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素来有“零售之王”的称谓,上期《权益基金代销之王的养成》一文复盘过招行代销的崛起。当然,宇宙行向来不太服气。毕竟,无论是零售业务的营收规模,还是零售业务的利润规模,宇宙行多年来都在C位。
比较宇宙行和招行的客户数据,还是蛮震撼的——两家银行的客户数量都是以亿为单位!2023年年报显示,宇宙行有7.4亿个人客户,招行有1.97亿户零售客户。从客户的数量来看,宇宙行确实是遥遥领先。
从财富管理的角度来说,2023年末,招行管理的零售客户总资产(AUM)余额突破13万亿元,宇宙行个人金融资产总额20.71万亿元。很明显,招行的客户质量不错,虽然零售这块大蛋糕的体量仍小于宇宙行,但招行人均资产规模(6.6万)远超宇宙行(2.8万)。
回到卖基金这件事上面来。这几年中基协披露了保有量数据。回到2023年末,无论从股混维度,还是非货维度,招行都实现了对于宇宙行的遥遥领先。
对比两家银行的客户数量,读者老爷们心里肯定会有一个疑问:是招行太猛?还是宇宙行太拉?
路人甲整理了两家银行这些年的基金销量,发现了一个颇让人惊讶的数据:在双方都披露基金销量数据的12年中,仅有1年(2016)招行的销量超过宇宙行,并且这一年的领先优势也极其不明显。
那么问题来了:目测多卖了2万亿基金的宇宙行,为何会在保有量数据上被招行拉开差距?
如上图所示,12年之前招行的销量只有宇宙行的一半。自2016年以后,双方的差距变小。但这也让宇宙行的客户留存,变得比较显眼。对比保有量数据和销量数据,宇宙行给人一种运营比较粗放的感觉。但两家银行运营的具体差别在哪里呢?有没有懂的朋友来解释一下?是账户管理的差异?还是选品?或者是不同的客户群体?
最后,在资管行业,曾经有“基金公司为银行打工”的说法。现实中,从头部商业银行的角度来说,即便坐拥数亿客户,也未必称得上躺赚。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从保有量龙头之争的激烈程度就可以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