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上面蓝字关注我
我曾经写过一篇“孩子都会做了,为什么还要天天练口算呢?”的文章,文中我从多个方面提醒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帮助孩子把口算地基打牢,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形成最基本计算技能,提升孩子的学习信心,为孩子未来的数学学习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
记得有位网友看了文章之后是这么说的:“看您文章之前,我觉得天天算这十以内的加减法,会把人算傻的,从您的文章分析中,我才知道我错了,以前孩子还未入小学之前,我想像某位作家那样,替孩子写作业,现在心态完全转变了,是的,基础很重要。”
这位网友是位大学老师,学习能力确实很强,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是的,这个口算练习,其实就是目前我们数学学习的最为重要的基础。
这个基础对于孩子的学业到底起到怎样的作用呢?借用网上流传的一段话来说明一下——
这样的分类虽然并不绝对正确,但某种程度上也有着一定的道理的。今天我选取了本学期班级数学平均成绩前十名和后十名的数据进行比对,把他们的口算全对次数和数学成绩对照一下,通过这个比较,相信你可以从中找到这二者的关联。
这里要声明的一点是,本人坚决反对将学生按照成绩排名,,这张表格仅仅是为了说明一下这个问题,因此学生及其父母应该是很难对号入座的,即使是对上号了,我也希望能够看到问题的本质是什么,从而改变自己的认知和行为,而不是盲目的骄傲或自卑,更不要简单地去骄纵或迁怒孩子。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张图,左边的序号表示的是孩子本学期的数学练习平均分的排名情况,右边的数字表示的是孩子本学期在学校练习口算全对的次数,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清晰地看出,排名前十的孩子口算全对的次数都在30次以上,而后十名的同学,尤其是最后几位,全对的次数大多少于一半,倒数几位基本不超过10次,这其中的关联性乃至必然性相信你应该是一目了然了吧?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口算好就一定能保证成绩优秀吗?我想这也不一定,口算属于数学学习的最基础部分,仅有基础肯定也是不够全面的,但是反过来说,没有这个基础要想获得优异的成绩恐怕也是痴人说梦。
一个学期,我们一共进行过47次口算练习,按照每周四次计算,这项练习我们持续了近三个月,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自觉口算的习惯,促进他们形成较为扎实的口算基础。
诚如前面网友所说,每天重复进行这样“单调乏味”的口算练习其实是很枯燥的,其实,任何形成肌肉记忆、思维链条的刻意练习都存在这个问题,比如写字、练琴、打球等等技能的起步阶段都是如此。
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我们每周都会进行“口算大王”“二王”“三王”的评选,其目的就是用身边榜样激励的方式,激发孩子的练习兴趣,通过明确规则、榜样教育、持久训练、及时评估、形成环境等环节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
应该说绝大多数的孩子父母不管是否明白这个道理,基本都能跟着班级的节奏行动,孩子的状态自然也能维持在至少中等以上的位置。可是你看排在最后的几位,一个学期下来,全对次数竟然不超过十次,这就难怪孩子的成绩也排在后面了。
当然,这些孩子一定有着自身独有的情况,比如说小年龄或家族基因带来的身体发育相对迟缓,比如说父母对于基础练习的误解或不负责任带来的根本不重视孩子的家中练习,比如说家庭氛围较为混乱,孩子长期处于不安全的状态之中,思维无法集中等等,等等……
这些原因我都能理解,我非常清楚这些问题都不是孩子的问题,因此当然不会因为这个就去指责、批评孩子。
但是,我想说的是,不管你是什么原因,也无论这个原因是怎样合情合理,倘若现在一年级的基础不能打扎实的话,必然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学习,也一定会在某些甚至很多时候让孩子感到挫败,从而失去对学习的信心,到那个时候,你再想弥补恐怕就是——八月十五看龙灯——迟了大半年啊。
亲爱的家长朋友,当你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异的时候,可曾想过人家平时长期坚持的、一遍又一遍“枯燥乏味”的练习呢?当你的孩子才一个学期就已经远远落在班级后面的时候,你有想过原因并思考过如何帮助他吗?
最后,我想用冰心那首著名的小诗作为今天的结尾——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它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请别说这首诗我引用得有些夸张,您仔细想一想,道理是不是一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