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50%的收益率,让上银新能源产业精选成为了全市场的“吊车尾”。作为这只基金的首任基金经理,在基金净值腰斩之后“被离职”。这大概是资管行业的B面:总需要有人出来为不体面的结果负责。
如果从绝对收益的角度来看,施敏佳管理的上银科技驱动,任职期亏损幅度更大。
施敏佳是一位喜欢折腾的基金经理,职业生涯换手率高,也敢赌各类行业轮动的机会。看到他上面的成绩单,或许会有人把他归类到“菜鸟基金经理”的行列。事实上,他还真是一位“老司基”,管理过海富通国策接近五年,业绩排名在同类中游。老基民大概会对海富通国策有点印象,毕竟是2014年的当红炸子鸡,和年度冠军也就一步之遥。
身边有朋友很难接受基金经理业绩的“变脸”,总是觉得:怎么浓眉大眼的也叛变了?实际上,人还是以前那个人,风格也是以往的风格,只是市场风格变了。之所以大A很难容许任何人长期牛皮,“均衡”风格会活得相对长,只是因为剧烈转换才是它的底色,每一步都能跟上的是凤毛麟角,中庸之道确实有部分和生存之道大道相契。
公募基金最大的刹车,是组合投资。之前做私募基金的业绩梳理,能看到亏掉九成的私募。目前公募基金最大亏损幅度是多少?是-71.30%。有意思的是,创下这个亏损幅度的基金,被提及并不多,大概是因为钝刀子割肉,并未出现在1年、3年或者5年业绩排行榜的末位。
事实上,论亏钱的速度,施敏佳在最近两年还排不到第一。在上银科技驱动之前,还有恒越生活品质和诺德优选30这对卧龙凤雏。
恒越生活品质是这两年被吐槽较多的一只基金。之所以如此显眼,是因为很多基民将其归类为“每次都做错”的基金。跟上银科技驱动一比,还是蛮像的。不仅业绩曲线有点类似,发行时点也都差不太多。都是在牛市的尾巴上发行,持有人和基金经理都对未来有着较高的预期。投资动作也颇为进取,没想到和市场拐点迎头碰上。
在跟一些“基金小白”朋友交流之后,路人甲发现了一个问题:其实技术的高低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影响不大,反而是一些看似很简单的认知,让大家的行为有了很大的偏离。如果马后炮的往回看,将股市当成皮夹子的投资者,往往亏得更惨。所谓对市场的敬畏之心,确实会影响到人的行为。时间闪回到2021年,很多新入市的朋友,将年度收益目标放在50%上方。
而这两年亏钱最快的基金,非诺德优选30莫属。现任基金经理任职期的亏损幅度,其实是高于施敏佳的。
这只基金经理经历了多任基金经理,但还是保持了稳定的调性:持续跑输。
路人甲发现一个更加不可思议的数据,在稳定跑输很多年之后,2023年居然还出现了一波持有人户数翻倍。虽然只有区区几千户,但终究也是真金白银啊。这只基金成立至今12.69年,斩获了近一年-52.15%,以及成立以来收益率-47.70%的成绩。(弱弱的问句,有没有坚持到底的持有人?)
有没有持有人大神告诉我,哪种情况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