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上面蓝字关注我
前天的文章后面,网友*如果:)留言说:“作为一个家长真心不容易,但我们总想孩子成长,以后能独立面对所有。父母也需要学习“的确如此,我一直坚信,优秀一定是有迹可循的,那么今天,我们就再来看一位老师眼中的优秀孩子父母的育儿宝典吧。
爱的土壤上,尊重个性和多元
谈起家庭教育的成长,“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则是父母的影子”这句话无论如何都是会被谈起的,所以谈到自己家的孩子,我们的观点或许用“长期主义+尊重感受”比较符合。
1、背景自查,盘点内外
谈论每一个个体,其实就像经营一家企业,要看其自身情况以及外围背景现状。我们清楚的知道作为父母的自己,在性格上和环境上是处在一个怎样的背景条件中。
首先,爸爸妈妈不算情绪稳定型选手,但有明确家庭成员彼此之间相处的边界和红线。同时隔辈的溺爱和干扰也无法规避,所以身为爸爸妈妈要在这其中充当“守门员”,尽可能阻止这些不利因素的干扰。
回到孩子本身,娃从小是个高需求宝宝,对妈妈的爱,和爸爸的陪伴,情感上需求都很旺盛,同时也很热烈。加上学年生日靠后,心智和身体成长有所滞后,所以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着急、爱哭、敏感的性格特质。
2、具体问题具体对待,淡定地面对所有成长过程中突如其来的“问题们”
2-1、对症施策,道具辅助
在小学前期过渡阶段,妈妈就针对孩子在平时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会存在对时间进度认知不足,甚至偶有拖延的状态,口头上催促,并且会提醒时间进度,且告知该事项要在具体何时完成。
为了确保孩子对时间进度和事项的顺序有更具体的理解,妈妈特意购买了一个清单工具提示板,孩子自己每完成一件事情会划掉一个事项,并按照时间排序进行。这个过程中,孩子也渐渐明白自己要做哪些事,并且能清楚事情的顺序。
和众多身边家庭一样,这个阶段开始是痛苦的,但一切问题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寻求答案,比如通过育儿类书籍,或者跟好友家“抄作业”,从中获取直接解决方案,或者理解底层逻辑,融合运用到自家娃的成长教育中。
2-2、接纳情绪,学会梳理
在这个过程中,和很多高需求宝宝特征一样,我们也会面对孩子出现情绪崩溃、沟通无解、信息传递不同频等问题,但这些终究还是要回到与孩子具体沟通过程中解决。
具体来说,当孩子情绪表现崩溃状态时,父母和孩子都单独在一个房间冷静下来,冷静下来后再回到一个空间里,父母坐下来,抱着孩子或者一起坐地上面对面的复盘刚刚的事情。
比如回到事情起点,是否存在孩子要表达的意思,爸爸妈妈理解错了(反之亦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既理解了“情绪的怪兽”会有哪些反应,也明白了清楚的表达意思很重要。
2-3、形象表达,具象展示
上了小学的孩子,一定会遇到对一些文字和句子的理解存在偏差的情况,这也是经常出现在我们和孩子日常相处的内容里。就像最近因为“把剩下的一半”这种话,孩子的理解和父母的传达或许就会产生“误会”。这时候就需要通过一些易于让孩子理解的具象化表现形式,来打破这种信息差的状况。
具体方法可以通过“巧克力展示法”、“木棍对比法”等教学道具来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的表达是什么意思,在这个过程中,爸爸妈妈站在了孩子视角理解问题,孩子也感受到了父母似乎在跟自己玩自己熟悉的话题,既适配了孩子的认知层级,也增强了父母对孩子视角看世界的共情力。
总之,对症施策方面,我们始终坚持“彩虹屁”鼓励为主,“严控红线”,明确比如不诚实行为,以及迁怒于别人,将有些问题完全推给别人,我们始终相信,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沟通寻求答案,并且需要培养情绪稳定。
3、美好的事情经得起等待
我们认为“和自己做朋友”是让我们每个家庭成员都重视自己,同时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而“和自己的时间做朋友”则是让自己在每个阶段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并且面对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事情都从容面对。并且从中找到解决方法。
从幼儿园开始,每周末参加橄榄球训练营,每次训练完,孩子会得到几张球星卡作为奖励。这些球星卡成为孩子想要获得的奖励,但他需要付出2个小时的训练量,以及完成诸如冲撞和肢体接触的一些项目。从开始第一堂课的奖励兑现的小开心,到如今每次训练完领卡的“小确幸”,以及集满几十张卡兑换想要的乐高或者玩具,这种“延迟满足”式的过程,让他明白了,美好的事情需要等待,也经得起等待。
4、爱,无处不在
相比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孩子和父母都要面对负面情绪和负面信息,可家庭中不容缺失的“底色”一定是需要让爱无处不在的。
平常爸爸会经常对妈妈说“爱你”,当着孩子面亲一下,诸如此类的爱意表达,跟孩子分享自己身为人子时候的趣事。与此同时,和长辈在一起的时候,爸爸妈妈们也会向自己的父母长辈表达爱意,例如每年过年、生日等节点,都会仪式感满满的拍张全家福,并且大声说出“爱你们”。去外婆家,爸爸会定期帮他们收拾不方便弯腰清理的鱼缸,以及修理一些比较高位置的灯、比较重的茶几等……日常琐事中,耳濡目染,当遇到同样的情况,也会近似本能的模仿一些行为举止。
这样的一个环境,一定是可以与负面情绪或信息产生对冲的,在这其中,孩子也会判断出,任何问题都可以有应对方法和解决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