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丛里的狙击手们,挪一挪?

文摘   财经   2023-10-25 08:00   上海  

近期,关于牛熊切换的讨论渐多,发声者既有卖方大佬,也有私募大V。

也有朋友说,“人民币和中国股市或进入牛市”,其中这个“或”字很重要,代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在他看来,观点毕竟只是观点,真金白银的买入才是最让人安心的信号。

说到真金白银,借道ETF入市的一波资金,被戏称为“埋伏在草丛的狙击手”。不过,“狙击手”们的算盘声实在太响,路人甲隔着偌大一条黄浦江都听到了。

最近看到一个耐人寻味的数据。“双节”之前,中基协公布了公募基金8月末的总份额,26.96亿份的份额创出历史新高。这个数据跟很多人的“感觉”相悖:市场如此冷清,份额为何能增长。仔细一看,混合型基金的份额确实有所缩水,但股票型基金规模却增幅较大。原来,权益类ETF的规模在膨胀。据统计,年内权益类ETF净申购金额近5000亿元。

在弱市中,一面是主动权益的规模缩水,一面是ETF的走马圈地。这看起来像是悖论,背后或许是投资者结构的变化。相对而言,ETF的持有人成熟投资者占比更高,其中机构投资者的占比也远远高于主动权益基金。换言之,这些“埋伏在草丛的狙击手”以成熟投资者为主,逆势而为的勇气和能力更强。

目前的A股,是不是在牛熊转换拐点并不好说,“抄底”大军在逐渐入场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唯一值得纠结的是,草丛里已人满为患,是不是需要调整一下位置?

/指增大爆发

“被动投资比主动权益卷得更痛苦”,有基金公司的朋友感慨,论“马太效应”,被动投资领域的竞争更为惨烈。

此中的逻辑也很好理解,被动产品往往PK的是流动性,其他方面较为同质化。因此,拥有先发优势的产品,往往能占有极大优势。同一指数的产品之间,规模的“马太效应”极为明显。

事实上,多年以前,被动投资领域就有“大局已定”的说法。即便是主动权益的明星公司,也不敢说能在被动投资的战场上攻城略地。但如《周易》所云,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从结果来看,还真有公司完成了“弯道超车”,比如万家基金。

近几年,万家基金的指数增强产品在被动投资领域表现抢眼。2019年7月,乔亮加入万家基金,先后接手了万家中证1000指数增强、万家中证500指数增强、万家沪深300指数增强。彼时,这三只基金的规模均在2亿元上下徘徊。而截止2023年二季末,这三只基金的最新合计规模为151.72亿元。

比较难得的是,这几只基金的规模增长并非因为吃到了行业扩容的红利。这几只基金的规模狂飙,始于2022年。自2022年起,一年半的时间内,全行业在中证1000指数、中证500指数以及沪深300指数的指增产品规模增量中,有三分之二为乔亮管理的三只基金所贡献。在指增领域的亮剑之后,万家量化团队初露峥嵘。

乔亮是“量化原教旨主义者”,曾就职于量化的“黄埔军校”巴克莱国际投资管理公司。相比市场上其他的量化投资团队,乔亮带领的万家量化一直坚持用非常纯粹的量化模式来做投资,即完全系统化、完全量化模式去做量化投资,而不是用量化初选再由研究员或者基金经理做最后的主观决策。

近年来,万家基金在被动投资领域被视为“黑马”,但回溯行业过往,万家基金亦有辉煌。熟悉基金行业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万家基金曾是国内被动投资的“鼻祖”,万家上证180是国内首只指数基金,成立于2003年3月15日。

几只指增基金的规模暴涨,都源于较为显著的超额收益。截至2023年二季末,这几只指增基金的机构投资者占比均超过五成,其中万家中证500指数增强的机构占比超过8成,体现出乔亮在机构投资者中较高的认可度。

而在国证2000ETF上的提前布局,则验证了万家基金量化团队的洞察力。2022年7月18日,全市场第一只国证 2000ETF (159628) 上市交易。这是全市场首支跟踪国证2000指数的ETF产品,开拓了投资小盘股的新工具。

