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当代欧陆马克思主义论坛”第二分论坛第三场第三时段发言文字回顾

文摘   2024-09-29 08:00   重庆  



题  目:《阿尔都塞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力关系的再读》

主持人:凌    童     黑龙江大学助教

发言人:凌   然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

评论人:傅其林     四川大学教授






主持人:凌  童



  接下来有请来自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的凌然同学发言,他发言的题目是《阿尔都塞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再读》。



发言人:凌  然



各位老师,学长学姐,大家好!我是来自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政法所的硕士研究生,我今天汇报的题目是《阿尔都塞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再读》。我写这篇论文的初衷是来源于我在阅读《论再生产》的第二章中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两个范畴,以及后面附录中《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优先性》这两篇文章中某些内容的一些反思。我发现,阿尔都塞之所以反对经济的一元决定论,主要是因为苏联当时在斯大林的某些经济和政策带领之下,出现了一些很严重的问题,面对着现实问题,就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优先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就是说,按照第二国际和斯大林的理解,生产力确实是对生产关系绝对具有优先性。于是从我自己的角度出发,重新论述一下这篇文章。

我的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说明第二国际和斯大林的论点是什么?阿尔都塞从哪两个方面对他们进行了反驳;第二个部分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论述阿尔都塞的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是有道理的,具有合理性;在第三个部分,我提出了阿尔都塞观点的意义和自己的一些想法,并对阿尔都塞的观点的一些批判。

第一部分我主要梳理了几个比较经典的文本,第一个是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也影响了我国后面教科书的编写,其中几个观点几乎完全延续了第二国际和斯大林的理论,所以我又回去梳理了考茨基的一些文选。考茨基提出如何界定社会革命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它区分“社会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部分,认为社会主义革命一定是发生在大企业已经进入垄断状态,小企业就算是进行革命,也是为了得到它们的生存条件,而不是像原来那种获取到更多的利益分配,所以说他认为到这个时候如果发动革命才能算作真正地可以起到社会变革的作用。他认为,这个时候的物质条件和革命条件已经成熟,他同时认为无产阶级如果想要在这种革命中获得胜利的前提是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应该说是很高程度。第二方面,他们本身已经具备了足够强大的管理能力和知识水平,所以说他认为只有在这种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发动的革命才能算是真正的社会主义革命。

斯大林在他的文章《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也认为,经济规律同自然规律一模一样,是客观存在,完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他认为他领导的苏维埃政府之所以能够获得胜利,或者说是运营得非常顺利的原因,是因为他通过他的政权的手段,让国家的生产关系完全适应于他当时的生产力,因为他们的政府做到了这一点,所以才能够获得一个成功,他强调这一点。包括在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他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述,我觉得最经典的一些论述是:“重工业发展是在先进技术基础上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钥匙”。我认为,阿尔都塞在看了这些人的文本之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这一点观点存在问题。

从时间上来看,一切取决于生产力,特别是因为苏联本身强调重工业,强调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阿尔都塞认为,此观点本身是受到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的影响,现实情况可以佐证这一点。如果在生产力极度落后的情况下,苏联在当时的原始积累还是由农民阶级去承担,而不是说按照教科书上面是首先是工业的发展,随后带动了农业的发展。阿尔都塞认为,现实情况与他的理论不符合。考茨基在他的文章中攻击列宁,说列宁过早发动了革命,因为当时俄国生产力并没有达到考茨基所说的水平,生产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但是实际情况是,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真的确实取得了胜利。所以说在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唯生产力论可能就存在问题。

在理论上,阿尔都塞回溯第二国际和斯大林理论的文本来源,主要来源于马克思最著名的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阐述的文本——《<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但是,阿尔都塞认为,这篇文本非常含糊,这是我第二章非常重要、非常核心的论述内容。他认为这篇文章在写作的时候受到黑格尔的影响,包括他对这两个范畴之间演进和相互影响的关系的阐释,相当于重复黑格尔,只把其中的某些范畴拿来替换。我援引了恩格斯给布洛赫的信,在信中他也强调了,如果说很多经济决定论者认为他们能够找到的文本理论几乎是逐字逐句来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文,但是恩格斯自己也认为他们很多的论文,它的本身性质并不是说一定阐述这几个范畴。他有可能就是一个论战式的文章,比如说他在批驳他的对象,他的对象并没有提到某些观点的时候,他把那个观点拿来着重强调,甚至有可能带有某些独断论的倾向。他认为这种事要考虑到整个文本当时出现的实际情况,所以如果说真的不考虑任何其他政治和群众人民的因素,是有失偏颇的。我认为,这两点的矛盾使阿尔都塞在他的1976年这篇论文中提出了他的观点: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优先性作用。

