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续的高热度之后,“回血”成为了基金的关键词。在某些板块暴力拉升之后,甚至已经出现了一个月内净值翻倍的基金。
先说句题外话,基金投资还是应该坚守本心。对于绝大多数投资者而言,不应该以追逐这种“一飞冲天“的基金为投资目标。每类基金花期都不同,绽放时的霎那芳华再绚烂,也改变不了凋零时的落英满地。总而言之,各花入各眼,投资本来就是千人千面,每个人的资质心气以及财务状况都不一样,能做到量体裁衣就好。
当然,既然最近很多人打开了尘封已久的股票/基金账户,那么路人甲也来梳理一下主动权益基金的“回血“。路人甲选取规模TOP50的主动权益基金为目标,复盘其血条的修复情况,详细数据如下表(建议点开大图查看,红色字为收益最高,黄底为收益最低)。
“9.24”以来,百亿权益基金的“回血”速度,总体很难用“暴力”来形容,但也在意料之中。毕竟,市场总是往阻力最小的地方运行。规模较大的基金,更能感受到“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的完整因果,正负反馈的效应更加明显。
在最近一个月,净值增长排在最前面的60个基金代码,没有一个规模超过10亿元的。这意味着真正感受到基金赚钱效应的投资者,目前所占比例不会太大。大风起兮云飞扬,先吹起的都是飞絮,但百亿主动权益基金的因果比较重,反而是一个不错的观察对象。
总体来看,百亿主动权益基金的“欠债”还是极多,目前肯定还没到老韭菜“见好就收“的节点。譬如从三年的角度来看,普遍都是亏损的。其中亏损最惨的是东方新能源汽车混合,三年内亏损近6成。当然也有少数“异类”,譬如华商甄选回报混合A,三年内净值增长36%,算是这个周期中百亿基金的天花板。
银河创新是这一波反弹中最“猛”的百亿基金,最近一个季度净值涨了37%,远超其“CP“诺安成长的27.54%。不过,这两只以锐度著称的基金,三年期业绩分别是-26.1%与-36.05%,不少投资者仍在漫漫回本路上。
回血最慢的两只百亿基金,分别是银华富裕主题与易方达高质量严选,是这波行情中比较落寞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他们季报中的持仓。
主动权益基金的规模,目前处于低谷。从百亿基金的角度来说,权益市场的寒冬,让百亿基金的数量锐减。2021年末,主动权益百亿基金一度高达88只,目前只有25只,数量少了三分之二。
按照过往的剧本,每一次牛熊转换,都有一批曾经的明星基金被抛弃。无法证明有长期持有价值的基金,往往在“回本“的前后会迎来赎回潮。当然,倘若市场的热度持续下去,也会有新的宠儿被投资者所关注,出现基金经理管理规模的新一轮迭代。
事实上,放在公募基金的历史上来看,目前主动权益百亿基金的数量仍在相对高位。当然,看资管行业不能刻舟求剑,因为这是一个仍在不断扩容的行业。尽管过去几年权益市场缺乏赚钱效应,但曾作为国内家庭资产配置压舱石的房产也同样低迷,叠加资管新规后理财资金的重新配置,公募基金的总规模不降反升。
不过,必须看到主动权益基金在全行业资管规模占比中的持续下降。这几年固收仍在走马圈地,权益基本靠ETF在撑。从公募基金公司的角度来说,这不是什么好消息。如果公募基金的价值在于提供被动产品,那么全行业只需要几家公司就足以满足投资者对被动产品的需求,为啥还需要上百张牌照?总而言之,主动权益才能撑起一个百花齐放的行业。
当然,回到投资者的角度,ETF的扩容仍只是浪潮中的一片浪花。用较为严格的标准来看,ETF等被动投资工具系统性战胜主动权益基金仍未被证明。主动权益与被动投资之间的轮回,仍然大概率会发生。
/投研品牌稀缺/
在公募的产品线中,主动权益是不确定性最高的一个产品类别,口碑积累异常艰难。
目前规模TOP50的主动权益基金,基本上都是上一个周期的余荫。之所以用规模做观察角度,倒不是说搞到了规模就算成功,而是规模做大往往是投研品牌的结果。除了极少数在基金发行上比较克制的公司以外,大部分公司是因为不想搞规模吗?其实是搞不到。
投研品牌的迭代,其实比想象要快。翻了一下主动权益基金的规模,曾经在主动权益领域刷出过存在感的公司,如博时基金,摩根资产,华宝基金,新华基金等,投研品牌在上一个周期中明显褪色。
当下也并非终局,而是再次分化的前夕。原因很简单,上一个周期受益的公司,往往承担着更重的因果。一些持有体验较差的基金,注定要在某些投资者接近“回本“的时间节点,被很多投资者”用脚投票“。有人认为投资者的记忆只有7秒,只要市场转暖,会有投资者再次追捧明星产品,这是周而复始的一个过程。哪怕某些基金产品伤了一批客户,似乎总会有新的客户来补位。这其实是一种错觉,因为以前基金公司足够小,国人又足够多。在走马圈地的过程中,迅速做大规模的公司总体来说是占优的。不管,”基金是做出来的“还是”基金是卖出来的“,占据了更靠前的生态位,就意味着有了更多的腾挪空间。
之所以品牌变得更加重要,在于市场的不断下沉。余额宝的6亿用户就不说了,仅从主动权益的角度来说,以前一只基金正常都是几万户,而在上一波基金市场的下沉之后,出现了几百万户的权益基金。这意味着一只产品业绩欠佳时,可能会有数百万人在心中默默的给了差评,这份因果极其沉重。
卷是任何一个充分市场化行业的最终结局。类似于早年黑白电视机的时代,各种奇葩故障都会出现,居然还不愁卖,现在的3C早卷到天际,世易时移,还能不能像之前那样玩?不过,减少短期化行为知易行难,因为做品牌从来都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伴随着ETF等被动投资工具的渗透,主动权益的产品供给方向大概也需要重新平衡。总体来说,大概之前以锐度著称的一些主动权益产品,重要性会下降。以过去一个月为例,在市场由冷转热的过程中,先锋官实际上都是一些行业ETF。但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适合长期持有的基金仍是比较稀缺。降低波动的同时,倘若相对市场主流指数还有一定的超额收益,这就是主动权益基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