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成主演的电影《周恩来》:信任公式助你获得发自内心的追随者|管理故事会226期
文摘
职场
2024-06-22 14:44
山东
我们只生产原创的管理故事,喜欢请关注上方蓝色字体“加油屯”,为生活加点油,添些幸福的味道。6月22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发布讣告:著名表演艺术家王铁成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6月21日22时2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王铁成曾成功塑造了周恩来总理的艺术形象,代表作品有:儿童剧《报童》;话剧《转折》;电影《大河奔流》《李四光》《西安事变》《中国革命之歌》《周恩来》等,曾荣获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电影艺术家、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第15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等荣誉称号。《周恩来》是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人物传记影片,由著名导演丁荫楠执导,特型演员王铁成饰演周恩来,该片于1991年10月1日全国公映,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创作的献礼片。这部电影技法纯熟,影像精细,气氛宏大,表现了周总理人生最后10年最繁忙、最悲怆的生命阶段,创造了一个真实深刻、生动感人、心灵丰富的光辉艺术形象,得到圈内外上至领导、下至群众以及评论界、新闻界的高度赞赏,豆瓣评分高达8.6分,在我国主旋律电影中有着很高的艺术地位,也是丁荫楠导演生涯的巅峰之作,为中国人物传记片赢得了空前的荣誉。在影片中,饰演周总理的特型演员王铁成在本片中的扮相被公认为经典,他深入到了周总理丰富而广阔的内心世界,细腻地刻画了周总理的高尚品质和感人的性格魅力。他的表演真切感人,动作行云流水,神态庄重矍铄,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成功地塑造了周总理的伟人形象,表现了周总理在生命的最后10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人格,让很多观众为之潸然泪下。正是凭借着在这部影片中精彩绝伦的表演,王铁成获得了金鸡奖、百花奖双料最佳男主角角。时光飞驰,转眼之间周总理已经离开我们46年了!然而,变化的是时空,不变的是人们对他无限的怀念与热爱。时至今日,人们还是常常想起他、说到他,他的人格魅力像一盏明灯照耀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周总理的威信为什么这么高?对我们从事管理或领导工作的职场人来讲,有没有可供借鉴的规律可循,有没有可资参考的方法可学?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诚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他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下面,我们借助麦肯锡信任公式,从可信度、可靠度、可亲度、自私度等四个维度,和大家一起领略周总理超级人格魅力的理论逻辑。专业的解决问题能力是优秀领导者的必备素质,也是衡量一个领导者绩效的首要标准。周总理作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在其光辉的领导实践中,既有长于政治经济领域的运筹帷幄,又有精于军事外交领域的指挥若定;既有宏观战略上的高瞻远瞩,又有微观战术上的天衣无缝。——政治上顾全大局,保护老干部,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影片一开始就直接把观众带回到“文革”那段浩劫的岁月,这在描写伟人的电影中还是绝无仅有的。面对史无前例的政治大风暴席卷华夏大地,身处政治漩涡中的他忧心忡忡、如履薄冰地为这个国家操劳。这个国家究竟往哪里去?事实上,作为开国总理的他也有些茫然,在影片中他有这样一句坦诚的对白,表达了对这场运动的深深担忧,“运动发展到下一步,究竟是什么样子,我们也很难预料”。面对着当时错综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特别是林彪、江青两个集团的破坏,他处于非常困难的地位,“部长们被打倒了,国务院被架空了,就剩我这一个总理”,可是,他没有退缩,而是顶天立地,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以其超人的精力、胆识和才华,维系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做出了令世人赞叹的无与伦比的贡献。