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心灵》:从中读懂博弈论,掌握出奇制胜的密码|管理故事会230期

文摘   职场   2024-07-03 20:35   山东  
我们只生产原创的管理故事,喜欢请关注上方蓝色字体“加油屯”,为生活加点油,添些幸福的味道。
文/禾丰
一、案例故事
《美丽心灵》是由阿齐瓦·高斯曼编剧,朗·霍华德执导,罗素·克劳、艾德·哈里斯等主演的剧情片,也是豆瓣用户评价9.0分的抚慰心灵佳作。该片曾荣获第74届奥斯卡金像奖包括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奖在内的四项大奖,以及第59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剧情片、最佳编剧等多项大奖与提名,主人公的原型约翰·福布斯·纳什也成为热门的公众人物。

影片改编自西尔维雅·娜萨儿撰写的关于20世纪伟大数学家纳什的同名传记,讲述了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纳什,在博弈论等领域潜心研究,最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故事。一帧一帧地细品整部影片,我们不难发现,里面多处隐藏着灿若明珠的数学思维,不少地方闪耀着博弈论的思想光辉。
1.纳什均衡:可以大大提升追到漂亮女生的概率。
影片开始,男主角纳什是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他极度聪明,但不善社交,被称为“天生有两个有用的大脑,但却只有半个有用的心”。他特立独行,想法古怪,甚至认为上课是浪费时间,扼杀创造潜能。在多数同学都发表了规定论文迎接毕业时,纳什却不屑一顾,认为这种借鉴他人成果的文章没有多大意义,他试图提出自己的原创理论,以出人头地、一举成名,但却迟迟没有进展,还被导师警告后果很严重,将来有找不到工作的可能。

有一天纳什和朋友在酒吧看到了4个女孩,其中有一个尤为漂亮,大家都想入非非,跃跃欲试。围绕如何搭讪女孩的话题,学霸马丁·汉森提到了亚当·斯密的理论:在市场经济中,每一个人都从利己的目的出发,而最终全社会达到利他的效果。
纳什却不以为然:如果我们都去追求那漂亮女生,那么,她一定会摆足架子,谁也不睬,这时再去追其他女孩子,别人也不会接受,因为没人愿意当“次品”,这样,大家都会一无所获,谁也赢不了。但是,如果我们先追其她女生,那么漂亮女生就会感到被孤立,这时再追她就会容易得多。这样,大家很可能就会各得其所,实现共赢局面。

受此启发,纳什找到了博弈论的灵感,很快就完成了自己的博士毕业论文,并送到了导师手中。这篇论文只有薄薄的27页,却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纳什均衡:团体中的每个人并不是要做对自己最有利的事情,而是需要在所有个体利益之间找到一种均衡。当个体利益处于这样一种均衡状态时,得到的总体利益才能实现最大化。

论文直指亚当·斯密理论体系的不完善,要知道,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怀疑过这个“经济学鼻祖”人物的权威观点。这样大胆的原创性成果,让导师都惊呆了,“论文颠覆了150年来的经济理论基础,这一重大突破可以使你去任何想去的地方”。就这样,年仅21岁的纳什一举成名,不仅顺利获得了博士学位,还拿到了惠勒研究室这个人人向往的热门职位,更为他多年后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奠定了基础。

2.正和博弈:多方共赢的结果是可以实现的。

电影里,纳什有一句台词:在激烈的竞争里总有人会输的。有人赢,就有人输,这是一种零和博弈。起初,男主角对此确信不疑,这也让他在前期人生中不受欢迎,一路磕磕绊绊。他曾在同学聚会中因性格孤僻而备受奚落,悻悻离去;也曾在酒吧里一厢情愿追美女而被扇耳光,受尽羞辱;即使与其他人共同被选入财富杂志的封面时,他也没有“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境界,而是想当然地认为“应该只有我一人才对”,视其他人为“庸俗、不值得一提”的猪队友。

后来纳什受到恋人的启发,在人生策略上有了很大的转变,由原来的非此即彼、非赢即输的零和博弈转变为和平共处、各安其事的正和博弈,由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转变为知行合一的实践者。

影片有一个情节让人印象深刻:一个烈日炎炎的下午,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的纳什走进教室准备给学生们上课,这时教室附近有几个工人正施工,机器的响声成了刺耳的噪音。于是,他走到窗前把窗户重重地关上。有同学马上提出抗议:“教授,请别关窗子,实在太热了!”而纳什却断然拒绝道:“课堂的安静比你舒不舒服重要得多!”他这不容置疑的回答,让教室的气氛一度有些尬尴。

