发展成为一家覆盖智慧家庭、大健康、工业互联网、场景物流与创业孵化平台等多个领域的生态型企业。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海尔近年来全球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下,经营业绩依然实现了逆势上扬。2022年,海尔实现全球营收3506亿元,增长5.4%;全球利润总额252亿元,增长3.7%。2023年海尔全球收入3718亿元,全球利润总额267亿元,收入利润双双实现6%增长。
一家奔跑了40年的企业,为什么还能持续保持活力?海尔董事局主席周云杰近日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表示,原因就在于海尔创造了鼓励每一个“打工人”成为“创业者”的模式和机制——模式是指“人单合一”模式,机制就是全员创客制。
2005年9月,张瑞敏首次提出“人单合一”模式。其中,“人”是指员工,“单”则是指用户需求;“人单合一”就是要让每个员工都找到自己的用户。而伴随着海尔的发展转型,海尔内部也诞生了“创客文化”。
张瑞敏提出,公司员工人人都是自己的CEO,强调发挥“人的价值最大化”。2012年,海尔宣布实施网络化战略,开启了新的变革——打破科层制组织,去掉1万多名中间管理层,各层级的人要么到下面去就职,要么离开。未来海尔将只有三类人:“平台主、小微主、创客”。这是因为,任何一个人的能力是有局限性的,但“下下人有上上智”,只要创造一种机制,激发起每个人的主动性,他们的创造力就是无限的,创新也才能生生不息。
员工变成创客,创客组成小微,以小微为基本单元又变成一个个生态链群。这些小微自主组合,组合成了一个没有中心、没有领导,完全以用户体验驱动的链群。链群各节点,围绕用户应用场景体验共创共赢,最后就会变成一个生态云。张瑞敏交给未来的,是一个人人创客、生生不息的生态。经过十几年“人单合一”模式的探索,张瑞敏将海尔转型为自组织、自驱动、自进化的生态型企业。
2021年,张瑞敏卸任海尔董事局主席,周云杰顺利接过接力棒。海尔集团用四句话总结了张瑞敏的贡献:打造了一家全球化的企业;创立了一个世界级品牌;首创了一个引领的商业模式;缔造了一种创客文化。
周云杰自从1988年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就加入了海尔,他参与了海尔改革的全过程,身上“具有改革和创新的基因”。张瑞敏称,周云杰带领新的领导班子一定会让海尔生态持续进化。
事实上,周云杰也用行动证明了这点,他正在努力让“人单合一”“创客文化”更加具体地落地。一位海尔内部人士称,在鼓励“人人都是自己的CEO”方面,周云杰与张瑞敏一脉相承。在两任董事局主席的接力领跑下,海尔已经成为创客辈出的平台,内部创业氛围浓厚,公司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开放包容的企业文化。
目前,海尔的创客合伙人从几百人,发展到现在已超过1.5万人,这个数据仍在持续增长。如今在海尔,随处可见的标语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CEO”。给年轻人提供建议时,周云杰也表示,可能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企业的CEO,但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CEO。
在“全民直播时代”,企业家打造个人IP已成为一种新趋势,但周云杰掌舵三年来,一直保持低调,坚持不做个人IP,而是希望每个员工成为自己的代言人,为他们设计的产品和用户直接代言。
刘占杰就是人单合一模式的践行者之一。他曾是一名低温制冷领域的大学老师。2001年5月,受海尔集团创新创业平台吸引,他毅然放弃了大学老师的工作,加入海尔,成为海尔中央研究院医用低温制冷技术研发团队的一名创客。
2005年,海尔推出人单合一模式后,支持普通员工成立小微公司。刘占杰提出自己的创业项目后,得到公司认可和资助,成为生物医疗小微的小微主,并注册了独立法人公司。
在用户付薪增值分享的机制驱动下,刘占杰团队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在海尔平台技术、资金、人才以及创业机制的支持下持续创新。2006年,刘占杰和团队研发出了中国第一台超低温冰箱,打破了该领域国外品牌30多年的垄断局面,不仅让国外品牌售价降低了50%,还实现了国产超低温品牌市场份额的绝对引领。
2018年,海尔生物医疗开放引进资源,67名核心管理团队及技术团队创客跟投对赌。2019年,海尔生物医疗在科创板上市,成为青岛市首家登陆科创板的企业。刘占杰实现了从一名普通创客到上市公司负责人的蜕变,之前参与对赌的67名创客也成为海尔生物医疗的合伙人。
“海尔集团为我们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谈及海尔生物的发展,刘占杰表示,“人单合一”模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他从科研工作者转变为创业者。
二、理论逻辑
