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基金“遗珠”:定期支付基金的第二春来了?

文摘   财经   2024-07-16 15:00   上海  

过去几年,老基金产品“重出江湖”的案例逐渐增多。一些曾经被忽视的老基金,规模剧增数倍甚至数十倍。在路人甲看来,这是公募基金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伴随着基金销售渠道的变革以及投资者偏好的变化,持续营销的重要性正在凸显。

这类基金往往具备以下特点:1、风格稳定;2、业绩相对出挑;3、与当下的投资者偏好相契合。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点是投资者偏好的变化。市场的波动中,不同类型基金产品的收益能力不断轮回,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也随之摇摆。

最近两年,投资者对于基金的关注已经不再局限于收益和风险,流动性在选择基金中所占权重也越来越高。今天,路人甲想要介绍的正是有着特定流动性安排的基金产品——定期支付基金。


/定期支付基金十年回眸/

基金产品创新这个事儿,天时也很重要。公募基金最让人感慨的产品创新是QDII,2007年刚出海便碰到了金融风暴,以至于之后多年一直受到投资者的冷遇,到了最近几年才重新变得炙手可热。

与QDII类似,定期支付基金曾经遇冷的原因也很简单。首批定期支付基金推出后,接下来便是A股2014-1015年的短暂牛市,定期支付基金底层资产主要是固收或者“固收+”的设计,跟不上投资者对于收益的期望。

不过,市场经常在轮回。到了2024年,定期支付机制重现苗头——出现了首只定期支付型理财产品。这意味着在定期支付型公募基金、定期支付型基金投顾组合之后,国内资管行业的定期支付型产品再次扩容。

定期支付是一个相对中庸的产品设计,在兼顾投资者追求长期稳健增值的同时,满足投资者日常现金流和消费的现实需求。通过每季度(或月)自动赎回模式获得现金回流,定期实现“资金自动到账”,且该部分不收取赎回费,更划算。

当然,“定期支付”机制的选择权掌握在持有人手里投资人可在申购基金份额时及基金份额持有期间,选择是否参与基金的定期支付机制,如投资人不选择,则默认投资人选择参与定期支付机制。

2013-2014年发行的6只定期支付基金,是国内“定期支付”类产品的鼻祖。或许有人会好奇,定期支付基金与今年颇为火爆的“分红型”基金有何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异是确定性,分红型产品多数是根据市场情况决定是否分红,而定期支付则是承诺每月(季度)以固定比例向投资者给付一定金额。此外,定期支付基金是将基金的本金及投资收益进行分配,并不受基金产品单位净值大于1的约束。

值得一提的是,定期派息的基金在海外市场的渗透率很高。早在国内定期支付基金出现的时点,美国进行派息的共同基金占所有共同基金的比例超过 90%,而采用定期派息的基金又占派息基金的逾 95%。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过去十年定期支付基金未能大红大紫?


/国泰安康的成绩单/

在首批6只定期支付基金中,国泰安康定期支付混合(以下简称国泰安康)相对进取。与其他定期支付基金多采用10%的权益仓位设定不同,国泰安康的权益仓位上限为30%。

从十年周期来看,尽管权益市场波动较大,但权益仓位上限的不同确实有助于为定期支付基金带来更高的收益譬如,国泰安康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为6.3%,而产品更类似于纯债基金的定期支付基金,年化收益则在4%-5%之间。

当然,国泰安康定期支付基金的业绩曲线中,还能看到一些有趣的细节。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      风险提示: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

从业绩曲线来看,国泰安康远比沪深300更为平滑。如上图所示,在过去十年中,沪深300指数经历了三轮较大的牛熊转换。有趣的是,经历过三次“遥遥领先”的沪深300,在这10.21年中的收益为58.85%,低于国泰安康的86.5%。

国泰安康的业绩比较基准选择了三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税后),这是一个有趣的设定。这个业绩比较基准更类似于理财产品,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该基金产品设计的理念:力求实现基金资产的持续稳定增值,为投资者提供长期可靠的养老理财工具。

