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红 | 班级平均分的高低跟你娃有关系吗?

文摘   2024-11-10 22:00   贵州  

击上面蓝字关注我


每次考试结束后,总有一些家长朋友特别爱问班级平均分,问完平均分又要问有几个满分啊?有几个99分啊?等等之类……

这些问题让老师们很为难,不回答你吧,感觉对你不够礼貌,回答你吧,确实也违背我们的教师职业规范,最重要的是,班级平均分跟你家孩子又有多大关系呢?

一般情况下,家长追问班级均分或者高分人数的表现背后更多就是为了比较,比别人高觉得自己面上有光,全家喜气洋洋,比别人低则可能焦虑烦恼,然后指责孩子,搞得全家都垂头丧气的。关键是这样的比较真的对娃的学习成长有帮助吗?

多年的经历告诉我,喜欢谈论班级均分的通常都是那些考出较高分数班级的老师、同学和家长,他们以此为骄傲的资本,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赢得大家的尊重,其本质目的当然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成就感、价值感。这些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我们知道,平均分是非常容易受到极端分数影响的,就好比一个村庄有10户人家,一户收入1千万元,九户收入为0元,那么他们村的平均收入是100万,而另一个村也是10户人家,每户收入都是10万元,请问你愿意去哪个村庄呢?

做老师的都喜欢教学生水平比较整齐的班,因为这样不仅教学时很轻松,而且考试时没有拖班级均分后腿的,而两极分化比较大的班级,老师不仅平时上课很辛苦,更会在这种考期末考试中均分落后,要知道一个不及格的孩子就能让班级均分下降1-2分,如果有两三个的话,与平行班的差距可能就会更大,如果再有家长或同行在吹嘘平均分,请问他们的心理会怎样?今后谁又愿意教这样的班级,这样的学生呢?

老师尚且如此,请问那些低于平均分的同学心理又会是怎样的呢?他们还会愿意保持对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吗?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小学阶段的一次期末考试与他们未来人生又会有多大的关联度呢?但如果因此而被羞辱、被贬损、被比较,从而带来学习兴趣的损耗,我以为这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说这么多意思其实就是一句话,班级平均分的高低与每个个体水准的高下中间并不是绝对的正比关系,因此,还是少谈一点平均分吧,还是具体孩子具体分析吧,我们要做的是更多地关注平时、关注过程,而不是简单去看期末的这次平均分。

还是说一个故事吧:记得那年我曾经接手过一个班级,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这个班级当时是年级十个班中最乱的一个班,据孩子们介绍,学校每个老师经过这个班门口时,都会因为里面异乎寻常的闹腾而驻足张望……

 

小学阶段的所谓“乱”班,大多是因为这个班里,有着一些各种原因造成的很难控制自己言行的孩子,他们大多行为表现异于常人,难以一般的方式去管教,因小学生们年龄较小,容易受到各种状况的滋扰,故而引发班级混乱。 

上面这个班,就是因为这样的孩子人数较多所致。他们涣散单薄的纪律意识以及一些生理上难以克服的问题必然带来班级正常教学秩序的紊乱,日子久了,很难说不会影响到班级其他同学的学习状态,因此很多家长都很担心自己的孩子受到干扰。 

那时候,班级里有些家长很担忧,每次考试完毕总想知道我们班级在年级中的成绩排名,记得我是这么回答她们的:“班级平均分和你孩子的成绩有必然的关联吗?你孩子不及格,班级均分即使第一也与你无关;反过来,你每次考出自己最好水准,均分即使倒数第一也不会影响你的发展,所以,不要纠结班级均分,带好自己的娃最重要! 

