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红 | 别让羞辱重重叠加

文摘   教育培训   2024-11-12 22:00   江苏  

击上面蓝字关注我


合肥行知教育集团的袁方正校长说:“非常敬佩王栋生(吴非)这个人,又非常害怕读他写的书。敬佩因为景仰,景仰其人品、硬气和正义;害怕因为畏惧,畏惧其犀利、率真和一针见血,不经意间就映出我们的来。

 

我深有同感。


在《青蛙,想想你当蝌蚪的时候……》一文中,他是这样写的——

 

有些同行,工作上刚刚取得一点点成绩,刚刚走上一个负责的岗位,就喜欢把别人贬得一无是处。比如,他多年在业务上无所建树,恬然自足,却热衷于“进入管理层”,一旦坐上权力交椅,就责备青年教师荒于嘻戏,不钻研业务平时不认真备课,连教案也不写,可是一朝熬成组长、主任,就隔三差五地严查老师的教案……

 

青蛙扔掉尾巴才几天,就不认识蝌蚪了,数落蝌蚪有尾不掉,而它自己鼓起双眼朝天,大有“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的霸气匪气。但青蛙也不过就是青蛙。

 

看到这些文字时,你会觉得酣畅淋漓,他说的就是身边最真实的情境,痛快之后也有些许紧张,自己也是那只刚丢了尾巴的青蛙吗?

 

 

在《你小时候是第几名》中,他写道——

 

我问过一些教师:“你小时候是第几名?”“你被排名次的感觉好吗?”多数老师也对“按照工作业绩排名次”持否定态度,可这并不影响他们给学生按照成绩排名次。

 

对是否会发生悲剧,老师们并没去多想,因为社会需要这种“文化”;如果你不肯给学生排名次,家长会提出他“有权知道”,校长也会认为教师工作不负责任。

 

对此,我深有感触。比如我们学校从来不允许甚至严令禁止这种行为的发生,但是很奇怪,每次考试结束,我经常会被家长和学生追问着考了多少分,多少名。

 

即使是成绩还不错的孩子,一听到某某居然比自己考得好,立刻会现出“绝望崩溃”的神情,继而就是大吼一句“我要报仇!”(真不知这仇恨是谁给种下的)有些孩子其实已经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我认为他已经非常有进步了,然而家长一旦知道他的成绩和排名(总会千方百计去打听),依然是责备加羞辱(孩子垂头丧气之后,家长觉得有效果了,其实这类家长平时几乎从不过问孩子的学习生活)……

 

曾经在参观的学校中,看到过将全校各个班级的诸多考核打分表张贴在学校的评比栏的事情,令人费解的是,有的学校居然会将班主任老师的名字也赫然上榜,令参观者心有戚戚然焉,难怪见到的这个学校的老师都是低头匆忙走过,像是见不得人一样的感觉,心想换做是我,恐怕也是不太好意思抬头吧。(虽然我们压根也不知道谁叫什么名字)

 

曾几何时,更是听到一个让人瞠目结舌后、匪夷所思的事情,据说某教育局在召开全区校长大会时,会按照全区域各个学校的调研考试成绩,来安排校长在下一年中来教育局开会的座次,成绩好的学校校长坐前排,成绩差的学校校长则坐后排……(难怪那些偏远地区、贫困落后地区的校长没有人愿意干啊)

 

想来这样的教育局、这样的校长、这样的老师的出发点都应该是以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老师、学校)奋进”、“培养荣誉感”。可不知道他们是否想过,这样的排座次之后,会是怎样的后果?就拿教育局这事来说,“要面子”的校长们又会怎样对待自己学校的老师们?老师们又会怎么去向孩子们要分数?(也许局领导正是这个目的)

 

王老师说:这恰恰是缺乏人文教养和人道精神的表现,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这种做法严重伤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他坚持认为,真正关心学生前途的、有理智的老师是不会做这种事的。

 

至于按照成绩排名次对学生身心健康有哪些不利,应该让置身其中的人来诉说,特别是那些名次在后的学生,他们的精神压力和内心苦痛,教师揣摩过吗?倾听过吗?

 

诺丁斯认为,“人的关怀能力来源于被关怀的体验。”如果孩子们在幼年时从来没有得到过“人”的关怀,永远只是被视作一个可排序分数符号,永远在这种被羞辱的痛苦中长大(第一名只有一个,更多人都是失败者)未来的社会中还会有正常的“人”吗?

 

制定这种无视学生心理健康、摧残学生心灵的政策的领导老爷们,你们小时候又是第几名呢?你忘记自己是蝌蚪的时候了吗?你现在也不过就是个青蛙而已啊,你想过那些孩子、老师、校长痛苦焦虑甚至绝望无助的内心世界吗?(也可能他们自己就是这么被“折磨”过来的,所以就学会了)

 

回过头看自己,我自己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没有站在未来的角度看今天的孩子?能不能心里装着学生的心,像王老师说的那样:“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只有不断充电,才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着学生前面的道路,教师的进德修业应当一直到教育生命的终止。

 

说实话,王老师讲话、著书从来也不深奥,用的几乎全都是大白话,通俗易懂,简洁明了。但是每每听完、看完总觉得句句在理,字字入心,用他的话来说,说的都是常识。

 

常识无非就是“将心比心”,无非就是“心肠别那么狠”。但在今天的教育环境中,在不少局长、校长和老师的心肠越来越硬的今天,王老师这些提醒振聋发聩。


就像尊重友善可以层层传递一样,羞辱痛苦也是可以重重叠加的。局长怎样待校长,校长就会怎样待老师;校长怎样待老师,老师就可能怎样待孩子。而等这些孩子长大,他们可能也会这么去对待全社会……


不要说“大家都这样,我也没办法”,只要心里装着孩子,良知就不会丧失殆尽。我不是局长,我无法改变一个区域;我不是校长,无法改变一个学校,但我是老师,我可以善待我每天面对的每一个孩子。





 

 



朴素小屋
朴素小屋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