而到了今年8月11日,十家基金公司同时申报中证2000ETF,小盘股工具的火爆可见一斑,同时也印证了国证 2000ETF开发团队的“先知先觉”。

事实上,万家基金的弯道超车不止体现在被动投资领域,过去几年,万家基金的综合实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自2015年至今,万家基金公募管理规模增长超30倍,非货管理规模增长超21倍。截止2023年二季末,万家基金管理总规模已达4,066.24亿元,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为3,899.85亿元,非货基管理规模为1,704.63亿元。


/创业板综的魅力/

从产品线的角度来说,作为想做好被动投资的基金公司,在进入“顺风顺水”周期后,“卷完主动卷被动”,并不是很难预测。

有了之前国证2000ETF“遥遥领先”的经历。对于投资者来说,万家基金下一步在宽基指数领域的布局,颇为让人期待。而最近万家基金选择的宽基指数,是创业板综(399102)

创业板指数的弹性毋庸赘述。路人甲发现,今年份额变化最“离谱”的基金,当属以下这只创业板ETF。仅仅在二季度,该基金的申购便超过上百亿份,单季净申购也高达36亿份。从份额的增幅比例来看,甚至超过了出尽风头的沪深300ETF。

创业板ETF受追捧,源于小市值的当红。不过,如果在创业板的赛道“卷”小市值,创业板指数和创业板50指数都未必能笑到最后。

根正苗红的“小市值”其实是创业板综。截至2023年9月22日,创业板综指成分股共1319只,平均自由流通市值44.54亿,其中84.15%的个股市值小于100亿,而创业板指和创业板50的成分股市值集中在100-500亿。在政策、事件等催化剂配合下,小市值标的弹性相对更大。

除了“小”,创业板综的另外一个主题是分散。从持仓集中度来看,创业板综相对分散,前十大权重股占比仅为26.45%,显著降低了头部股票集中度,而创业板50和创成长集中度较高,前十大占比均在50%以上,受单一权重股影响较大。

2010年8月20日,创业板综正式发布,由创业板上市的全部股票构成。从指数编制的角度,创业板综兼顾龙头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相比其他创业板指数覆盖面更广,更好的反映了创业板市场总体走势和中小微企业由小变大的过程

回报来看,自基日2010年5月31日以来,创业板综收益率达159.26%,超越了创业板指收益率57.93%,超越了创业板50收益率68.27%;从年度回报来看,自2011年起,创业板综在12个完整年度中有7个年度战胜了创业板指和创业板50,占比超50%;从收益与风险来看,创业板综近十年的年化夏普比率均高于创业板指和创业板50,且年化波动率更低。

虽然年内创业板指也有所波动,但从已披露的公募基金二季报来看,市场对创业板指、科创板指为代表的成长赛道仍信心不减。之所以“狙击手”们热衷卷小市值,是因为“小市值有大弹性”,近五年6次上涨行情中,创业板综指数均跑赢了沪深300和中证500。

因此,万家基金发行的全市场首支创业板综ETF——创业板综ETF万家是市场非常稀缺的优质配置工具

撇开创业板综的质地不谈,专业的团队也会为产品加分。截至目前,万家量化投资研究团队共10人,均毕业于数学、金融和IT相关专业,且具备丰富的策略管理、实盘投资经验,是市场上最早将线性与非线性算法应用与实际投资的团队之一,长期属业内领先水平。

创业板综ETF万家 (159541)基金经理杨坤,指数基金与ETF的管理经验较为丰富。目前杨坤管理了国证2000ETF、工业有色ETF、万家180指数等多只被动基金。

纵观杨坤管理基金四年来的表现,跟踪偏离度和年化跟踪误差的数值均表现比较好。

创业板综ETF万家来了,这也意味着“草丛里的狙击手”们,即将拥有一个新的“狙击位”。

过客财经
关注金融圈,关注互联网,对一切新鲜事满怀热情与好奇。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