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之前的文章中,我展示了一张一年级口算水平与三年级数学学业水平的比较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班级前十名的同学中有七位都是一年级口算前十名的,而班级后十名的同学中,有六位都是在一年级的口算倒数六名。当然也是有起伏变化的,这说明一年级的口算水平并不绝对与现在匹配,但关联度还是超过60%的,还说明三年级的分水岭很大一部分是在一年级就出现了,在口算能力上显示出来了。口算能力如此重要,这让不少网友家长开始关注口算问题了,后台收到多位网友的留言,也有一些好的经验做法,今天就在小屋里一并做一个分享——MKOCO米可可小唐:我们家娃就是一年级没有重视口算,到下学期延续到二年级上期前段的时候错误率很高,才开始重视口算,一开始急于求成,每天逼娃一天读100道题,磕磕绊绊,娃儿和我都很焦躁,后来调整心态,每天先做20以内的基础读口算,只做20道题,熟练了以后100以内的也是每天20道笔算,娃儿就没有抵触心了,每天轻松完成,个人建议根据娃的情况适量而行,现在二年级下准确率就上去了,基础还是在20以内和100以内的熟练度。我特别认同网友MKOCO米可可小唐的好方法,虽然一年级由于没有重视出现一点波折,但发现问题后马上调整,而且循序渐进,从20以内的开始,每天20道题目,这样让孩子不觉得很难、很多,从而降低对抗性,减缓枯燥感,熟练之后再进行100以内的,准确率上来以后,孩子的计算信心就有了,后面就可以走上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这里MKOCO米可可小唐其实给出了一个非常清晰明确的训练路径,这就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而这个过程每个孩子所花费的时间其实是不一样的,这个就需要家长用心地观察,耐心的陪伴,及时的指导和适时的调整。
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往往到高年级后,孩子们计算最容易出错的就是一年级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还有就是上面这两幅图中看到的二年级的100以内加减法和两三位数加减法(它们的基础其实还是20以内的加减法),所以熟练准确进行两三位数加减法口算,是练习的重中之重,要不厌其烦地反复练,天天练,要熟练到一种自动化的程度。数学大师陈省身说:“做数学要做得很熟练,要多做,要反复地做,要做很长时间,你就明白其中的奥妙,你就可以创新了。灵感完全是苦功的结果,要不灵感不会来。”所以,不要一开始就想着给孩子走捷径,如果没有苦练的基础,孩子自然也很难体会到巧算的乐趣,反而会让孩子以为做什么都有捷径可走,都有空子可钻,一旦形成这种思维之后,他就绝对不会愿意踏踏实实地去做人做事了。1.想问问每天20以内读口算20道题,有读5遍吗?还是每天一遍?坚持了多长时间后改100以内20道笔算?在一年级时,因为没有书面家庭作业,所以我当时的要求是每天读五遍口算,每天大约是20题到40题不等。这项读口算的作业其实完全由家长自行掌握的,有的家庭是不择不扣按照要求完成了,有的则是偷工减料地应付了,带来的后果就是孩子的熟练度产生巨大差异。坚持多长时间改变完全是因人而异的。2.郭老师好,我家孩子口算速度慢,我想按您的方法给孩子练口算,想获取您出给学生的各年级的口算表,请问如何获得呢?口算表其实很简单,家长们根据书本上的口算题目或者市面上的各种口算册子,再或者根据自己孩子的易错题自制一个都可以,一张表熟练之后,打乱顺序再编排一张,每天从不同方向进行练习,避免孩子简单机械背诵。其实口算表不是重点,重点是每天坚持不懈地反复练习。这里我提供一个我们一年级下学期的20以内的口算表供大家参考。
3.郭老师,请问每天的五遍口算具体是怎么操作?看算式说得数是先口答完成以后再笔答吗?
因为孩子年纪尚小,肌肉发育尚不到位,长时间动笔可能会导致孩子的手部变形,也会让孩子产生厌倦情绪,时间一长,就会衍生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又会引发家长的焦躁情绪。
因此我只是要求孩子用手指着题目,口报出得数即可。但是这就需要有人在身旁陪伴、关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提醒,这是比较费妈的做法,但是保护孩子身体健康的方式,如果身旁的父母能够给予比较正向的反馈,也会增进亲子关系,并提升孩子的口算兴趣。
4.请问老师是需要写完了以后再读出来吗,我们每次做口算感觉都很烦躁,静不下心来。真是头疼。
不是写出来再读,而是先读再写,小年龄可以不用写。口算、计算对于孩子来说确实是一件很枯燥乏味、机械单调的事情,这与孩子现阶段的抽象能力不足,思维不严密,生活实践经验缺乏有关,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种很正常的感觉。
在这个时候,大人可能更需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保持稳定的状态,理解孩子的不易,并想方设法调动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口算比赛,比如游戏口算,比如偶尔输娃几次等等,于此同时也要确立行为底线,那就是保证每天的练习量,只要天天坚持练习,孩子一旦养成了习惯,这个问题就有可能迎刃而解了。
最后,还是用一位小屋的老朋友,中学老师一碗清汤荞麦面的话来结束:计算是学生学数学的必修课。不要嫌麻烦,小步子、慢放手,孩子的计算才能走向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