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你是这样的A50

文摘   财经   2024-04-09 10:20   上海  

过去两年,公募基金从主动管理向被动指数转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在这个过程中,以ETF为代表的指数化投资规模不断创下新高。

以ETF为例,行业主题ETF已超过300只。不过,热闹都是行业ETF的,规模来看仍是宽基称王。目前,已有5只宽基ETF先后步入“千亿俱乐部”,其中4只跟踪沪深300指数,1只跟踪上证50指数,这些指数代表了中国核心资产。

不过,从某些外资机构的视角来看,最能代表中国核心资产的指数既不是沪深300,也不是上证50,而是A50指数

说个冷知识:在A股的历史上,刷出最多存在感的指数是新华富时中国A50。一些老股民可能还有印象,早在2008年,富时中国A50期货曾被称为“A股的先知”。富时中国A50期货于2006年9月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追踪的便是新华富时A50指数。

A50期货推出的功能与目的主要是要满足QFII对冲A股市场风险的需求,也见证了A股18年来的风风雨雨。A50股指期货自上市之初,交易并不活跃。不过,伴随着A股市值的不断增长,加上国内衍生品市场尚未完全开放,A50指数期货为外资间接参与A股交易提供了一种可能性,逐渐成为了炙手可热的风向标。直到2021年8月,MSCI推出旗舰A50指数,港交所在一个月后就推出了挂钩该指数的期货,富时中国A50期货出现了“平替”。

以上两个A50指数都出现在海外,直到2024年1月2日,中证A50指数(930050.CSI)正式发布。对于这个由本土指数公司编制的A50指数,有人称之为“中国版漂亮50”


/中证A50 VS 上证50

“漂亮50”是美国股票投资史上特定阶段出现的一个非正式术语,用来指在纽交所交易的50只备受追捧的大盘股。从70年代后期开始,“漂亮50”长期跑赢标普500。在1977年—2010年的34年中,其中“漂亮50”有28年跑赢。

在路人甲看来,曾作为“核心资产”象征的上证50指数,某种意义上是中证A50指数的“平替”。

或许有人会为上证50指数鸣不平。上证50指数2004年1月2日起正式发布,整整比中证A50大了20岁,是妥妥的老资格。与之相对,中证A50才初出茅庐,究竟谁是谁的“平替”?

在中证A50 推出之前,跟A股相关的“50”指数家族,既有上证50、创业板50、科创50以及双创50等“本土派”,也有MSCI中国A50、富时A50等“外来的和尚”。即便如此,中证A50的编制仍是颇为特别。

从指数的样本空间来看,科创50、双创50、创业板50、北证50以及深证50,本身更加聚焦特定板块。中证A50、MSCI中国A50、富时A50以及上证50更加偏向于从全市场选取市值较大的各行业龙头公司。

“老大哥”上证50属于规模类宽基,以市值和流动性为筛选依据。中证A50的编制更注重全面性,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更适合作为A股核心资产的代表。

从样本空间来看,上证50在沪市A股中取样,而中证A50样本空间由全部A股构成,覆盖面更广。

而从成分行业组合的全面性角度,上证50面临单一行业风格暴露较高的风险。而中证A50编制明确注重行业均衡,保证每个二级行业至少入选一只个股,实现了30个中证二级行业与50个中证三级行业的全覆盖。

相较其他主流大盘宽基指数,中证A50指数具有全面刻画各细分行业龙头股整体表现、兼顾大市值和行业均衡的特点。在“大市值、龙头股”方面,其编制方法保证了成份股既为全市场的大市值股票,亦为细分行业的市值龙头股。

即便已经有了这么多50指数,中证A50指数的推出,仍称得上填补了全市场50指数的空白,更全面的反映了各行业龙头的长期股价表现,增强了对于A股核心资产的定价能力

也正是因为中证A50指数的“特别”,指数发布当天便有10只中证A50ETF集中上报。


/锚定各行业龙头/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上证50指数出招势大力沉,类似于少林派;中证A50指数刚柔相济,更类似于追求均衡的武当派。