他始终顾全大局,任劳任怨,转移贺龙,保护陈毅,竭尽全力护卫一代英才,为了老战友在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他甚至劝说陈毅委曲求全,违心地承认错误,“早一点检查,早一点过关,早一点把工作抓起来”。最后,陈毅听从了周总理的建议,带头做了“深刻”检讨。——经济上坚持“抓革命,促生产”,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面对鞍钢两派争斗不止的乱局,他亲自与两派代表谈话,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鞍钢的生产是关系国民经济的大事情,我们搞无产阶级大革命,生产是不能破坏的。在这一点上,不容动摇”,要求必须立即恢复生产秩序。在他的积极努力下,占全国钢铁产量1/3的鞍钢第一时间恢复了生产秩序。1971年,他主持中央工作,经济秩序开始恢复。病重中的周总理躺在病床上还时刻思考着中国的未来,他积极推动邓小平同志复出,并给予了毫无保留的全力支持点赞,“你这一年,干得非常好,比我强得多的多!”面对非他不可的国家大是,他没有一秒钟犹豫,而是以73岁的高龄,拖着病躯,携带氧气飞赴长沙与毛泽东商谈四届人大的人事安排问题,并带病出席人大会议,做政府工作报告,重申分两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设想:“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设想:第一步,用十五年时间,即在一九八零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军事上指挥若定,力挽狂澜,粉碎了林彪等人团伙的阴谋1971年9月12日,面对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异动紧急情况,他在毛主席支持下,亲自坐阵指挥,调兵遣将,落实责任,稳定局势,力挽狂澜,出色地指挥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斗争,成功地粉碎了林彪等人的反动阴谋。此外,影片还以串插闪回的方式,画龙点晴地提到了南昌起义、长征等革命时期的战役,既展现了周总理在炮火中镇定自如、果断干练的军事指挥艺术,又重温了周总理与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浴血奋战中结下的革命友谊和战友之情,与总理奋不顾身保护老干部的情节形成对照互映。——外交上,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积极推动中美邦交正常化70年代,中美多层次接触,促进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1971年4月,周总理亲自接见来自美国的第一个访华团——乒乓球队访华团,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消息立刻震撼了全世界。正如他自己所说,乒乓球弹过去震动了世界,小球转动了大球——地球。同年7月,在他的一手导演下,尼克松的特使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专机徐徐降落在北京机场。当尼克松走下舷梯,主动与周总理握手时,他风趣地说:“你的握手跨过了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跨过了没有交往的25年。”在描写中美邦交的片段中,电影中专门有一处细节特写,展现了周总理在善于抓全局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细节的工作风格:在迎接尼克松总统访华时,日理万机的周总理亲自选定演奏的歌曲——《美丽的亚美利加》,现场看望排练的军乐团工作人员,要求大家一定要演奏好,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娓娓讲述选这首歌曲的特别意义所在,打消了一些人心中的顾虑,鼓舞了大家的士气:“《美丽的亚美丽加》这首曲子是尼克松总统就职时选的曲子,他是个音乐内行,钢琴弹得非常好,我们选这首曲子让他感觉像回到自己家乡一样亲切。有人讲这首歌曲是为美帝国主义唱赞美曲的,我不这么认为,这是一首反映美国风光、歌颂美国人民的乐曲,我们选这些曲子是为表达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的友谊,这与为美帝国主义唱赞美曲完全是两回事嘛!”衡量可靠度最关键的是看是否敢于担当。敢于担当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这方面,周总理堪称楷模。——在延安老区考察访问时,周总理得知群众的生活仍十分困苦,十分难过。他满怀愧疚地说,我是总理,这个家没管好,我有责任呀。——在批判陈毅的大会上,造反派企图用文攻武斗逼迫耿直的陈毅低头认错。为保护陈毅,他挺身挡住冲上主席台的造反派,斩钉截铁地说道,“如果你们想抓陈毅,那就先从我周恩来的身上踏过去”,并临时宣布大会停止散会。——双脚肿胀的他已经塞不下平时穿的鞋子,走起路来更是困难无比,但他还是亲自出席了贺龙骨灰安放仪式。他握着贺龙遗孀薛明的手,痛苦地表达了没能保护住老战友的内疚之情。——在中美尚未正式建交之前,他冒着政治风险,积极促进中美关系正常化。