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小行动,用“小事情”撬动人生
今天是陪您阅读成长的1485天 第432天/500天
大家好,我是思言,一个知行合一的行动派!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好书是——《传习录》。
“传习”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王阳明(1472年~1529年),幼命云,后改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世称阳明先生。
他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
阳明先生是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位儒家大师,是中华历史上屈指可数的“立德”、“立言”、“立功”之人,他的一生充满着传奇。
《传习录》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学家的主要哲学思想,也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卷,载于《王文成公全书》,为一至三卷,亦有单行本。
01
上卷是王守仁讲学的语录,内容包括他早期讲学时主要的讨论的“格物论”、“心即理”,以及有关经学本质与心性问题。
我们熟知的“知行合一”即出自《传习录》的上卷。
他指出圣人之学的关键之处在于身心之学,强调身体之外的躬亲力行,不能把圣人之学当成纯粹的知识来传教。
如果将圣人之学谈论于口耳之间,不用于实践及思考,则无法领会这些知识的精要,也无法发挥这些知识应有的作用。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以知为行,知决定行。
从知道到做到,可谓天差地别。
读书的目的是知,而知的目的重于行。
所以,读书是用来指导行的,从而知行合一,是谓“经世致用。”
如果我们只求读书的数量而不思考,只会越读越糊涂,甚至会变得自我。
每个人都可以从身边的事物中体会到良知,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当人们满无目的、庸庸碌碌地四处奔走时,不妨静下心来读一读《传习录》,去探求一些生命真正的意义。
02
中卷主要是王守仁写给诗人及门生的七封信,实际上是七封论学术,此外还有训蒙、教约等。
在这一卷中,王阳明阐述了“知行合一”所涉及的问题,还讲述了心学的基本内容与其立言的目的。
在这一部分,他全面畅谈了自己的学术宗旨,并用自己的哲学观点解释了一些有关人心本体的疑问,以及不同人所表现出的不同情形。
王阳明先生认为修心即致良知。
一切都在心中,只要心在省便是致良知。
要做到致良知,相信良知,自觉良知。
良知在人,永远不会消失。
不肯致良知的人,只是良知被物欲所蒙蔽,并不是他没有良知。
只要你用功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学习知识正好相反。
只要我们看书下功夫学习,你就会发现你学到了东西,当我们学的东西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所谓的自信心就会变成傲慢心,这些傲慢心恰恰是蒙蔽我们先天美好品德的。
阳明心学最后的目的就是致良知,也就是明明德。
他说修心的人一天一天的进步,因为他们离明明德越来越近。
学知识的人一天一天的退步,因为他们离明明德越来越远。
我们读的书,做的日课,写的反思,练习的格物,都是为了让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更好的修身,目的就是让我们找回明德。
修身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们要沉下心,让自己每一步都走的踏踏实实。
03
下卷一部分是讲学语录,另一部分是《朱子晚年定论》。
下卷主要是讲述“致良知”的思想,这也是阳明心学的主要内容。
心学是由王阳明首度提出的概念,在这一部分结合自己的个人修养,提出了“人人皆可为圣人”的主张。
这一主张的提出具有进步意义,他突破了固有的保守思想的束缚,对后世唯心主义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下卷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王阳明的“四句教”,它们不仅使王阳明的哲学体系更加完备,同时也是后世学争论的焦点。
“四句教”的内容是:
“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意思是说:
人心的本体至纯至洁,不为善,也不为恶。
人心有了意念,才导致了善与恶的滋生。
能区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的,只有人心的良知。
而“格物”,则是为善去恶的关键,它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概念,即指深度探讨道理,纠正偏颇的认知与行为,是认识论的重要内容。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渗透事物本质,掌握知识本源。
王阳明认为,“格物”之“格”其目的在于去除心之不正,克服内心的道德意识,从而恢复其本体的至或良知。
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内心都会判断对和错,但是出于私欲会压制内心的判断。
致良知就是让我们坚持内心的判断,持之以恒就会让良知做主。
读完王阳明的一生,你会发现一个人能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情,并不取决于外部环境,而是在于你内心的改变。
王阳明的《传习录》涉及的内容丰富,蕴含哲理不易解读,以上只是自己的浅薄理解,深入阅读,深入思考,还会有全新的感悟和收获,受益终生。
作者简介
思言 40+中年女性,近20年企管转型、探索人生无限可能
领读人
投资自己成长教练
女性情感、幸福导师
个人IP打造导师
追光成长学院联合创始人
相伴阅读、共同成长,让阅读点亮生活,欢迎遇见优秀的您,一起探讨交流!
(关注请备注:公众号)
*我能提供
1. 电子书资源:微信回复“电子书”(免费)
2. 阅读陪伴社群:微信回复“888”(免费)
3. 咨询:个人成长/优势挖掘/高效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