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300ETF的费率之战

文摘   财经   2024-02-22 15:00   上海  

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躺赢恰若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及。

在2023年,华泰柏瑞堪称全村最靓的仔。在水深火热的行情中,华泰柏瑞非货规模暗搓搓在行业第一梯队有了一席之地。根据中基协的数据,华泰柏瑞2023年四季度的非货规模是2512亿元,坐稳了TOP20的位置。那么问题来了,华泰柏瑞真的能躺赢么?

华泰柏瑞的逆袭之路,沪深300ETF居功至伟。这个接近1800亿元的巨无霸,扛起了赚钱养家的重担。有些好事者甚至预言,未来十年沪深300ETF会不会出现万亿级别的单只基金?

然而,烈火烹油背后,也有一些隐患,那就是同行“彼可取而代之”的冲动。这不,工银瑞信沪深300ETF,最近又加入了降费大军。为了直观展现沪深300ETF的“费率之战”,路人甲做了下面这张图。

如上图所示,已有一批沪深300ETF的管理人,选择了加入“费率大战”。几乎在所有非垄断行业,价格战都是竞争的终极手段。当然,价格战是七伤拳,并非人人都可以驾驭。价格战的终极目标都是用低价来换取更高的市场份额。

当然,目前也有人来质疑价格战的有效性。以上图中的沪深300ETF为例,有几只“吊车尾”基金综合费率只有0.2%,但还是和者寥寥,而四只规模最大的沪深300ETF,其中有三只的综合费率为0.6%。难道真的是“贵有贵的道理”?

其实逻辑并不复杂。价格战的魔法生效,需要发生在同等量级的竞品中。对于机构持有人来说,ETF最重要的是流动性,即随时可以落袋为安。以如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为例,2015年年末以来,汇金一直持有24.24亿份。参考基金的净值,这笔持仓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百亿元上方,后面那些基金能给这种量级的基金提供流动性?

因此,规模偏小的ETF,咸鱼翻身的可能性不大。等竞品犯错吧,其他18只产品同时犯错的概率有多大呢?后面几位肯定做的是亏本生意,管理费未必能覆盖人力及其IT系统成本,自然熬得很痛苦。

规模偏小的产品很难通过价格战越级挑战,不等于价格战无效。

如《ETF的中场战事》一文所述,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最危险的对手是易方达沪深300ETF。同样是千亿规模,金主爸爸却有一些区别。易方达沪深300ETF的第一大持有人是联接基金,并且最近几年这只联接基金的个人持有比例都在9成以上。拍脑袋来说,华泰柏瑞的优势是背靠强大的券商,这一点与ETF的领头羊华夏基金比较类似。

眼看着ETF规模高速增长,券商股东又变得很性感了。2023年四季末有一个好玩的数据,那就是券商股混基金的保有量首次超越了第三方销售机构。无非是此消彼长,第三方销售机构擅长卖主动权益,在基金牛市中券商只能跟在后面吃灰。风水轮流转,去年第三方机构的股混基金保有量缩水,而券商渠道靠着ETF“逆袭”,将股混保有量搞到1.43万亿元,超过了第三方机构的1.3万亿元。

回到费率问题上,ETF本身是高度同质化的产品,机构有没有在高费率产品上面享受到增值服务,路人甲不清楚。而在沪深300ETF这个品类上,为什么还有几十万个人投资者不选0.2%,却选择了0.6%,真的让人费解。

或许,还是时间会给我们答案。之前基金第三方销售的崛起,最强力的武器就是价格战,现在先让子弹飞一会,等到两三年后再回头,看看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故事。

过客财经
关注金融圈,关注互联网,对一切新鲜事满怀热情与好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