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利斯定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管理故事会273期

文摘   职场   2024-10-03 10:05   四川  

我们只生产原创的管理故事,喜欢请关注上方蓝色字体“加油屯”,为生活加点油,添些幸福的味道。

文/禾丰

一、案例故事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个写的比说的要好的人,但是人在江湖,总有些场合得“赶鸭子上架”,不得不说,总感觉有些词不达意、有些缺憾。有道是见贤思齐,“缺什么补什么”,为此,我曾向演讲达人A教授学习请教过如何做好演讲。

A教授在演讲圈是个久负盛名的资深人士,曾在全国各地巡回演讲千余场,有“全国十大演讲家”和“实力派演讲名家”之美誉。

我曾与A教授有过业务方面的深度合作,也曾多次现场领教过他的演讲风采,他是一个气场十足、简单干练、生动诙谐而又充满智慧的演讲达人。大概是见的场面多了,功底深了,他是那种“不怕辣,怕不辣”的人,不怕场子大,怕场子不大,而且是场子越大舞台感越好、发挥越出色的人。

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我和A教授一起参加一个文化论坛。排在他前面的一位演讲嘉宾由于没考虑下面观众的特点偏好,讲得主题有些激进,不合乎当天场景,遭致下面观众发出一阵阵嘘声。

然而,这位嘉宾仍然无动于衷,继续按照自己原来的节奏演讲,结果引发了观众更大的不满。后面的一些观众开始大声说话,相继愤然离场,还发出很大的挪动桌椅板凳的声音,弄得当时气氛紧张,颇为尴尬。演讲被迫中断,这位嘉宾竟然被观众哄下了台!

眼看论坛就要演砸了,主办方非常着急,不得不临时喊停了论坛,找到A教授,希望他可以力挽巨澜,快速把这个场子救活,实现大反转。

高手一出手,就知有没有。结果,A教授一上台就能迅速控住了场子,吸引了观众。交头接耳的没有了,心不在焉的没有了,昏昏欲睡的没有了,大家一下来了精神,有了状态,像满血复活了一般,眼睛齐刷刷地射向主席台。

一个多小时的演讲,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没有一个多余的动作,没有一个多余的词语,让大家听得如痴如醉,忘乎所以,享受了一场精彩纷呈、有趣有料的演讲盛宴。眼神不好的观众赶紧戴上了眼镜,坐在后面的主动站了起来,交头接耳的自觉闭上了嘴巴,甚至想中间上厕所的也改变了主意,生怕路上会错过一个精彩的瞬间。

大家知道,现在有一个衡量演讲成功与否的晴雨表指标叫摸机率。一场演讲,听众忍不住摸几次手机?次数越多,演讲效果越差;好的演讲是“全程不摸机”,讲得太好了,大家把刷手机的事给忘了。“全程不摸机”这个看似简单却很难做到的事,A教授轻松做到了。

不仅如此,他还成功地充当了救火队长的任务,扭转了这场论坛反败为胜的困境,博得了观众持久热烈的掌声,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整个论坛的最高潮。

吃饭过程中,我不失时机向A教授请教演讲的诀窍,如何做才能像他那样,可以信手拈来,舞台表现那么帅?

A教授笑了笑,没有直接作答,而是挽起了裤腿,“你看,我秋裤都湿透了,里面全是汗水”。要知道,当时正值寒冷,我们坐在下面,穿着一身棉衣,还感觉有些发冷。这让我意识到,一场精彩纷呈的演讲,演讲者看似轻松随意,其实不然,这不仅是个脑力活,需要向观众输送一些干货,而且还是个体力活,得凝聚全身的力量在舞台上尽情绽放。

这时,主办方插话道,“这次多亏了A教授帮衬。A教授不但演讲水平一流,而且他的工匠精神也值得我们永远学习。昨晚赶到酒店时,已是凌晨,但他还是坚持要调试好课件、音频、视频,才肯休息,以防今天有万一情况发生。”

在聊天过程中,A教授说,他这些年倒有一个行之有效、放之四海皆准的“万能公式”:那就是下笨功夫,扎扎实实写好“逐字稿”。简单一点讲,就是你做一场分享之前,把要说的每一句话,都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下来,甚至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包括哪里要讲个笑话,哪里要抖个包袱,哪里有姿体动作等也要写下来。只有写好“逐字稿”,才能保证发挥的稳定性,做到临变不乱、百战不殆。