这时,一位叫艾丽西亚的漂亮女生走到窗边打开了窗子,对窗外的工人说:“打扰一下,嗨!我们有点小小的问题,关上窗户,这里会很热;开着,却又太吵。我想能不能请你们先修别的地方,大约45分钟就好了。”干活的工人听了,愉快地答应了。
艾丽西亚短短几句话,轻松化解了这个似乎不可调和的难题,实现了双方都乐于接受的结果:同学们既不必忍受室内的高温,教授也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中讲课。艾丽西亚的高情商表现,赢得了同学们赞许的眼光,也得到了教授的青睐,她后来成了纳什的妻子。

3.人性学会如何做一个受尊重的人

影片以纳什在博弈论领域的研究逐步深入为明线展开叙事的同时,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男主角在人性博弈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自我接洽、关系和谐和社会尊重,这让他的人生之路变得顺利很多,温暖很多。

起初,纳什相信先发优势,喜欢采取先发制人、争强好胜的策略,但结果好像并未依他所想,如他所愿。因为先发不一定制人,反而可能是制于人。影片中,纳什和马丁·汉森都是卡耐基奖学金获得者,也是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他们在一起下棋时,纳什喜欢先下手为强,但未实现一步步领先、步步领先,而是输掉棋局,这时,他仍坚持不认输:“你不应该赢,第一步是我先下的,我的每一步都是完美的。这棋有缺陷”。当听说马丁已经有两篇重磅论文发表时,纳什没有真诚的祝贺,也没有羡慕的眼神,而是毫不客气地当众指出了论文不具备原创性、创新性和发展性。

后来的纳什不再咄咄逼人,而是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并取得了出奇制胜的效果。纳什从精神病医院出院后,想找已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的马丁帮忙解决一份图书馆的工作。这时的他就一改以往打死也不认输的犟劲,先是主动认输,“看来最终还是你赢了”,让自己处于弱势地位。然后以退为进,恳切地提出了请求:“求人的事很多,现在我就到这了,我十分确信你会说不。但我仍想知道,我能不能留在这?”最后,纳什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差事。

起初,纳什与人打交道时,往往从自己角度出发,完全不过脑子,直接出语伤人,毫不考虑对方的感受。在酒吧,有一美女对纳什有好感,他就径直走到美女面前,单刀直入主题,“人交往的结果是体液的交换,为何我们不直接一点?”,结果美女对他的好感迅速丧失殆尽,立马反手就是一巴掌。

后来的纳什,渐渐祛除了年轻时的轻狂,学会了知己知彼,开始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语气温和很多,这也让他收获了更多的友情、爱情和亲情。在追求艾丽西亚的时候,他说了和酒吧美女差不多的话,但充分考虑了对方的感受,这次的结局就大不相同,不仅赢得了一个深情的吻,而且两人还结为百年好合。

婚后不久,纳什被确诊为严重的精神分裂症,这是一种长期的、可怕的、使人丧失能力的精神疾病,他因此被迫离开了学术界。在和病魔斗争的过程中,他难以分辨真实和虚拟,缺失了基本的生活能力。然而,就是这个美丽聪颖的女人,用不离不弃的爱,帮他走出黑暗与迷茫,重新回归了正常生活。

这时的纳什虽然还不能完全消灭心中的三个幻觉人物,但是,他已经可以理性地与之共存,并找到了合理化解释,认为“这些都是自己的过去,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被过去所纠缠”。

晚年的纳什在母校普林斯顿大学任教,他尽管穿着奇特,行为古怪,还时常在玻璃上演算一些奇奇怪怪的公式,但是,他开始试着走近师生,和慕名而来的学生围坐在小桌旁,神情飞扬地分享自己的观点,登上讲台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虚心旁听其他教授的课,也逐渐受到师生的欢迎。