然而,这一做法却遭到当时党内二号人物林彪的反对,他在剧中话语不多,一向阴冷、不轻易表露真情而著称,却在这件事上大胆预言:“周恩来跟美国人打交道是要倒霉的,是要栽跟头的。”影片中,周总理时刻心里都装着人民,心里想着人民,流露出对人民的深厚挚爱之情,他尽自己的力量把一切该做的、能做的都做了,他的人格焕发出--种特殊的魅力。这种魅力不仅感动了中国人民,也感动了美国人民。1966年3月,河北省邢台市发生地震,他赶去现场监督重建,看望受灾百姓。乡亲们听到周总理来了,都涌了过来。他直接登上空场处的一个大木箱发表讲话,没有主席台,没有麦克风,但特别有力量,特别有气场,特别有温度,他鼓励大家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他带病回到了延安老区考察访问,当地贫困的生活状况令他无法释怀,“战争年代都没有这么贫困,现在为什么这么苦?”晚餐时,他没有遵循工作惯例,与省委负责同志同桌就餐,而是专门和延安地委负责同志坐在一起,了解实际困难,鼓励他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并指派专家帮助延安脱贫。“你们五年粮食翻一番,只要我不死,我一定回来,来看望你们啊!”在接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周总理笑着答复一位队员提出的关于嬉皮士的问题,让大家感觉如沐春风,博得满堂喝采。这位队员的母亲为了感谢周总理对她儿子的教导,特地送了一大束鲜艳的玫瑰花,以表达一名普通美国母亲对周总理的尊敬与感激之情。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数万群众不顾“四人帮”的阻挠,怀着无限的哀思与怀念,自发地聚集在十里长街,站立在凛冽的寒风中,泪流满面地目送总理灵柩远去,向他作最后的告别。此处,没有对白,但无声胜有声,这是人民对他的无言评价,也是他可亲可敬的最好例证。周总理将一生都献给了党,献给了国家,献给了人民,却亏待了他自己,亏待了他的亲戚朋友。他为革命奋斗了大半辈子,长时间废寝忘时地工作,最终积劳成疾,他身体愈发变差,在体内还查出了癌细胞。然而,就算是身患癌症,他也没有停止工作。他在医院里治疗的时候,仍继续超负荷工作,接见会谈,出席活动,主持会议,批阅文件。更要命的是,“四人帮”的活动日益猖獗,对他进行紧追不舍的迫害与打击,让他心力憔悴,拖着病体的周总理带着工作走向人生终点。弥留之际,他还惦念着台湾回归祖国,召见老部下罗青长同志(时任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语重心长地再三叮嘱,“你们这些做台湾工作的人,在任何情况之下,千万要记住,对那些帮助过我们的老朋友,不要忘记他们”。他感觉自己大限已近,时日不多,非常吃力地对一直细心照料他的主治医生说:“我这里没有事情了,你去照顾别人吧,他们更需要你。”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周总理说的这番话无法不令人动容,这个人民的好总理,永远想着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周总理一生无儿无女,只有几个侄子和侄女,他和邓颖超都将他们视为己出,但是,他从不搞特殊化,也从没动用过自己的权力,为他们谋取任何好处。他没有为两地分居的侄子解决进京指标,也没有纵容他人这么做,而是鼓励他回家乡淮安,因为那里更需要大学生,更能大显伸手。小六是周总理很喜欢的侄女,他得知她是完全凭借自身本事考上内蒙古大学的消息时,非常开心,鼓励她“将来好好学习蒙古语言,好为蒙族人民工作”。在总理病重期间,小六哭泣着想来医院探望,虽然他也很想见见亲人,但他没有搞特殊化,而是让侄女遵守中央规定,按规矩办事。麦肯锡公司有一个著名的信任公式,即信任=(可信度×可靠度×可亲度)/自私度。显而易见,前面三个“度”——可信度(这个人是不是专家)、可靠度(这人是不是靠谱)、可亲度(这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是否融洽)——越高越好,最后一个度——自私度(这个人是不是很自私)——越低越好。要提高信任,就应提高可信度、可靠度和可亲度,降低自私度。1.可信度反映了下属对领导者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相信程度。简单地说,就是领导是否具备解决问题的顶级能力。2.可靠度揭示了领导者展示其能力水平的一致性和可预测性,是比聪明更重要的品质。简单地说就是下属能否信任你,能否依靠你。3.可亲度反映了领导者与下属关系的融洽、亲密程度。简单地说就是当下属感觉到领导者的温暖、亲切时,凝聚力自然增强;当下属感觉到冰冷、疏离时,信任自然会被削弱。4.自私度反映了领导者与下属感同身受的程度,以及对自身利益与下属利益的看法。一个能够把其他人的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前的人往往会走得更远。即便一个人的可信度、可靠度都不够,亲密度也很难达成,分子无法支撑其理想的时候,抱着一颗100%利他的心,让分母变得无限小,也可以赢得他人的信任。德鲁克有言:“有发自内心的追随者是领导者的关键性标志,没有追随者就不能称其为领导者。”