然后,进行反复练习,包括过程细节、姿体动作等,要像李宗盛说的那样,“为了这次相聚,我连见面时的呼吸,都曾反复练习”,练习的时间长了,经历的场子多了,功底就会像怀孕女人的肚子一样,慢慢地就显出来不一样来了。从具体练习量来说,一般按照20:1的时间进行准备练习。如果演讲时间1小时,就要准备20小时。

世界上哪有什么信手拈来,所有的不经意,其实都是背后的刻意为之,下的是硬功夫。演讲高手也很重视自己的每一次出场,对每一次出场都会做出精细的准备,从来不是想到哪、讲到哪,真的像客套话说得那样,“随便讲几句”。连老手都这么拼,下笨功夫,如果还是菜鸟的你,就更不要偷懒耍滑了。

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美国前总统林肯的一句话,“即使是再有实力的人,如果没有精心的准备,也无法说出有系统、高水平的话来”。事实上,参加这种规格的论坛,A教授经历的多了,讲的主题也不是新内容,这对他不过是小菜一碟,但是,他并没有掉以轻心,而是重视自己的每一次出场,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用力做好自己的每一场演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就是他成为演讲达人的秘密。

二、理论逻辑

‌美国行为科学家艾得·布利斯提出的布利斯定理认为,如果在做某项工作时投入较多时间在事前计划,那么完成这项工作的总时间会减少。具体来说,如果能够在行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包括梳理工作步骤和预期可能遇到的困难,那么在执行任务时会更加高效和顺利,从而节省时间和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一件事,事前计划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不仅可以对你的设想进行科学的分析,让你知道你的设想是否可以实现,而且可以作为你实现设想过程的指导,大大节省时间,减轻压力。

布利斯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将一批志愿者分成了 A、B、C 三组,让他们分别练习投篮,并记录了他们的命中率。之后,布利斯告诉志愿者:“我们要进行一个‘提升投篮命中率’的实验,实验将持续20天,期间每组成员会得到不同的指令。请你们严格按照指令行动,20天后,我将再次统计你们的投篮命中率。”

就这样,三组成员按照布利斯的要求参与了实验。其中,A组成员每天都要拿出一定时间反复练习投篮;B组成员不用进行任何练习;C组成员在每天练习之前,先要进行20分钟的“计划”——他们需要在脑海中模拟自己投篮的动作,并从中找出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再考虑如何纠正,等他们做好周详的“计划”后,才能投入练习,而他们练习的时长和A组是一样的。

实验结束后,布利斯亲自考查了他们的投篮情况,发现B组成员的命中率没有丝毫长进,这显然是缺乏必要的训练造成的;A组成员在坚持每天训练后,命中率提升了24%;C组每天先做计划,再做训练,命中率提升了26%,比A组还要高。

布利斯由此得出结论:想要实现某一目标(比如,提升投篮命中率),做好计划再行动要比无计划更能够提升成功率,更加得心应手。用较多的时间为一项工作做好事前计划,最终为该项工作所花费的总时间就会减少。好的规划是成功的开始。

三、启智增慧

布利斯定理并不是西方的独特发明,它与东方文化的一些经典智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从不同的视角,不约而同地强调了事前准备和计划的重要性。计划越充分,失败的概率就越小,这既适用于个人发展,同样适用于组织建设。

《礼记·中庸》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如果进行了充分的预备和计划,那么这件事情就有很大的可能性成功;相反,如果没有进行充分的预备和计划,那么这件事情很可能会失败。

《孙子兵法》中讲:“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未战之前就能预料取胜的,是因为筹划周密,条件充分;未开战而估计取胜把握小,是具备取胜的条件少。准备充分的就会取胜,准备不充分的就会失败。何况一点条件也不具备的呢?我根据这些来观察战争,胜败也就大致清楚了。