更让人欣慰的是,在教授餐厅,他还收获了其他教授毕恭毕敬呈上来的一支支钢笔,这让满头白发的他一时竟然有些不知所措,激动地向每一个人道谢,这样的镜头安排与影片开头送钢笔的情景形成了交相互映。要知道,在普林斯顿大学,送钢笔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代表着对一个人终身成就的高度认可,这是教授圈向向杰出人士表达敬意的一项优良传统,更是纳什本人一生都在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这时,他的论文频频出现在各类杂志上,他的贡献已得到了大家认可,他的成就开始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影片的最后,纳什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在颁奖典礼上,他声情并茂地对自己的一生进行了完美的概括,赢得了现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我一直以来都坚信数字,不管是方程还是逻辑都引导我们去思考。但是在如此追求了一生后,我问自己:逻辑到底是什么?谁决定原由?我的探索让我从形而下到形而上,最后到了妄想症,就这样来回走了一趟。在事业上我有了重大突破,在生命中我也找到了最重要的人。只有在这种神秘的爱情方程中,才能找到逻辑或原由来。今晚我能站在这儿全是你的功劳,你是我成功的因素,也是唯一的因素。谢谢你!”

二、理论逻辑

弈论,又称为对策论(Game Theory)、赛局理论等,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励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博弈论考虑游戏中的个体的预测行为和实际行为,并研究它们的优化策略。

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又称为非合作博弈均衡,是博弈论的一个重要术语,以约翰·纳什命名。在一个博弈过程中,无论对方的策略选择如何,当事人一方都会选择某个确定的策略,则该策略被称作支配性策略。如果任意一位参与者在其他所有参与者的策略确定的情况下,其选择的策略是最优的,那么这个组合就被定义为纳什均衡。一个策略组合被称为纳什均衡,当每个博弈者的均衡策略都是为了达到自己期望收益的最大值,与此同时,其他所有博弈者也遵循这样的策略。

“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就是一种典型的纳什均衡,最早由美国兰德公司的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Flood)和梅尔文·德雷希尔(MelvinDresher)提出,后来由顾问艾伯特·塔克(AlbertTucker)以囚徒方式进行阐述。

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警方将两人分别置于不同的两个房间内进行审讯,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十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凿,二者都判刑八年。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此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同守沉默。这说明,即使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虽然困境本身只属模型性质,但现实中的价格竞争、环境保护、人际关系等方面,也会频繁出现类似情况。

三、启智增慧

博奕论不仅是一个理论,更是一个十分有用有效的经济学标准分析工具,在金融学、证券学、生物学、经济学、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政治学、军事战略等学科都有广泛的应用。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从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纳什等3位博弈论专家开始,共有7届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与博弈论的研究有关,作为一门工具学科能够在经济学中如此广泛运用并得到学界垂青实为罕见,这从侧面也印证了博弈论不容小觑的实用价值。

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在商业谈判等场景,有时,仅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往往会苍白无力、难以奏效,但是,巧妙地运用博弈论的观点和方法,则可以在互不相让、针锋相对的较量中,提升谈判力,赢得主动权,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

前不久,我国最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更新,“灵魂砍价”刷屏,也让谈判专家张劲妮一路走红。在她参与的一次谈判中,药商出门讨论了8次,药品价格最终从每瓶53680元降到了每瓶33000元,每瓶降价20680元,价格降了接近四成。网友们夸赞这次谈判成功关键在于她说话的语气“温柔又坚定”,其实,比说话语气更底层的逻辑在于博弈论的巧妙应用。

在谈判的视频末尾,我们能看到张劲妮在和谈判组讨论商量后,提出了一个价格:“33000”,也就是最终的成交价,这其实就是“最后通牒博弈”:假设现在有100美元要在A和B两个互不认识的人之间分配,要遵循的规则是:A向B提出分配方案,B只能接受或拒绝。如果B接受,两人就按方案分配这100美元,而如果B拒绝,那么两人一分钱都得不到,博弈过程结束。

在这来回反复的讨价还价中,谈判代表张劲妮们其实就是利用博弈论,牢牢掌握了谈判的主动权。要知道,降的每一分钱都是真金白银,直接影响的就是药商的利润以及个人的薪酬,“触动人的利益比触动人的灵魂更难”。这些药商代表也是久经沙场的老手,绝不是吃素的,靠口才和态度是很难被说服的。
........................................................‍‍‍‍‍‍‍‍
由管理故事精华萃取成的《幸福领导力:藏在故事中的管理智慧》,已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正在各电商平台及实体书店火热销售中。

音频:喜马拉雅主播陆海洋,视频:湖北大学教授王圆圆。原创不易,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记住喔,先赞后看,养成习惯!

























加油屯
小说一般的阅读体验,论文一样的逻辑严谨。更多精彩内容请看《幸福领导力:藏在故事中的管理智慧》《零压工作:构建职场幸福大厦》等系列畅销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