领导者要成就伟业,就必须建立与追随者的信任关系,没有信任,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领导者打造良好的个人信誉,赢得追随者信任,这是成就一切伟大事业的基础和保障。那领导者应该如何做呢?1.做懂业务的明白人,做自己负责领域的行家里手,提升可信度。领导的本质是学习,领导力的核心是学习力。领导者要坚持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方式,认真学习分管领域的专业知识,掌握娴熟的工作技能,事情门儿清,说内行话,做明白人,“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管一行像一行”。内行的领导者常常援引专业人士观点和具体论据,而不是个人认为;往往是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而不是盲人摸象、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往往“胸中有数”,使用可靠的数据和信息,而不是使用“大概”“部分”“个别”等词语;常常对相关标准要求如数家珍,而不是一问三不知。如果领导干部不懂业务,不了解事情发展的内在逻辑规律,很容易导致无意识犯错,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外行领导不了内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领导实践中,最怕的是“不知而作”,越俎代庖,领导者自己不知道、不专业,偏又充内行、装专家,到处指手画脚、发号施令,到处显示其领导权威。成为行家里手并不意味着要成为团队离不开的常驻专家,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式的“全球通”;相反,这意味着对工作内容有足够完整的理解,以便对工作做出可靠的决策,并有勇气在成员知识、经验不足的地方提出问题。没有人是全能的,尤其是领导者事务繁杂,所以最佳做法是树立人才意识,激发团队活力,建立制度体系,用下属的业绩体现自己的能力水平。人们害怕不确定性和承担责任,但好的领导者老成持重,做事让别人放心。领导者位高权重,好像掌控着汽车的方向盘,“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说到就要做到、承诺就要兑现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而朝令夕改、出尔反尔,只会给人一种“办事不牢”的印象,还可能会引起更多人的质疑和不满,这是领导者行事的大忌。优秀的领导者应当深沉厚重,每临大事有静气,让人感受到一种可以控制局面、镇得住场子的力量。正所谓“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有没有担当精神、敢不敢扛事,是中国文化政治哲学的精神,也是领导者最重要的政治德性,更是一位好领导者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尤其是在社会责任缺失时,这种精神显得难能可贵。“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领导力是一条“双行道”,关键在于领导者与下属之间要进行真诚沟通。沟通是一个领导者必备的基本素质,是领导力的必修语言。善作为的领导者一定是沟通高手,他们常常通过讲故事、演讲、写文章等方式,“不厌其烦”地将团队的愿景和目标形象地传达到团队成员心中,吸引志同道合者加入,将个人的理想变成团队的共同目标。没有任何道路通向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领导者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用谦虚平和的态度、朴素真挚的语言展示亲和力,以情动人,赢得民心。切忌职业性沟通,做表面文章,走近下属却走不进下属,面对面却很难心贴心。“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无私是人类最大的智慧,心底无私天地宽。只有大公无私,做到正义在身,才会真正赢得他人的跟随、服从、尊重与忠诚。一位领导者,即使很有能力,可一旦变得自私自利,做决策不是为了团队的利益而是为了个人名利,私心太重,伸手过长,甚至是与下属抢业绩,那么其工作绩效也会大打折扣,下属对其的信任度也会直线下滑。天下为公,知易行难。很多领导者嘴上说着“一碗水端平”,却总想弄出一块自留地,打着自己的如意小算盘,对“自己人”好一点,结果形成了圈子文化。舍得是一种哲学思想和人生境界,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不得。只有常怀“利他之心”才有未来。........................................................由管理故事精华萃取成的《幸福领导力:藏在故事中的管理智慧》,已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正在各电商平台及实体书店火热销售中。音频:喜马拉雅主播陆海洋,视频:湖北大学教授王圆圆。原创不易,欢迎转载分享。记住喔,先赞后看,养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