日本剑圣宫本武藏也有句名言:“决胜在刀鞘之内。”当高手对决时,往往还没出手就决定胜负了,取得胜利最关键的地方是只打有准备、有把握的仗。

一个好的建筑工程,在开工之前,一定会有一个好的施工图纸,必定有清晰具体的规划目标:何时开工,何时结束,地基挖多深,如何布局,哪里设置办公区,哪里设置休闲区,哪里设置餐饮区,哪里设置停车场,需要多少停车位,需要多少工人,多少土方,造价多少,建成后会是什么样子,如何与周围建筑形成整体和谐美等?这些都将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效果。

如果没有开工之前的精心设计和施工规划,而是边施工边安排,“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即使施工人员是能工巧匠,工程质量也可能会粗制滥造,甚至会陷入泥潭而无法自拨。

大家知道,“德国制造,Made in Germany”是响当当的制造品牌。小到螺丝刀,中到汽车制造,大到大型建筑工程,很多人往往自然地将其与产品质量上乘划上了等号,普遍认为德国制造质量杠杠的。但是,德国制造如果没有很好的规划设计,也会举步维艰,一塌糊涂。据2019年《新民晚报》的一则新闻报道:

盖了13年仍然没盖完的柏林勃兰登堡机场,近日又传噩耗,在建中的二号航站楼出现众多问题,部分已建成的建筑面临拆除。

8月底,一份对勃兰登堡机场二号航站楼监测报告显示,整个建筑中大约存在着250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管线、墙面等各方各面。为了“修正”这些问题,将不得不对一些已经建成的部分进行拆除重建。

就在几个月前,工程负责人Engelbert Lütke Daldrup还信誓旦旦地坚称机场一定会在2020年如期竣工开业。“这次我们一定能做到!我们有一个明确的时间表,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应对各种风险的措施。”

要知道,勃兰登堡机场早在2006年就开工建设,原计划是2011年就要投入使用的。如今,距离开工已是第13个年头了,机场何时竣工仍遥遥无期。不过按照过去13年的经验来看,Engelbert Lütke Daldrup的承诺显然是不能轻易相信的,特别是前段时间又发现机场二号航站楼竟然盖错了,原本给这幢建筑的预算仅为1亿欧元,现在需要再多花1亿欧元补救。

让我们来一起看看这13年里这座机场到底遭遇了什么——

•2006年9月5日,勃兰登堡国际机场正式破土动工,预计2011年10月30日启用

•2010年,设计公司破产,启用日期推迟

•2012年5月,因机场防火设施不合格,启用日期被再次推延

•2015年,由于天花板装载了过重的排烟风扇,基于安全隐患,机场施工被再次叫停

•2016-2017年上半年,由于种种原因,施工时间再次延长,机场运营方一再表示新机场将在2017年底投入使用

•2017年9月,风险管理经理Peter Hess预测柏林机场的最早运营时间将推迟到2021年

13年了,虽然柏林人民始终没能用上漂亮的新机场,但他们收获了更重要的东西——无与伦比的耐心。

为什么一座机场能盖个13年仍未完工?普华永道曾在一份评估报告中这样写道:这座航站楼竟然从规划开始就没有可靠的参考数据,在规划过程中,也没有确定二号航站楼究竟每日需要接待多少旅客,没有确认该航站楼究竟需要建设多少个安检口,甚至连这栋楼究竟要盖几层都没定下来。这一切导致的后果是,二号航站楼的结构被各种调整,面积从最初的15000平方米扩大到23000平方米,其他大大小小的改动也络绎不绝。

今年3月,德国莱茵TÜV集团曾对二号航站楼进行过一次评估。在最终提交的61页报告中,提及工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消防系统的安全电缆就存在多大1万多处的安全缺陷。要知道,这还是机场进行过自检后再进行的评估。据称,机场自检时发现的问题比报告中的数字高出了整整4倍。在这份报告的结尾,TÜV这样写道:“目前看来2020年10月开门迎客,只能是机场方面美好的愿景。”

.....................................................‍‍‍‍‍‍‍‍

由管理故事精华萃取成的《幸福领导力:藏在故事中的管理智慧》,已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正在各电商平台及实体书店火热销售中。

音频:喜马拉雅主播陆海洋。 原创不易,欢迎评论留言,转载请注明出处。记住喔,先赞后看,养成习惯。
































加油屯
小说一般的阅读体验,论文一样的逻辑严谨。更多精彩内容请看《幸福领导力:藏在故事中的管理智慧》《零压工作:构建职场幸福大厦》等系列畅销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