也许是觉得我说的有些道理,她们后来就不再问我班级均分的排名情况,而只是关注于自己孩子的学习表现,知识掌握和自控能力等。渐渐地,一批学习意念坚定,自我管理能力突出,有着较强的学习主动性的孩子脱颖而出。 

我记得当时还曾开玩笑地告诉过她们:“过去都说乱世能够出英雄,现在看来乱班也能出人才啊。” 

随着时间的流淌,我的预言也在一点点变成现实,某外的六星学子,某校的“××之星”,中考结束后,也是捷报频传,其中一位还考出120分的数学满分,曾经的这个“乱”班里已经走出了这么多优秀的人才,而且,我相信,他们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说完均分,我们再来说说“乱班”吧,关于这个问题,人们通常可能会将原因归结于班级教师(主要是班主任老师)的身上。不可否认,一个班级的班风良好与否,当然与班主任老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但仅仅是这样归因肯定是不完整的,因为一个班级的整体状况除了老师的因素之外,还与班级学生的个性特质、父母的教育素养有着不可偏废的关系。 

如果仅仅是单纯质疑教师的专业能力或者工作责任心,很可能会因此与学校、教师心生嫌隙,而这样的归因方式既容易引发自己的焦虑或不满情绪,又可能产生家校之间的沟通障碍,相信无论是对孩子还是成人都会产生较多负面效应,当然不可取。 

且在实际生活中,无论是遇到怎样的一位班主任老师,无论是有缘和哪些孩子成为同学甚至同桌,无论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恐怕都不是我们一般人能够去决定和改变的。因此,总是担心、焦虑和抱怨这个问题恐怕都是于事无补的。 

作为一名老教师,其实我非常希望咱们的家长朋友都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就是——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当你看到太阳的万丈光芒时,一定也应该知道其背后存在巨大的阴影。 

这话的意思就是,无论孩子在怎样的班级,都可能存在着利与弊,我们都应当善用利好的一面,而警惕防范弊漏的另一面。 

再给大家说一个故事——多年前我任教的一个班级,班风正、学风浓,班级同学学习成绩优秀,班级氛围温馨和谐,最重要的是大家对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已经形成了较为统一的价值观念。 

比如有一同学曾经在一次哄闹中将另一同学脸部划伤,受伤同学性格温和,并未因此大打出手或者纠缠索赔,而是主动与老师说明“对方只是一时难以控制,并非一直如此”之后,在对方真诚道歉之后,选择了宽容和原谅,并继续和其正常交往。 

这样的行为在这个班级里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由衷夸赞,并多次在班级被评选为“最友善的孩子”等称号。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孩子们都能态度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自然大方地弘扬正气,坚决勇敢地谴责不文明言行。 

相信这样的班集体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不仅是安全的,也是积极健康的。这当然是利好的一面,但是你可曾想过,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小生态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如果到了中学,一旦遇不到这样的好环境时,孩子们会有怎样的遭遇吗? 

就拿刚才故事中的那位孩子来说,来到中学,他依然秉持着自己的美好品性,继续用他那颗善良包容的心去对待同学。然而,很可惜,他没有遇上原先那样的氛围—— 

这里的环境中不仅没有同学们对其美德的欣赏夸赞,也没有大家旗帜鲜明的仗义执言,更没有老师细致入微的观察了解,于是,他的善良与忍让便成为了他人肆意欺辱的标签,那个一直欺辱他的孩子是这样说的:“一看你长的这张脸,就知道是被我欺负的”。 

当孩子不知所措地回到家中想寻求父母帮助的时候,迎来的却是一句:“为什么他只欺负你而不欺负别人呢?你要找找自己的原因!”这句话彻底关闭了孩子求助的心门,三年初中生活,成了他人生永远挥之不去的梦魇,他后来告诉我说:“到了初中,我就变成了一个内向的孩子。”娃的故事令我心痛不已。

听完了这两个故事,不知大家有何感想呢?正如老子所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确实,福与祸总是相互依存,互相转化的。坏事可能会引发出好结果,而好事也可能会引发出坏结果。所以,无论孩子在怎样的班级,无论班级的均分是怎样的,我们都应当善用利好的一面,而警惕防范弊漏的另一面。

 




朴素小屋
朴素小屋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