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红 | 孩子的不良行为就是这样被您强化出来的

文摘   2024-10-23 22:00   江苏  

击上面蓝字关注我


接到网友留言:“老师布置的口算孩子一个字也不愿意写,怎么办?”其实这种情况就在我自己班级也有存在,从一年级开始,我们每天布置的口算五遍的任务,也是有孩子一遍也不愿意的,虽然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数学学习状态,但是家长也感到很无奈,孩子他就是不愿意啊,说多了娃就闹或者说就哭,家长也就算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部分原因当然还是在家长的重视程度,有的父母自己就觉得现在都有计算器了,还要口算干什么,枯燥无味,毫无意义,这样的认知当然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出现不乐意的表现又正好符合大人的想法,二者一拍即合,自然不会练习口算。

除此而外,可能还存在另外一种原因,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包括不愿意好好写作业等)恰恰是被父母给强化出来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还是一起来看一个案例吧——

案例:五岁的小宝玩耍结束后,把玩具弄得满屋子都是,妈妈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把玩具整理好收拾起来…… 

这样的情景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孩子们把抽屉里、桌面、地面弄得一塌糊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经常会看不下去,于是就会上前把一切都收拾好,这样的“帮助”让孩子更加丧失自理的能力,缺乏基本的生活责任意识。 

在我们班的教室里,就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情:教室里飞来一只苍蝇,怎么都挥不走,我告诉孩子们,可能是教室里有不洁净的东西,散发着它喜欢的味道,所以才会赶不走。孩子们赶紧查看,果然,有三位同学前几天喝剩的酸奶居然插着吸管被塞在抽屉里放一宿,现在又和书本、学具什么的混在一起。 

虽然天气还没有热到当天就发臭的程度,但毕竟也是春风拂面的季节了,那个馊味还是被敏感的苍蝇嗅到了,盘旋在这几位的周围就是不肯离去…… 

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一个儿童之所以杂乱无序,是因为总会有人将他的生活安排妥当。 

我们可以想见,这几个孩子在家里一定是身后都有人不停地帮着收拾的,而这些总帮忙收拾的人一定和案例中的母亲一样,都是因为实在看不下去了殊不知,这就是在用“负强化法”强化着孩子的不良行为。 

“负强化法”简单来说就是“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出现的概率。”举例来说,下雨的时候被淋雨水这就是一个厌恶刺激,当我们发现撑伞、穿雨衣可以摆脱这个厌恶刺激时,那么,在下雨的时候撑伞和穿雨衣的概率就会得到大大提升。这就是一个负强化。 

回到案例来说,“小宝玩耍结束后,把玩具弄得满屋子都是”,这对母子二人来说都是一个厌恶刺激。 

面对这个刺激,“妈妈实在看不下去了”,母亲知道动手收拾可以摆脱这个厌恶刺激,于是,就强化并增加了自己动手收拾的概率。 

而对孩子来说,他会发现“把玩具弄得满屋子都是”这个行为,可以让母亲来帮助他摆脱这个厌恶刺激,因此,母亲收拾屋子的行为强化并增加了他把屋子弄乱的概率。 

类似的情况还常常发生在家长关注孩子作业的时候,我们在学校经常会听到那些孩子作业完成不佳的家长说:“我们每天都会问他作业写好没有,他却总是告诉我们说‘早就写好了’‘老师都检查过了’‘我都会了’之类的话,还让我们要信任他,说得信誓旦旦的呀……” 

这其实也是一个典型的“负强化”的例子,让我试着来分析一下—— 

关于作业,我想网络上那句脍炙人口的“不提作业母慈子孝,一提作业鸡飞狗跳”的话,充分说明了亲子间聊作业是一件多么不愉快且伤感情的事情,这也说明聊作业无论是对孩子还是对父母来说,都是一个强度还不小的厌恶刺激。 

面对这个厌恶刺激,其实双方就很想摆脱它。对于孩子来说,想尽一切办法让你不要过问此事是上策,为了这个“岁月静好”,他是什么话都能说得出来的,有时候的表现可能也就是使劲哭闹,或者是尽情拖延,总之就要你不找他,要你不翻看,要你别提这件事。 

而作为父母来说,其实也是真心想摆脱那个厌恶刺激,于是当面对孩子精心“编造”的这个“静好岁月”时,自然也是心甘情愿地去相信的,自然也是不愿意去查看和追问的;看到孩子哭闹厉害,或者是磨蹭到很晚,自然也是十分心疼的,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不了了之。 

就这样,负强化形成,家长不检查,不要求,孩子编假话、哭闹、磨蹭的行为概率都得到了增强。

读口算这件事也是如此,孩子一开始读口算的时候,可能会遭遇计算方面的困难,可能会出现一些打顿、卡壳的正常现象,如果这个时候大人能够耐心、温和地给予帮助和提醒还好,如果大人不停地催促、呵斥、指责或者皱眉、瞪眼、吼叫等让孩子感到被厌恶,那就会给孩子带来不良体验,那么读口算这件事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个厌恶刺激,成为了大家想摆脱的事情。为了摆脱这个厌恶刺激,孩子开始哭闹,开始罢工,父母也因此妥协,父母的妥协,反过来又增加孩子哭闹行为的概率。

这种负强化的例子还经常出现在这些地方:孩子在家长或者老师正在和他人谈话或者工作时,不时过来打扰,为了免除这种骚扰,成人就让孩子玩手机、看电视或者自由活动;孩子在商场里大喊大叫,要买物品,家长觉得面子难看,就满足需求;孩子犯错之后,迅速讨饶,父母也不愿意惩罚,轻易放过等行为,可能都是误用负强化而让孩子增加了不良行为发生的概率。 

相信这些都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画面吧? 亲爱的家长朋友,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可能就是这样被您强化出来的,那么,您现在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吗?




朴素小屋
朴素小屋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