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奖颁给AI学者,诺贝尔奖流行“跨界”|管理故事会281期
文摘
职场
2024-11-07 22:46
山东
我们只生产原创的管理故事,喜欢请关注上方蓝色字体“加油屯”,为生活加点油,添些幸福的味道。瑞典皇家科学院当地时间10月8日宣布,将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约翰·霍普菲尔德和杰弗里·欣顿,以表彰他们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实现机器学习而作出的基础性发现和发明。读到这里,你可能会问,诺贝尔物理学奖为何不奖给专攻物理的物理学家,反而颁给人工智能学者?这两位获奖者究竟是何方神圣?约翰·霍普菲尔德,美国物理学家、神经科学家。1933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1958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霍普菲尔德在1982年发明了著名的霍普菲尔德神经网络,是神经网络发展早期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早在1986 年,他已是加州理工学院计算与神经系统博士项目的创始人之一。杰弗里·欣顿,英裔加拿大计算机科学家、神经科学家。他1947年出生于英国伦敦一个学术世家,这个家族走出了多位世界知名学者。他的曾外祖父是19世纪著名数学家布尔,发明了二进制运算的布尔代数,而二进制正是现代计算机的数学基础;欣顿的姑父是经济学概念“国民生产总值”的提出者;欣顿表姐则是核物理学家,曾参与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他的父亲是昆虫学家,当选过英国皇家学会(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在业内人士看来,物理学奖颁给AI学者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广东省科普讲师团成员,华南理工大学人工智能未来创新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陈安表示,“在我看来,物理学奖颁给人工智能的科学家,是挺正常的一件事。”
诺贝尔物理学委员会秘书乌尔夫·丹尼尔松表示,本次诺贝尔物理学奖并非颁发给过去几年人工智能的发展,不是针对大语言模型或类似的东西,而是针对基础发明;物理学的原理为两名科学家提供了思路,同时人工神经网络在物理学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催生新的惊人发现。诺贝尔物理委员会主席埃伦·穆恩斯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两名获奖者利用统计物理的基本概念设计了人工神经网络,构建了机器学习的基础。相关技术已被用于推动多个领域的研究,包括粒子物理、材料科学和天体物理等,也已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人脸识别和语言翻译等。除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化学奖也常有AI技术的身影。当地时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大卫·贝克(David Baker)、戴米斯·哈萨比斯(Demis Hassabis)和约翰·江珀(John M.Jumper),以表彰他们在蛋白质设计和蛋白质结构预测领域作出的贡献。诺贝尔奖委员会评价称,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的贝克成功完成了构建全新蛋白质这一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来自谷歌的英国科学家哈萨比斯和江珀则开发了一种名为AlphaFold2的人工智能模型,这种模型解决了一个已有50年历史的难题,能够预测大约两亿种已知蛋白质的复杂结构,并且已被全球200多万人使用。在过往的诺贝尔奖中,也有一些获奖者的研究与人工智能或机器学习密切相关。被认为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奠基人之一的司马贺(Herbert Simon)于197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在决策理论方面提出了“有限理性”等开创性概念,之后直接影响了对AI系统的设计。霍金曾说:“21世纪将是复杂性科学的世纪。”诺贝尔奖的跨界色彩,并非人们的直观感受, 有不少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颁奖的统计分析证明了这一点。据统计,从1901年到2008年授予的356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奖项中,交叉研究成果共有185项,占52.0%。在不同的时段(1901-1920年,1921-1940年,1941-1960年,1961-1980年,1981-2000年,2001-2008年),交叉学科研究成果在颁奖项数中所占的百分比依次为32.0%、41.7%、54.0%、56.8%、61.1%、66.7%。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大部分成果是属于单一学科的,而在50年代以后,大部分成果则是交叉性的。“跨界”获奖的科学家并不罕见。1908年,被誉为“原子核物理学之父”的英国物理学家欧内斯特·卢瑟福,因“对元素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荣获诺贝尔化学奖。