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9月26日,我去一个班上课,发现有4位同学没有带活动手册。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不带了。我把他们喊到身边,问:“你们什么时候能把活动手册带来?”他们回答说:“下节课。”可是,他们上节课也是这样承诺我的。
如果问答到此为止,那么下节课他们依然不会带。所以,这一次,我追问了一句:“如果下一节课,你们还是忘记,怎么办?”几个孩子默不作声,过了一会儿,其中一个男孩轻声地说:“那就把《将相和》抄三遍。”其余孩子也纷纷应和,表示认同。我猜,《将相和》一定是这册语文书中篇幅最长的一课。
第二天,孩子们果然将练习册带来了。
抄课文这招,简单粗暴,威慑力极强!可谓一招致胜!难怪孩子们会觉得,这是老师必备的杀手锏,是教育的致胜法宝。难怪课堂上有人不遵守纪律时,就会有学生给我支招:“老师,你只要让**抄写课文,保证他上课就能认真听讲了。”
有效的一定是正确的吗?
我在想,有多少“正确”把孩子带偏了?
2
在《封住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嘴巴》一文中,李镇西老师由南宁市兴望小学一年级某班学生因上课说话被封住嘴巴一事,谈到1998年《成都商报》报道的一件事:成都某小学一年级的十几名学生因为上课说话,被老师用胶布封上了嘴巴。
事件已经过去26年,但当年记者在对此事跟踪采访时,与一名被封嘴巴的小男孩的对话却让人印象深刻:
“你被老师用不干胶封过嘴巴吗?”
“封过。”
“她为什么要封你的嘴?”
“因为我上课不专心。”
“要封好久呢?”
“封到下课。”
“老师这样做对不对?”
“对,因为我上课说话,老师就该封住嘴巴!”
报道中,记者特别写道:“说这话时,孩子天真地仰起小脸。”
李老师痛心地写道:孩子和记者天真无邪的对话,比封嘴巴更令人心痛。明明是教师违法侵权,孩子却天真地说出了“老师做得对”的话。
我在想,有多少“正确”把孩子带偏了?
3
开学第一周,W老师通知午睡课结束后,举行心理委员培训。
好几个孩子大概是没听清楚要求,午睡课时就到了指定地点。等W老师打算提前去开一下会议室的空调时,却发现几个孩子正乖乖地坐在里面。他们满头大汗,连衣服都快湿透了,而空调遥控器就在他们的面前。我问他们:“这么热的天,为什么不开空调呢?”有的孩子说:“不敢开。”有的孩子说:“没有经过老师同意”……这些,都是班上公认的“乖孩子”“好同学”啊!他们听话、守纪、不逾矩,可是,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敢遵从自己的内心……这就是我们培养的好学生啊!孩子们纯真的话语,比满头大汗更令人心疼。一个顺从的孩子不会长成一个真正的人。
我在想,有多少“正确”把孩子带偏了?
4
我也曾努力让我的学生听话、遵守纪律,我以为这是正确的。不知道是因为我是小学科教师,学生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还是因为我性格比较温和,学生根本不怕我,即使我用尽所有气力,都管不好纪律。
担任班主任的前两年,我并没有意识到,学生的种种挑衅正是因为我不断利用个人权威强迫他们服从而产生的。鲁道夫.德雷克斯在《教师.挑战》一书中写道:“如果对这一点没有意识,老师就会变得对自己权力和威信等等兴趣多于对学生利益的兴趣。一旦老师变得充满愤恨、沮丧、恼火,他就不再是一个领导者和教育者,而变成了一个战斗的人——为自己的权力、地位、威信和优越性而战。于是老师就有可能对形势和自己的状况都失去理智判断,就会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应该对孩子们负责。”一点没错,我是在为自己而战,为证明自己是一个“管得住纪律”的好班主任而战,而不是为了学生。
学生遵守纪律,除了让教师便于管理之外,实在与他们自身的成长不利。当我意识到这点后,我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解学生上,而不是追求学生的纪律上。
刚开始,我们班的常规纪律经常扣分,班级也老是得不到“文明班级”的荣誉,但我没有生气,更没有对学生发火,而是心平气和地和学生一起分析。我把扣分项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哪里扣分了?哪里做得不够好?怎么做才能做好并且保证不扣分?……在这样的思考练习下,学生不仅更加关注班级生活中的细节,而且还养成了反思的好习惯,更是学会了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为了迎接踢踏舞比赛,大家想到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办法。请班级里参加校舞蹈队和健美操队的同学先到音乐老师处学习,等她们学成归来后,就每人带几个“徒弟”进行练习。那段时间,只要一有时间,就能看到在走廊里相互练习的学生,大家“心往一块儿想,劲往一处使”的付出特别令人感动。
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表达。我们鼓励答案的多样性,表达的丰富性,如果发现老师有讲错的地方可以指出来……学生的思路越来越开阔,想法也越来越多 了。我再也不强调“凳子只能坐三分之一”,这个规定太不人道了。坐凳子的三分之一能让学生始终保持笔挺的坐姿,但这样的坐姿除了看上去整齐划一,给人学生精神饱满的假象之外,还有其他的意义吗?如果我们自己试着保持这样的坐姿坐35—40分钟试试看,一定是非常辛苦非常累的。学生可以以自己舒服的姿势坐着听课,感到累的时候趴着听也没关系。相对于严格的规训,孩子更需要自由,因为只有在自由的气氛下他们才可以自然发展,向好的方面发展。
这样的学生似乎不那么听话,也的确不太好管理。诚如尼尔说的“要让孩子按照他们的本性发展,成人就必须多少做点牺牲。”学生总会有千奇百怪的想法,有些纯属无稽之谈,有些却是珍贵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我越来越感受到:传统的成人对孩子的权威正在快速消失。因此,在日益增加的民主氛围中,把孩子当作“下级”对待是不可能的,家长和老师再也不能“驱使”孩子守规矩或者顺从。当来自外部的压力已经失去了其效力,它必须被来自内部的激励取代。因此,教师必须跳出“纪律”的禁锢,解放学生的天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节奏生长,并最终成长为自己的模样。
5
“王老师只有一颗脑袋,你们却有54颗脑袋。一颗脑袋肯定来不过54颗脑袋的,所以,当王老师有疏漏或者出错、犯错的时候,你们要及时指出来,帮助王老师一起进步。”每接一个班级,我都要跟我的学生说这些话。我对每个孩子都怀有深深的敬畏,哪怕他们被冠之以“小屁孩”;我知道自己还很浅薄,不是完人,哪怕我被尊称为“老师”。
我不是权威,更不是圣贤。我不是“完美”的化身,也不是“正确”的代言人。我会有不认识的字,也会忽然断片写不出熟悉的字;我会有解答不了的问题,也会有处理不了的事;我会有失误,也可能会出错……总之,我是老师,我也是是一个肉身凡胎的普通人。我能做的,就是教我的学生学会思考,而不是唯我是从,唯我是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