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红 | 当孩子告诉你“我在学校被同学用半瓶子水浇湿了头发”后,你会怎么做?

文摘   教育   2024-11-03 22:00   江苏  

击上面蓝字关注我

如果现在有家长听到自家孩子说,在学校被同学用半瓶子水浇湿了头发,相信一定会非常气愤,因为这是一个即将进入深秋的季节,孩子又这么娇嫩,这么被人浇水在头上,孩子因此生病怎么办?家长心里一定会觉得对方孩子太不像话了,怎么能这样呢?有人一生气很可能会因此去找老师或者对方家长理论一番。

而被指控的孩子呢?听到这件事情的时候,他的反应是这样的:“什么?哪有半瓶?我只不过弄了一滴水在他头上!”而这孩子的家长听到这里会怎么想?咱家孩子不过就是一滴水,你们就这样大惊小怪的,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吧?

你看,同样一件事情,两个孩子站在自己的角度说出来的情况截然不同,请问这时,您会相信谁的话呢?您又会如何处理此事呢?

这就是我曾经遇到的一件事情,也是我们老师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事情,解决起来虽然花点功夫,但总的说来并不算很难。但如果双方家长都一味偏听自己孩子的描述,很多时候就会发生冲突,严重时不仅会破坏两个孩子、两个家庭、甚至家校之间的和谐关系,更有可能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对其未来的人格发展、社会交往等产生消极作用。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还是简单回顾一下吧——

某天,小A同学用书面语言向我倾诉了自己的烦恼:“小B同学用水把我的头发给弄湿了”。后面还画上了一个哭脸。

说实话,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两个娃又在闹着玩了,因为在我印象中,这两个孩子性格有相似之处,都喜欢打打闹闹的,平日里几乎也天天黏在一起玩耍,偶尔也会因为自己吃亏了而跑来告状的,道歉之后很快就烟消云散了。所以,对于他们之间的这种小矛盾我也是见怪不怪了。

第二个反应是这两天的气温并不高,早晚都很凉,如果真是把水泼在头上,还是可能引起身体发病的,既然他已经向我倾诉了,说明孩子心中是有委屈的,我决定还是过问一下。

于是我找来两人了解情况,事实经过和我想象的差不多,在闹着玩的过程中,小B同学把水浇到了小A 的头上,对于这点,两个孩子的说法基本一致,但是在下一点上却出入很大,小A说“他用了半瓶子水浇在我的头上”小B大喊反驳道“哪有半瓶?只有滴!

经过两个人面对面的反复比划核实,证明:既不是小A说的半瓶水,也不是小B说的一滴水!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觉得孩子年纪尚小,受到认知、言语表达等方面的限制,说不清楚事情纯属正常;年龄大一点之后,出于自保,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描述事件,也在情理之中;即便是成人年,遇到事情的时候,捡着对自己有利的方面去说好像也是很自然的。大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

因此,面对孩子有些夸张的失实表述,我们不可轻易地批评他们是故意“添油加醋”甚至“撒谎”,而要明白,这是孩子这一阶段甚至会延续终生的心理特点。而这种特点每个孩子都有,所以与事实存在巨大差异的叙述,在校园里就太多太多了——

两个孩子打架了,动手的通常会说“我只是不小心轻轻碰了他一下”,而对方一般都会说“他是故意的,他使劲砸了我几拳”;学生在校表现不佳,老师严厉地批评了几句,孩子可能会表述成“老师狠狠骂了我一顿,可是别人这样他就不说”;孩子考试作弊被扣分了,孩子可能会解释成“我就是不小心把书翻开了,根本就没有看一眼”……

在我们日常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其实这类事情是经常发生的,对于同一件事,在不同的孩子嘴里就会有不同的版本。所以,我们作为教师或家长,如果单独听其中一个人阐述吵架的原因,会觉得他说得很对,错误更多在另一方;但是我们如果跟吵架双方都有交流,才会发现好像事情并不是完全是像他们说的那样。

所以我以为,遇到这样的事情后,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首先要能认真进行调查了解,其次要能抓住问题的实质,继而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并引导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在上面的这个案例中,弄清了水量也不代表真正解决问题了,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孩子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有没有同理心,能够体谅他人的痛苦,有没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待人之道,明白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不应该强加于人的道理。

既然如此,那么在处理的过程中,我们就既不能让两个孩子因此事而对立,也不能让孩子稀里糊涂地道个歉就算完事,而是要在深入细致地了解之后,真正帮助孩子认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弄清原因是第一位的,我根据自己的经验给两个孩子出了几个参考选项:是不小心弄到头上了?还是玩的就是泼水的游戏?是开玩笑想泼个水到他头上逗弄他一下?还是就是存心故意的?或者还有什么我没有想到的其他原因?

小A的回答一开始是不知道,后来说他是故意的,接着又说他是跟我开玩笑的。答案前后变化的原因是自己被人浇头不开心,说的时候眼睛里还有泪光,后来又担心这件事引发老师批评惩罚对方,自己就得罪他了,于是改口成了是开玩笑。

小B的回答是每种原因都有一点,这种回答真是出人意料,一时间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我只能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跟他交谈,我问他,你愿意别人开玩笑把水浇在你的头上吗?他说不愿意。那既然你不愿意的事情为什么要对别人去做呢?他看着我不说话。

我接着分析,如果是不小心,那么应该及时道歉,并且帮助别人将头发弄干;如果是做游戏,对方没有同意和你玩这个游戏,那就不应该进行;如果是开玩笑,这个玩笑只给别人带来不开心甚至是身体着凉,这种玩笑非常不合适;如果说是故意的,那就更不应该了,不愿意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却故意去对别人做,这就不是与人为善,而是一种不太道德的行为。

孩子这时候说自己是开玩笑,而且是想到傣族的泼水节,觉得可能很有趣,就泼水了,我接着说,傣族著名的泼水节确实很有趣,可是泼水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清明节后十天左右,而且傣族生活的地方,都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那里气候温热,所以即使泼水在身上也不会让人着凉生病,可是我们现在的季节,凉水浇头肯定是不合适的。

对于这件事,我没有简单地批评,也没有强按牛头道歉,而是用平静温和的语调娓娓分析……今天,小B同学主动写下了昨日心得:“我把水泼到小A同学身上,我不应该这样做,我应该与人为善,不给别人带来麻烦。”我心甚慰!

说实话,几乎每天校园或班级都要发生孩子之间这种在大人看来鸡毛蒜皮的小纠纷,但我们切不可因为“小”便敷衍草率地解决。而必须在充分理解和了解孩子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弄清事实真相,在此基础上,对孩子进行动情、合理而又入心的引导。


朴素小屋
朴素小屋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