上世纪90年代,牛津大学教授丹娜·左哈尔就提出量子理论和管理的关系,并出版了著作《量子领导学》。她提出,在工业时代,支配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思维是牛顿式的思维,即认为所有东西都是有迹可循的,注重定律、规则和控制,因此管理或者做事的思维方式,都能找到一些有迹可循的规律。比如,泰勒的管理思想就属于牛顿思维,强调作业程序、标准、上级指令。员工需要像一粒不会犯错误的螺丝钉一样,一直坐在办公室依照管理者的命令行事,发挥固定功能。在工业时代的流水线工厂中,这样的管理将工人当成机器的附属品,也确实一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矛盾的是,如今我们在进行牛顿工厂式管理的同时,却常常要求员工发挥创造力、创新,这几乎是缘木求鱼。
丹娜·左哈尔明确提出,量子思维是信息时代和知识文明时代的宠儿。企业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转变过去的牛顿式思维模式,导入新的量子管理思维,将每个员工看作特殊的能量球,放手让员工集体发挥创意,参与决策,鼓励他们充分释放自己的才华,“由下而上”地为公司注入源源不绝的动力。
量子管理,首先是一种思维革命,要求打破过去的牛顿力学的确定性、稳态化思维,承认世界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常态,用量子思维重新看待一切,尤其是未来,可以说,它是一种站在未来看未来的思维。
三、启智增慧
曾几何时,我们用“VUCA”一词来定义我们所身处的时代。这一概念最初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美军战争学院提出,用以描述特种兵在战场上所面临的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然而,随着近五年来的变化,VUCA已不足以充分描述我们所面临的环境挑战,取而代之的是BANI这一新概念。
BANI由美国人类学家、未来学家吉米斯·卡西奥提出,是“Brittle(脆弱的)、Anxious(焦虑的)、Nonlinear(非线性的)和Incomprehensible(难以理解的)”的首字母缩写,反映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普遍感知。
面对这个变化越来越快的世界,管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都在发生颠覆性的变革。原来崇尚权威、自上而下的传统科层制管理模式正在退出历史舞台,量子管理作为一种更科学先进的管理模式,正在成为现代管理的核心,并广泛渗透到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关研究表明,一个管理者量子思维能力的强弱,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管理水平、职业发展潜力的高低。而且,管理者职级越高,其量子思维越强,而且其多种相关自我评价(如总体自我评价、主观幸福感、工作绩效、未来竞争力和创新力等)也越好。
思维决定观念,观念影响行为,行为导致结果,所以转变思维模式,适时适地导入量子管理,对当下的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要知道,管理的本质是激发他人的善意和潜能。如何既能克服人的惰性心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团队的热情和活力,又能让员工的行为方向与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形成同频共振,这是从古到今管理者探索实践的永恒话题,也各行各业领导者应对BANI社会急需解答的时代课题。这些问题对传统的科层管理来说,是一个悖论,但在量子管理面前,都可以迎刃而解,即便是对于“船大难调头”的大型集团公司,也可以充分发挥个体的灵活性,实现规模优势和高效快捷的良性互动。
海尔是量子管理的坚定践行者,也被左哈尔教授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家实现量子管理的大型跨国公司”。张瑞敏有个观点认为:“我们正处于一个量子时代,这个时代是富有改变性的,并且是非常复杂的,我们需要有新的管理模式和领导力来适应这种不确定的时代,这就是量子管理。”
海尔的“创客文化”实践也再次证明,人的潜力一旦被激活,缈小的个体可能也会产生无穷的力量,形成高能量个体,微小的创新可能会带来颠覆式的变革,个体力量的聚合和爆发可能会带来整个体系的量变和质变,这也是海尔能够持续保持活力、实现基业常青的关键密码所在。
不仅海尔,目前世界上大量先进的公司采用量子思维进行管理。比如,苹果公司前总裁乔布斯也通过采用量子战略,实现了高效运营与出色的系列创新,为苹果公司创造了可持续的核心竞争优势。
........................................................
由管理故事精华萃取成的《幸福领导力:藏在故事中的管理智慧》,已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正在各电商平台及实体书店火热销售中。
音频:喜马拉雅主播陆海洋,视频:湖北大学教授王圆圆。原创不易,欢迎转载分享。记住喔,先赞后看,养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