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基金二季报中就有这么一个案例:国泰事件驱动的A/C份额,二季度的利润一正一负,其中A份额加权平均利润为0.0756,C份额加权平均利润为-0.0783。
数据来源:国泰事件驱动2023年二季报
同一个基金经理,同样的投资组合,为何基民的收益会出现偏离?这大概只能归因于投资者不同的行为。
国泰事件驱动招募说明书显示,A类份额采取的是前端收费,如果持有的时间超过2年,免收赎回费。C类份额额外收取销售服务费,持有时间超过30天,免收赎回费用。此外,C类份额约定的销售服务费年费率为0.6%,这也会让A、C份额的净值增长率产生一定偏离。譬如,在2023年二季度,A份额的净值增长率为1.4%,B份额的净值增长率为1.25%,二者差额0.15%,恰好是一个季度的销售服务费的费率。
数据来源:国泰事件驱动2023年二季报
纵观国泰事件驱动各时间区间内的净值增长率之后,大概会有一些意难平。2023二季报显示,国泰事件驱动A在短期、中期、长期,相对业绩比较基准都有较大幅度超额收益,从绝对收益的角度来看,数据也颇为出彩,但份额数据却长期在低位徘徊。
或许有人会说,2023年A股实在太难做,基民患得患失实属正常,而以下案例就更离谱了,在2021年,某主动权益基金净值年度增长率达70.19%,加权平均净值利润率仅为4.02%。换言之,基金净值飙升逾七成,而在基民“一通操作猛于虎”之后,只能大体做到“略有盈余”。
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
有意思的是,“追涨杀跌”常常被拿来形容个人投资者。而据这只基金2021年中报以及年报,机构持有比例分别为57.53%、66.09%。换言之,三分之一出头的个人投资者,在基金收益率与加权平均净值收益率的差额超过65%的背景下,恐怕无法单独背起“追涨杀跌”这口大锅。
如果复盘基金当年净值走势,这一切似乎又很合理。这只产品在2021年年内涨幅一度超过100%,三季度经历了一轮大幅回撤。很大一部分投资者“追涨”而来,不仅未享受到太多前期的收益,终因承受不了亏损而卖出。一只年内涨幅超70%的基金,投资者却没赚到钱,难免让人一声叹息。
某位知名基金经理告诉路人甲,引发基民不满的三年封闭期基金产品,一定意义上也是“背锅侠”。真正的问题,在于大部分三年封闭期基金,都发在“大盘+高盈利”风格的最高点。换言之,产品的发行时已经注定了收益不佳。当然,倘若是某些擅长逆向投资的基金经理操盘,即便发在2020年或者2021年也大概率赚钱。
投资者要赚到钱,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需要和基金管理人“双向奔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苛责基民“追涨杀跌”,作为信息获取更为强势的一方,基金管理人有义务以投资者能理解的方式进行沟通。
国泰事件驱动的案例取自国泰基金。谈到“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问题,国泰基金也不讳言,每个季度回顾定期报告中的这几个数据指标,能够让我们意识到基金投资的普惠性仍然道阻且长。
在与投资者的沟通环节,国泰基金称得上是优等生。2023年上半年,在“让投资者赚到真金白银”这件事上,国泰基金走在了行业前列。
近期,上海证券基金评价服务平台最新发布的《上海证券基金公司投资利润榜单》显示,2023年上半年,非货口径下,国泰基金、华夏基金、博时基金位列“赚钱榜”前三,分别为投资者赚取利润89.60亿元、84.05亿元、81.47亿元;从权益类产品利润榜来看,上半年利润超50亿元的公募基金仅一家,国泰基金利润64.82亿元,位居行业第1。华夏基金、诺安基金位居2、3,分别盈利42.78亿元、38.28亿元。
考虑到国泰基金的产品结构以及其在头部基金公司中的规模排名,这份榜单不仅意味着业绩,也是投资者认同度的象征。换言之,排名靠前的基金公司,意味着更大比例的投资者正在持有业绩相对出色的基金,也就是俗称的“踩对了节奏”。
客观来说,在和投资者的匹配方面,国泰基金算是做得比较出彩的。国泰基金并不痴迷于“爆款”,希望通过对每位基金经理的研究,精准匹配合适的产品,把认购规模控制在基金经理的能力圈范围内,防止由于基金产品规模过大而损害投资者利益,力争给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持有体验。
在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国泰基金亦致力于帮助投资者建立理性投资理念。2022年4月26日大盘跌破2900点,基金经理徐治彪连夜给投资者写了一封信,标题是“至暗时刻,一名成长股的基金经理有话想说”。
今年以来,伴随着TMT板块走势强劲,游戏ETF净值一路上涨多次涨停,最高年内涨幅超100%。在4月中旬开始,国泰基金量化投资部多次提示风险,对投资人进行了“劝止”,避免盲目追高。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在低迷期提示机会,在狂飙时提示风险,这类“逆流而上”的行为需要一定勇气。不过,正是一砖一瓦的努力,才能消融基金公司和基民之间的“利益悖论”。毕竟,照顾好基民的利益,基金公司才能长治久安。
*注: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关于基金利润的说明:基金利润的说明:本期利润是基金在一定时期内全部损益的总和,包括记入当期损益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该指标既包括了基金已经实现的损益,也包括了未实现的估值增值或减值,能够全面反映基金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本期利润指标考虑到了产品规模的基数效应,衡量的是基金产品为所有投资者带来的整体利润。该指标数值越大,一方面意味着该产品为所有投资者带来了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该基金产品获得了更多资金量的认同,这通常意味着服务了更多的客户。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