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红 | 我一定做到一视同仁,却不能保证全班孩子一个水平
文摘
教育
2024-11-27 22:00
江苏
进入学校已经快三个月了,非常清楚地感觉到很多家长从未因为孩子已经有些上学经验了,就为此放弃自己的抚养教育之责任,而是一如既往地关注、帮助、参与到娃成长的方方面面,令人欣慰。但似乎也有一部分家长似乎感觉孩子已经熟悉上学了,感觉一切都还挺适应的,自己好像就可以放心大胆忙别的去了,什么学习啊、常规啊,交往啊,都不需要操心了,每天只要把孩子领进学校,交给老师就彻底完事了。其实,站在家长的角度,我完全能够明白带娃的艰辛与不易,也能理解各自工作生活的繁忙与辛劳,但是作为老师,我也特别想跟您说,如果您以为孩子进学校之后,您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对孩子的学习不理不睬了,那您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老师一定做到一视同仁,却不能保证全班孩子一个水平;老师一定做到应教尽教,且不能保证每个孩子应知尽晓;老师一定做到不厌娃烦,但不能保证您的孩子不胜师扰。我深知,每一个孩子都有着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每一个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世界,我对每一个孩子都充满了无尽的希望。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能做到善待每一位孩子,我可以平等无二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但是,我依然不能保证全班孩子能够在一个水平线上。比如说,我可以利用闲暇邀约每一个孩子来我这里进行口算练习,但是我却不能保证每一个都能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我可以按照学号轮流邀请发言,但却不能保证每位同学都能做出同样迅速的反应,哪怕只是报出自己学号这样简单的事情。就好比我们曾经进行的这张小小的一年级口算练习小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最快的同学是27秒(40题)完成,最慢的却要128秒才能完成,一年级时这样的的速度差异,到了二年级、三年级又会怎样呢?相信你我都心知肚明。举个例子,就好比大家开始写作文了,有的人大脑里正在构思中心思想,文章结构,修辞手法,而有的人大脑里却还在紧张地思考着每一个字的每一笔写法,这最后的结果应该是不言而喻的。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清楚,这差异与智商无关,它关乎平时的日积月累,而这恰是我一视同仁也难以消弭的。我一直搞不懂网上说的那些什么“白天不教晚上教的”都是什么人,至少在我目之所及,看到的都是尽心尽力恨不能把自己全部所知都喂给学生的老师,不仅希望娃能知其然,更希望他们能够知其所以然。比如说我们二年级书本上的一道题目:三个小朋友拍气球,小芳拍了20下,小军拍的比小芳少,小强拍的比小芳多。小军最多拍了多少下?小强最少拍了多少下?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是比较拗口的一道题目,拍得少的要想最多,拍得多的要想最少,不仅对于孩子的阅读理解要求较高,同时也是让孩子思维感觉矛盾和困惑的地方。我肯定不会只是告知答案这么简单,为来帮助孩子们理解,我用了直尺(数轴)图,希望借助图像帮助孩子理解多中的最少,和少中的最多。首先的问题是:小军可能拍了多少下?从孩子一开始的单个数据中逐渐发展到有孩子说出1下到19下都有可能,让孩子沿着思维坡度,升到小军最多拍了19下。受到上面的启发,在思考小强的时候,孩子们上来就没有说单个数据了,而是能够说出一段“21-30”“21-100”“21-无限”,并能在在数轴上找到相应位置。那么,这样的课堂上进行的一段思维发展旅程,您觉得是全班每个孩子都能知晓并掌握的吗?看看下面这张图,您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差异:有的完全空白,啥也不会;有的乱写一气,自己也不晓得写的啥;有的张冠李戴,纯属机械模仿;有的已经深谙精髓,虽然还显得幼稚简单……有些娃因为口算、作业总不能过关,故下课后经常要被我找来订正补写,虽说上学了,但毕竟年纪还小,心里总想着玩,所以就特别不情愿来到我跟前。可是这个订正任务也得完成啊,因而有时候娃订正时也是心不在焉,匆忙应付,这就更容易错上加错,反而更加耽误时间。在多次反复之后,娃经常是垂头丧气,我也会有些“气急败坏”,这情形搞得我们的心情都不太好,无论我事后如何对娃示好,心里再对娃温柔有加,但总盯着他补作业的行为一定会让娃感到不自在也不自信的。所以,即使落花有意,流水也必是无情啊,而且,这样的孩子常常都是所有老师的“最爱”,在这样的密集“关爱”之下,孩子哪里还会有什么快乐的学习感受,孩子自然也就会不胜师扰,这,肯定会严重影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与和谐关系,最终必然影响娃的学习状态。很多时候,三年级也已经开始有逃、躲、赖的行为出现了,而且主要集中在那几个特别受到老师偏爱的娃身上,长期下去,你觉得他们还能爱上学、爱学习吗?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想告诉您——我不会放弃自己教师的职责与使命,也希望您别逃避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我会在继续在学校里、在课堂上关注着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与成长;但更多的时候,孩子需要的是您的关心与陪伴,您的呵护与守候,更需要您带领他夯实基础、打牢地基,而这一切,都是永远也减不掉的。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