数据来源:基金年报      风险提示: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

假如将国泰安康当成一只理财产品,过去十年的持有体验大概还是不错的。梳理其成立以来的定期报告可以发现,国泰安康的权益仓位切换较为灵活,对基金的收益有一定加成。譬如,在2014年下半年迅速上权益仓位,从年中的7.97%上到了2014年末的17.2%,而在2015年年中权益仓位又降到了5.02%,而2015二季末这轮短暂牛市宣告终结;类似操作还发生在2017年,年中权益仓位一度高达28.72%,抓住了这一波大盘股的小牛市;经历了2018年下半年的下调仓位。

/茅利伟接手/

作为一个运作超过10年的基金,能否入投资者法眼,既要看过往基金经理对于产品特性的理解,更要看现任基金经理的成色。

作为现任基金经理,茅利伟自2024年1月16日开始接手国泰安康,给人锐气十足的感觉。不过,鉴于管理国泰安康的时间较短,关于其投资风格,还需要参考其管理的其他产品。茅利伟拥有11年证券从业经验,其中7年投资管理经验。鉴于其之前的投资经历在券商资管,能找到的公开信息有限,我们将其加盟国泰基金后管理时间最长的国泰鑫享稳健作为样本。

数据来源:海通证券、Wind;同类指Wind-混合债券二级型基金,同类排名指海通证券主动债券开放型。数据截至2024年5月31日,业绩已经过托管行复核。

国泰鑫享稳健也是股债均衡配置。截至2024年5月31日,国泰鑫享稳健A近1年收益率6.31%,业绩排名同类前4%。此外,基金回撤控制表现优异,国泰鑫享稳健A近1年最大回撤仅-0.91%,不及同类平均最大回撤的1/5(-5.10%)。(数据来源:海通证券、Wind。国泰安康为偏债混合型基金,与国泰鑫享稳健的风险特征不相同。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其他基金的历史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须谨慎)

茅利伟的整体风格,他曾在公开采访中总结为:擅长大类资产配置,坚持配置收益和交易增强并重的理念,注重风险和收益平衡,以长线视为合理布局,牛市争取跟住市场,熊市力争规避风险并获取超额收益。

在权益部分,茅利伟行业方面选择较为分散,个股选择时会关注资产负债表质量,会采取信用研究的方法论看待个股;债券方面,以中高等级信用债配置为主,会适当进行信用挖掘,但不会做明显的信用下沉;转债方面,将视市场情况少量参与,主要选取一些正股替代型转债。

在诸多“固收+”基金经理中,茅利伟有以下几个特点:1、注重债券的票息价值,他认为票息价值一直是债券资产最重要的收益来源;2、偏好经济发达地区城投、大型央国企(含金融类)等主体发行的高等级信用债;3、行业均衡配置,控制单一行业比例,风格侧重龙头白马,个股重视高股息和安全边际的红利品种;4、不喜在二级市场进行VC风格的投资。

总体来说,茅利伟较为“平衡”的投资风格,与定期支付的产品设计颇为契合。定期支付模式着眼点在于有更好的资金流动性,平滑的业绩曲线才能给持有人带来较好的投资体验。

最后,定期支付机制重新获得重视,不仅因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重视流动性安排,还有在资本市场长期震荡之后,投资者对于买点和卖点的判断更难的原因。投资中往往会面临“会买不会卖”的问题,定期支付基金自动赎回模式的核心作用,在提升持有人资金流动性的同时,也能帮助持有人在牛市及时止盈、震荡市及时止损。

风险提示:本基金为混合型基金,理论上其预期风险与预期收益水平低于股票型基金,高于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本基金按照基金合同的约定,每季度定期通过自动赎回基金份额向自愿选择参与本基金的定期支付机制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支付一定现金。本基金选择参与定期支付机制的基金份额持有人,基金份额可能由于定期自动赎回以实现定期支付的目的而不断减少。由于本基金按约定的年化现金支付比率定期支付一定金额的现金,以期为基金份额持有人提供预期明确的现金流,当基金净值增长率低于同期现金支付比率时,基金份额持有人可能面临以其初始投资金额来进行定期支付的风险。投资有风险,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本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和《基金合同》,充分考虑投资者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

过客财经
关注金融圈,关注互联网,对一切新鲜事满怀热情与好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