从成分股的最新市值分布看,中证A50指数成分股的加权总市值略微低于上证50指数,但行业配比明显更为均衡。在同类大市值、核心资产类宽基指数中,中证A50前十大行业权重占比49.9%,显著低于MSCI A50指数和上证50指数60%以上的权重占比,几乎与沪深300相当。

中证A50行业配比体现出较强的均衡性。作为各核心资产指数的第一大权重,白酒行业在MSCI A50和上证50的权重占比都超过10%,而在中证A50的占比仅9.7%,降低了单一行业集中度较高可能带来的波动率与流动性风险

与上证50相比,中证A50的板块分布更为分散,在维持大市值属性的同时,纳入更多新经济领域龙头公司,便利投资者一键配置各行业的优质龙头企业。

跨板块的角度来说,中证A50指数在沪主板、深主板、创业板、科创板的成分股权重比例与沪深300指数颇为类似。二者在食品饮料、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医药、非银行金融、电子等行业的权重都很相似,最大的差异是中证A50的银行权重为5.90%,相比于沪深300的银行权重12.65,总体来说更为均衡。

此外,在选样方法上,中证A50指数引入中证ESG评分、行业布局、互联互通等多项因素进行综合评分,并在此基础上优选大市值、互联互通的行业龙头标的作为指数成份。较MSCI A50互联互通等其他指数而言,ESG因素的纳入有助于降低样本发生重大负面风险事件的概率,更好地保护投资者权益,从而便利境内外资金对A股进行配置。


/牛市跑赢同类宽基/

中证A50指数业绩表现稳健,适宜大盘风格占优的投资环境。指数自基期以来的9年时间中,有6年相对中证800指数获得正向超额收益,总体呈现出牛市跑赢、熊市大致跑平的特征,具有较为稳定的ALPHA获取能力。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为2014年12月31日至2024年2月5日

2015年来的收益率较高,长期跑赢上证50、上证180、沪深300、中证500等主要宽基指数。之所以长期回报相比其他宽基指数有一定吸引力,背后的支撑是其过硬的基本面。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为2014年12月31日至2024年2月5日

在较强的盈利能力与成长性的支撑下,中证A50的长期市场表现也明显优于同类指数。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为2014年12月31日至2024年2月5日

不过,作为价值类资产,中证A50的绝对收益取决于需求侧的β。回顾指数的表现,在2016-2017年、2020年的总需求扩张阶段,中证A50都录得正收益。在2018年经济结构调整、改革进入深水区的阶段,指数全年绝对收益为负。但当前恰好处于宏观数据与政策的观察期,对于经济实际基本面和预期都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做出更客观准确的判断。

总体来说,中证A50成份股“大市值龙头公司”和“行业分布均匀”的特点,使其在当前中国经济筑底修复回升、新旧动能转换的探索阶段有两个颇具吸引力的点:其一,随着经济回暖,流动性有望利好大盘;其二,龙头企业带有“护城河”属性,叠加指数选股行业分散,在行情反复的背景下有一定抗风险能力。

嘉实中证A50ETF(562890)是市场首批中证A50 ETF之一,以紧密追踪中证A50指数为目标,为投资者提供一键布局中证A50的长期价值投资工具。嘉实基金作为“老十家”基金公司,指数化产品的管理规模也排在市场前列,其中嘉实沪深300ETF已跻身“千亿俱乐部”。

当然,ETF交易机制灵活,比较适合机构投资者和专业投资者。与之相对,ETF联接基金的交易机制更加简便,管理费用和交易费用更低,因此适合长期持有的投资者。嘉实中证A5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联接基金(基金代码:A:021214;C:021215),基金简称为“嘉实中证A50ETF联接”,于2024年4月8日起发售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特别是特有风险,并根据自身投资目的、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谨慎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损失。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业绩,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本产品由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

过客财经
关注金融圈,关注互联网,对一切新鲜事满怀热情与好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