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玛丽·居里更是“跨界”达人,她在1911年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此前在1903年,她因对放射性现象的研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94年的获奖者之一、开创“纳什均衡”概念、电影《美丽心灵》的主人公约翰·纳什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数学家。2015年,纳什还获得了数学界的最高奖项之一——阿贝尔奖。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卡内曼则是心理学家,他因为“将心理学研究的见解融入经济学领域,特别是在不确定性下的人类判断和决策方面”而获奖。瑞士天文学家迪迪埃·奎洛兹,因在宇宙认知的颠覆性贡献而获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开创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个新领域。2020年,英国数学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因在黑洞领域的研究工作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好奇心爆棚的他被誉为“理论物理学的巨人”,他的贡献跨越了数学和物理学的许多领域。他把各种复杂的数学技巧引入了物理学研究的多个分支,提供了完全不同的研究思维方式。跨界(crossover)是指从某一属性的事物,进入另一属性的运作。主体不变,事物属性归类变化。进入互联网经济时代,跨界更加明显、广泛,各个独立的行业主体,不断融合渗透,也创造出很多新型,发展劲势的经济元素。具体到企业层面,跨界是指突破原有行业惯例、通过嫁接外行业价值或全面创新而实现价值跨越的企业/品牌行为,它能让一个企业通过转换生存空间而大放异彩,能让一个品牌在相对极短的时间内超越竞争对手迈上行业巅峰。目前,跨界的应用非常广泛,已经渗透到科研、管理、营销等各个行业应用。跨界,无界。每个行业,大到跨国企业,小到个人,都在通过自己的方式,演绎不同的跨界故事。跨界正成为当今世界传媒的热词被反复提及,在不同的行业问被不断地实践,同时也日益成为全球化时代的一种潮流。跨界的本质是整合、是融合。通过自身资源的某一特性与其它表面上不相干的资源进行随机的搭配应用,可放大相互资源的价值,甚至可以融合一个完整的独立个体面世。当今是一个内卷的时代,只要牵涉到竞争,“内卷”便如影随形,从出生开始一直到死亡,尤其是伴随着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时代转向中速增长时代,内卷将变得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同质化和标准化。内卷没有赢家,损敌一千,自损一千,因此也被称作努力的“通货膨胀”。要想挣脱内卷的旋涡,活出最好的自己,跨界是一条性价比更好的捷径,有道“跨界破内卷”。毋庸置疑,一个善于跨界的人,往往可以拥有更多可能性,可以创造更多机会,也更容易“破圈”成名。内卷时代,更需要跨界人生。回顾这些年的创作之路,我也是在走向跨界之路后,作品才开始变得越来越畅销的。2015年11月,我曾创作《领导艺术的修炼:培养真正伟大的企业领袖》,这本书聚焦的主题是博大精深的领导力,现在重新来看,感觉没有写深写透,市场反应平平;2022年1月,我又创作了《零压工作:构建职场幸福大厦》,这本书聚焦的主题是历久弥新的幸福,现在复盘总结,感觉没有写出特色,市场销售一般;后来,几番周折之后,我终于找到了“幸福+领导力”的跨界融合点,2023年9月出版了《幸福领导力:藏在故事中的管理智慧》,读者反馈和市场销售就明显好了不少。这是因为,跨界可以让内容更聚焦,越具体越深入,越受欢迎;特色更加鲜明,特别是以故事的方式来阐述深刻抽象的道理,让读者有一种小说般的阅读体验,受到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网络大V赫为强哥等知名人士的称赞。跨界不是一件想跨就跨的轻松事儿,它必须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逼自己先成为一个H型人才,做到“两专多广”。“两专”是指至少要精通两个领域,具有专业的水平,这样,才有可能把两个领域的知识相结合,把握住其中蕴含的大量机会;“多广”是指对多个领域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也是十分重要的。《幸福领导力:藏在故事中的管理智慧》只所以能够跨界还算比较成功,前提条件是,这些年我一直精耕细作管理和幸福两个领域:我是09年山东大学MBA毕业,管理是我的专业,也是我的工作,多年来我一直致力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工作;幸福是我从高中时期就关注的话题,也是我多年以来的个人兴趣爱好,属于不给一分钱也会自觉干好、不干好就感觉浑身不自在的事儿。对企业来说,“跨界”已然成为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改变市场现状、达成持续发展的一大增长破局法宝。2023年9月4日,瑞幸咖啡与贵州茅台跨界合作,联合推出了“酱香拿铁”,上线后市场反响强烈,甚至让瑞幸的门店一度挤爆。启动仪式当天,销量超542万杯、销售额达1亿,一跃成为跨界营销的典范,不仅实现了商业的巨大成功,而且促进了文化与消费的深度融合,让消费者体验到美酒加咖啡的完美交融。.....................................................由管理故事精华萃取成的《幸福领导力:藏在故事中的管理智慧》,已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正在各电商平台及实体书店火热销售中。音频:喜马拉雅主播陆海洋。 原创不易,欢迎评论留言,转载请注明出处。记住喔,先赞后看,养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