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上面蓝字关注我
记得小时候,如果有人要问我最喜欢的事情是什么,我是一定不敢说出口的,因为说出来必然是要“讨骂”的,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生病。
每次看见班级里有同学因为生病请假不来的时候,心里就特别羡慕那个孩子,希望自己也能生病,甚至还会幻想出许多的白日梦,梦想着自己生病的模样。
好像也跟大人提起过,立刻招来一训斥:“什么不想,居然想生病!你还嫌不够添乱的?”还有诸如“讨债鬼”“死丫头”之类的责骂,便不再敢开口了,总觉得这是个不吉利也不讨人喜欢,还会给大人添乱的“坏”想法,便强压下这个自己也搞不明白为什么会经常冒出来的念头。
一日读书,看到丰子恺先生的一段文字,一下子把我带回到童年,那个久远的心愿忽然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这天,丰先生晚上喝了三杯老酒,不想看书,也不想睡觉,捉一个四岁的孩子华瞻来骑在膝上,同他寻开心。丰先生随口问:
“你最喜欢什么事?”
孩子仰起头一想,率然地回答:“逃难。”
丰先生倒有点奇怪:“逃难”两字的意义,在他不会懂得,为什么偏偏选择它?倘然懂得,更不应该喜欢。就设法探问他:
“你晓得逃难就是什么?”
“就是爸爸、妈妈、宝姐姐、软软……姨娘,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
看到这里,我突然心动,在那个四岁孩子眼中“逃难”其实就是“全家一起坐汽车、坐大轮船”的意思。而我们成年人视角下的“逃难”,却是充满了慌乱、紧张、狼狈,当然不可能受到欢迎的。不同的角度,自然得到完全不同的结论。
想到自己,“生病”意味着发烧、难受、吃药、打针、住院、不能上学、不能玩耍等一系列痛苦的感受,而我在童年时光里却是最喜欢“生病”的,究竟是为何呢?现在想来,其实都是有原因的。
小时候,因为爸爸是军人的缘故,长期不在家;妈妈是个老师,工作很忙,一个女人又要工作又要带孩子难免产生焦虑情绪;平日里主要的奶奶带我较多,但是老年人通常都是两个极端,一会宠溺上天,一会暴跳如雷,诸多因素让那时候的我很缺乏安全感。
可是,有一种情况会立刻让我安心,那就是生病的时候。
只要我生病了,尤其是住院的时候,妈妈就会从早到晚守在我的身旁,用最好听的声音给我讲故事;用最温柔的笑容包容我的一切,再也不会着急生气;她坐在在病床前为我削苹果,一小片一小片递进我的嘴里;如果我嫌药苦,发脾气不想喝,她也从不会呵斥生气,还会笑哈哈地逗我开心……
生病的日子于我而言,其实就是天堂般幸福的日子,因为那里有妈妈绵延无尽的爱与陪伴,那是我童年生命中最亮丽的一道光。
无论是“逃难”还是“生病”,在成人看来,都是一种惊慌、紧张而忧患的经历,然而对于儿童来说却是最喜欢的事情,因为大家的视角不同,认知不同,得到的就是截然不同的态度。
大人们听到孩子这样说,也许会在心里想:这小孩太不懂事了,太不知道世道艰难了,也许还是责怪两声,说说家里花了多少银子,耽误了多少时间,大人们受了多少折磨,付出了怎样的心血,让孩子要学会感恩等等。
孩子们听完后,恐怕再也不敢说“逃难”“生病”是最喜欢的事了,反倒要怀着一种沉重甚至“负罪”的心理,期盼着再也不要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哪怕是自己最喜欢的,也再也不敢去说去想了,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孩童的纯真与烂漫。
然而,丰子恺先生听了之后却说:“啊!原来他的“逃难”的观念是这样的!他所见的“逃难”,是“逃难”的这一面!这真是最可喜欢的事!”
因为素来难得有全家一起出游的机会,素来少有坐汽车、游览、参观的机会,那一天不论时间,不论金钱,浪漫地、豪爽地、痛快地举行着游历,实在是人生难得的快事!只有小孩子敢这么真实地说出这快乐的滋味!
他在这篇散文的最后写道:“唉!我今晚受了这孩子的启示了:他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情的本身的真相。我在世智尘劳的现实生活中,也应该懂得这撤网的方法,暂时看看事物本身的真相。唉!我要从他学习!”
丰先生不仅能接受、认同孩子的观点,还能发觉孩子认知中的可贵之处,并由此得到启发要向孩子学习,实在是难得好的大人啊!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在电视节目中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做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
当现场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没想到,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其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
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全场没有人再笑了,顿时静默下来。
同样的语言,在儿童嘴里和大人口中有时候含义是不一样的,如果大人以自己的想法去听儿童的话,自然就听不懂,甚至会误解。而当我们慢下来、等一等之后,就常常会惊叹儿童天真纯洁的本性和他们丰富活泼的创造力。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就认为:“儿童的天性是比金子还要宝贵的矿藏。”陶行知先生也说过:“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
现在,已经当了几十年的老师的我,突然想到自己有没有听不懂儿童话语的时候呢?有没有真正听懂儿童话语背后真正的情感与思想呢?有没有过无意中因误解孩子的话,而不理解他们甚至责怪过他们呢?想来一定是有过的。(那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困扰甚至伤害啊)
一位丹麦老师曾经说过:“儿童是有100种语言的。”既然如此,作为教育者——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用心去了解并努力学习这100种语言呢?
唯有听懂了儿童的语言,我们才能读懂孩子的心灵,才能小心翼翼地探寻儿童的秘密,促进儿童更好的成长,使其潜能得以发挥,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让我们都努力成为像丰子恺先生一样的大人吧,倾听儿童,理解儿童,接受儿童,向儿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