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特估”是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简称,最早由证监会前任村长在2022年11月的金融街论坛上提出,“要深入研究成熟市场估值理论的适用场景,把握好不同类型上市公司的估值逻辑,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促进市场资源配置功能更好发挥”。
2023年2月,易村长在证监会2023年度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推动相关各方“逐步完善适应不同类型企业的估值定价逻辑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
易村长倡导“中特估”的起因是,A股市场央国企盈利稳定,分红较高,但并未受到投资者重视和关注,央国企股票长期被资本市场低估。
“中特估”的核心理念在于,A股投资需要充分考虑国内企业的特殊性、发展阶段、行业背景等因素,建立更符合中国实际的估值方法和体系。具体而言就是,对央企、国企股票,既要考虑企业具有的垄断地位、技术壁垒等特征,也要考虑其国家战略地位和责任使命,而给予它们更高的估值。
2
“中特投”是中国特色投资方法的简称,不同于“中特估”需要监管层大力倡导、推动,中特投发轫于民间,早已在证券投资中广泛流行,成为当前A股市场最主要的投资方式。
不用多说,有过A股市场经验的人都知道这种投资方式就是主题投资。
百度百科上说,主题投资是通过分析实体经济中结构性、周期性及制度性变动趋势,挖掘出对经济变迁具有大范围影响的潜在因素,对其中受益的行业和公司进行投资。
简而言之,主题投资就是将驱动经济体长期发展的某个因素作为“主题”,以此选择地域、行业、板块或个股。比如,现在正热的AI、新质生产力、“掐脖子”等。
实际上,主题投资并不在中国土生土长,它兴起于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传统地域、行业范畴难以准确界定投资标的,某个“主题”所带来的影响往往是跨行业、跨区域的,“主题”有更宽的外延和更明确的内涵。
在技术变革、商业环境变化越来越快的市场中,企业价值面临的不确定性大幅提高,价值投资的难度加大,而主题投资可以发现那些顺应重大变化趋势,并能够把握商机的优秀公司,确实具有一定的优势。
3
主题投资在全球许多资本市场都有大量实践,但没有一个市场的应用有中国这样的深度和广度,没有一个市场像A股这样将主题投资当作主流投资模式,A股市场投资者掘地三尺、竭泽而渔的劲头无人可比,A股硬是将其捧成了“中特投”。
A股主题投资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主题因素影响范围深度挖掘,每个主题投资都极尽可能地包含众多标的,而不考虑主题因素是否能给企业带来实质帮助,只要“沾亲带故”、“道貌岸然”,或只是公司口头表达意向参与,股价可能就会被大炒特炒,有些时候甚至张冠李戴、挂羊头卖狗肉,“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2)对主题因素涉及的标的过度热情,通常都会将其股价、估值炒至令人瞠目结舌的高位,而不考虑未来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市场竞争及一切不确定因素,想当然地认为主题因素带来的所有经济利益都已经由相关标的企业分享。
3)对主题投资标的反复炒作,一波炒高后,主题投资者通常会卖出套现,待股价大幅下跌或出现主题因素相关催化剂后,又会重新入场炒作。
4)不仅短期投资者倾情参与,主流投资机构、券商分析师都热衷挖掘主题性标的,将其当成寻找投资标的的主要方向。
5)主题投资在A股经常演变成主题投机,相关标的股价大起大落,成为不怀好意者、价值投机者“割韭菜”的工具。
4
主题投资首先需要预判未来结构性、周期性及制度性的变化趋势,找到相关主题因素。其中科技创新、政策变化等较为明确,这大大降低了中特投的门槛和难度。
有了“主题”之后,投资者们就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业务构成及对外投资,找到受益于这一变化趋势的公司。如果某公司被最多的投资者认可,它就极有可能成为该项主题投资的龙头。
现实中主题投资经常被当作“题材、概念”炒作,但主题投资和题材、概念还是有明显差异的。
主题投资是利用某个确定的“主题因素”,预期该因素将驱动相关地区、行业、板块及公司长远发展,从而给投资者带来乐观的前景预期。“主题因素”带来的利好具有持续性,投资者往往会反复参与。
而不包括主题投资的那些概念、题材,通常都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它们对市场或相关标的的影响也都是短期的,投资者参与时需要快进快出,其目的也主要是博弈炒作。比如曾经的“龙飞凤舞”概念、ST摘帽题材、重组卖壳概念……等。
主题投资“投资”色彩较重,概念题材多以投机为主。
5
主题投资最佳的时机是在,意向的股票还未体现出公司盈利增长之前。但市场先知先觉者毕竟是少数,大量投资者都是在股价早已反应后才恍然大悟,这种时候就要考验投资者的胆识了,“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的说法或许就来自于此。
主题投资涉及的主题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
第一类是产业主题,颠覆性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及技术进步带来的产业升级等属于这类,比如新能源汽车、AI及相关应用、低空经济等。
第二类是政策或制度变革,比如政府支持的新质生产力、“掐脖子技术”、税费改革等。
第三类是宏观经济主题,比如经济处于下行期时,防御性的“喝酒吃药”投资,互联网普及过程中网上消费、共享经济等。
第四类是事件主题,比如五一、十一长假消费,口罩事件,重大会议等。
6
中特估也好,中特投也好,都需要符合相应的内在规律。
价值理论认为股价由其内在价值绝对,股票价格短期可能脱离价值,但迟早都会向价值回归,股票市场长期一定是称重器。
2023年6月,易村长在陆家嘴论坛第三次讲中特估,“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治理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回报能力,夯实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内在基础”。本质上还是将“中特估”回归到企业内在价值理论体系。
主题投资也一样,尽管现在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内在价值评估相对比较困难,但如果忽视了企业价值的决定性作用,而只追求主题,只顾挖掘主题标的,最终将会走上概念、题材炒作之路。
如果将主题投资演变为主题投机,将其当成炒作的工具,必然会累积市场风险。俗话说出来混都是要还的,A股中小市值股票这两年的表现谁能说不是在还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