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红 | 孩子都会做了,为什么还要天天练口算呢?

文摘   2024-10-18 22:00   江苏  

击上面蓝字关注我


最近,又有朋友询问口算的事情,让我再次想起了以前和一位朋友聊天的事情——

她四年级女儿在一所名校,各方面发展都近乎完美,就是当谈到数学的时候,朋友变得焦躁起来,甚至失去了原先的优雅从容。原来娃数学成绩不理想,都处于班级的倒数边缘了,这让她很焦虑,尤其不能让她理解的就是女儿的计算还总是会出错……
 
我试探着问:“一二年级的时候,你是不是觉得口算练习没有什么思维含量,所以没怎么给孩子练习啊?”她被我说中了心思,有点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确实,生活中有很多父母,都觉得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老师整天让孩子练习口算简直是浪费时间,孩子干嘛要每天读、反复读呢?有这个时间不能练点有价值的数学思维题目吗?
 
其实,有这样想法的家长大多数到孩子三四年级时,可能就要尝到“苦头”了,因为你会发现孩子的数学学习开始变得“困难”,然后可能就是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接着就是害怕、躲避、拒绝,最后必然陷入一个“数学学不好”的的怪圈中。
 
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天天练习计算到底有没有必要呢?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可能要从大脑的工作原理说起。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大脑其实很不愿意思考(只有在能够获得成功的时候才愿意动动脑子),它更倾向于用记忆而不是思考指引行动。
 
如果你不断重复一项同样的任务,它就最终会变成习惯,你的大脑会做出相应的改变来让你不动脑筋就可以完成这项任务。
 
比如说你初学开车时,精神需要高度集中,怎么挂档、踩离合、按喇叭、看后视镜等等,路边经过一个行人你可能都会嫌他干扰了你的思路。但是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这些过程变得不假思索,你可以像走路一样轻松自如地驾驶汽车了,甚至还可以一边开车一边听音乐或周围人聊天(当然这不好)

再好比,足球运动员在带球的同时,还要思考踢球的角度和速度,他就不太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低层次的过程必须不假思索,才能给更高层次的过程,比如战术策略提供足够的空间。 

这样一来,本来需要大量精力的任务,通过练习只需要很少的精力甚至不需要费力气就可以完成了。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让大脑腾出工作记忆的空间来思考别的问题了。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T·威林厄姆说:我们认知系统的瓶颈是同时处理几件事的程度,脑中对正在处理的信息进行加工的容量是有限的因此大脑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窍门之一就是练习,因为它可以减少大脑活动需要的空间。

电影《夺冠》中告诉我们,为了练习扣球,郎平每天早、中、晚都要各扣300次,练到最后手臂常常僵硬,双手都失去了知觉,这样日复一日的苦训,把扣球的动作变成了自动化,才可能在每一次战术变化的过程中始终保证扣球的质量,也才可能成为后来的“铁榔头”。
 
就拿计算来说,一道稍复杂的计算中所包含的单项口算少则几道,多则几十道,还经常进位或退位(我在高年级分析的最常见的计算错误原因就是20以内的退位减出错)只要其中每一次单项口算错了,最后的计算结果必然就是错的。
 
如果没有百分百的单项口算的正确保证,如何谈及整道题目的正确?又怎么可能有后面的优秀成绩呢?如果每一个单项口算上都大量占据工作记忆空间,必然会让整道题目的思维过程受阻,又怎么可能有足够的空间来理解、思考、解答整道题目呢?
 
因此,口算、默写词语、单词听写等都是我们学习中的基本功,看上去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却是为高质量的思考奠定基础的重要基石。这也就是低年级老师为什么要反复强调练习口算的原因。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家长会有问题了,我知道这个基础很重要,可是我的孩子确实都已经会了,为什么老师还要我们天天练习呢?
 
这里就要谈到一个会和熟练的问题了,这个差别就在于速度。怎样才能不占据大脑的工作记忆空间?就是要形成习惯。怎样才是形成习惯?那就是实现自动化过程,只有步骤自动化了,才能将思考能力提高到下一个层次。什么是自动化呢?那自然就是在瞬间就能完成的。
 
如何才能达到这个要求,那必然是需要一定的训练量的。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阅读有过这样的阐述:“低年级期间,在课堂和家里朗读要200小时以上,默读2000小时以上,一个中等学生的阅读标准是每分钟读150—300个单词……”
 
关于口算,我没有找到具体的要求,但是我记得刚工作时,曾经听一位名校的特级老教师说过一个口算合格的标准,那就是3分钟之内要能够达到准确完成100题的速度,记住,这只是合格要求哦。(当然这些要求都是仅供您参考哦)这样一来,你看自己的孩子口算能力实现“自动化”了吗?
 
俗话说,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没有平时扎实的口算、默写基础,又怎可让思维的大厦拔地而起呢? 
 
故家长首先就要重视这些基础性的训练,和学校同步,为孩子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要有丝毫的不屑和厌烦情绪,否则会让年幼且无判断力的孩子也跟着产生厌倦心理,抗拒这些练习,从而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
 
学校读书会一位妈妈曾经分享过这样一个的心得——今天老师默词,女儿一个字都没写。她解释说以为昨天妈妈带她默过了所以她就不用默了。最近学复韵母,对于没有提前学过的她来说,是不小的挑战,经常读到崩溃。

这又证实了阿德勒的“准备”理论,我们在学前拼音没有做好准备,导致了现下学习的被动。我推测女儿因为老写错,又害怕出错,潜意识里有了“不写就不会错”的想法,于是就交了白卷。这么反常的行为我始料未及。

是的,如果一个孩子准备充分,他会满怀信心地迎接新环境、新挑战、新知识,而如果他准备不充分,那么这些新知识、新内容、新挑战将会使他变得紧张不安,从而导致无能感,从而出现各种“反常”举动。
 
因为儿童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是通过周围的评价反馈得到的,他不理解别人是提前学过的,他也不知道这种提前学习其实根本没什么,他只发现自己不如别人,他可能会被同学“嘲笑”(小朋友无心的嘲笑很厉害)、家长责骂,甚至是老师“批评”…… 
 
如果家长在这种时候又不能提供很好的心理支持和行为干预,不能及时帮助孩子做好未来学习生活的准备,他也许就会因此将自己进行错误的评价,认为自己不够优秀,由此开始恐惧学习,最终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这就是引发出的最糟糕、最可怕的结果。 
 
所以,非常欣赏上面这位妈妈的思考——“作为家长,当务之急是带她多读多练,攻克难关。恢复她对拼音的信心,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她交白卷。”
 
之所以今天再跟大家聊这个话题,一来是这个问题经常被家长们忽略而导致孩子未来发展受阻,二来是因为我们的本册书的学习也开始进入了口算练习阶段,多年高年级教学的经历告诉我,今后会对孩子产生巨大影响,甚至成为孩子未来计算能力的最大阻碍的,就是10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法,而其基础就从现在开始。

所以再次拜托大家,一定要重视孩子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帮助孩子把口算地基打牢,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形成最基本计算技能,提升孩子的学习信心,为孩子未来的数学学习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你现在知道为什么我们天天要让孩子练习口算了吗?你愿意带着孩子一起夯实这个基础吗?





朴素小屋
朴素小屋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