第二节,我主要从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对“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优先性作用”进行论述。首先从理论方面来说,因为我读的方法可能比较单调,想听一下各位学长学姐和老师们的点评。我是完全按照文本的叙述方式,首先他提出了《哲学的贫困》文本,后面的论述是我自己的观点。我觉得《哲学的贫困》里面一个非常经典的论述,“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义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如果单说这句话,的确可以认为是生产力完全决定了生产关系,因为生产关系几乎上是生产力制作出来,我发现有些学者把这句话拿来作为经济决定论的佐证。阿尔都塞对这一文本并没有很重点的评价,但是我认为如果联系恩格斯之前在给布洛赫那封信里的内容,我认为阿尔都塞提到这篇文本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他不认为这个文本是可以拿来佐证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具有优先性的。因为首先它本身是一个论战式的文本,所以当时在我阅读这个文本时,我发现当时马克思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两个范畴并没有很清晰的认知,他把物质生产力以及一些其他的范畴和生产力等同,把社会关系、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几个范畴之间进行等同。也就证明当时他写这篇文本的目的就是为了批驳普鲁东,普鲁东认为是我们人脑中的观念决定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他是为了去批驳这一点。我认为他在这里引用文本的原因在:第一反映了这个文本不能作为生产力具有优先性的一个完全的文本依据;第二点就是他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到一个点就是几乎上生产力是一直发展的,但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生产出来的观点在他的序言中进行了沿用。

阿尔都塞重点批判的《序言》这个文本大家都很熟悉了,这是一个黑格尔式的文本。阿尔都塞的描述方式比较晦涩,在某些情况下来看,总是强调黑格尔使用的“种子“外壳“核心果实黑格尔本身拿“种子“外壳“核心果实这些范畴是来呼应他自己的辩证法的一个内在动力的来源,强调了它的形式和本质之间的矛盾。我认为马克思在《序言》中的论述,更应该用逻辑学的质、量、度的范畴关系去论证,而并非采用历史哲学的内容。但是奇怪的是,我后面去阅读科亨的文本的时候发现,他采用的方法也是用历史哲学论证这部分内容,当然他更离谱的是他在里面找到了原文,我觉得几乎与《序言》中的四点论述完全一模一样的论述,它只是把里面的主语和宾语拿来替换掉。我又去查找了历史哲学的内容,我认为他可能是伟大人物的精神,这一点跟《序言》中的内容比较类似。

阿尔都塞批判《序言》的另外一个点是《序言》中的内容的合目的性结构。“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问题”,当然这点的提出,它和后面的事实情况并不是很符合,因为它里面强调有一个潜意识,是一个自然的整体形式,不需要通过社会阶级斗争的形式。包括这篇序言里面是完全没有提到阶级斗争这个词,他觉得很奇怪,认为这是一个疏漏。他对文本进行一个批判后,又联系列宁和毛泽东,列宁和毛泽东领导的革命取得了成功,这些事件是对“经济决定论”的一个很巨大的冲击。在列宁的《论俄国革命》和毛泽东评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找到了一些论断,两个人都是支持多元决定论,在一定的时间内,每个国家的每个地区之间的矛盾是不平衡的,是多元的矛盾决定,并不是抽象的一个“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就可统摄全局。在这三点的支撑下,我认为,阿尔都塞的理论有一定的合理性。我后面强调了一下,阿尔都塞在《论再生产》这本著作中强调了一下,它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统一是生产方式,将统一进行延续性、扩展性的描述。

第三节是我的一些看法。首先,我认为阿尔都塞的理论的意义在于:第一点,它扩充了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生产力”概念,进行重新的审视,因为我主要是参考了科亨的文本,科亨虽然说他和阿尔都塞是完全相反的一个观点,他认为是生产力有优先性,但其实在他的论述中也包含了潜在的生产资料是如何变成现实的生产力,需要组织劳动方式的一个调整;其次,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阿尔都塞的确沿用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时间和空间的两个范畴的论述方式,他用历史科学的方法批判了历史哲学,以第二国际为例,他们认为抽象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种历史观,算是一种抽象的历史哲学方法证明,他们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的理解不是很系统,阿尔都塞受到了毛泽东的影响,一直在强调社会有矛盾,有多样的生产力,一个社会中存在多种生产力、多种生产关系,社会矛盾存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还有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几个观点都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和拓展。

我认为阿尔都塞的理论也存在局限性。第一点,他强调的“疏漏”和“空白”这一点,虽然我没有看过原文版,但是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症候阅读法也容易产生一些问题。大家知道他认为是空缺。马克思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劳动”概念中找到“劳动力”的概念,他认为马克思是一种拆解式的补充,他如果用这个方式解释《资本论》,解释“劳动力”概念,我觉得是一种充满辩证感的形式逻辑。马克思提出“劳动力”概念是通过逻辑,而不是通过阅读文本,这一点的论证,我觉得合理性欠缺,我只从这一个词里推出,可能是有点有失偏颇。

第二点是历史唯物主义实际上是两套逻辑,但是,阿尔都塞强调了生产的逻辑,而没有强调资本的逻辑。第三点,阿尔都塞对市场管理的过度强调,导致了他走向了对“生产力”概念理解的另外一个方面。因为他这篇文本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漏缺,他认为当时那个年代还没有发生一些事情,当时他看到的某些情形可能和后面我们发展的不一样,他认为苏联和中国能够通过加强政权对上层建筑的掌控去极快的发展生产力。后发国家能够达到的上限,由发达国家才能够达到上限来决定。如果发达国家它的上限有那么高,我们后发国家也可以达到,这一点在现有数据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我认为他过于乐观了,甚至走向一个理想主义,所以这是很明显的。先进国家对后发国家有知识产权的垄断、技术的垄断,包括这种新科技的发明,不会真如他所说的那样他们会提供给所有国家去使用,他们这样可能把后发国家的资源给其他国家,导致后发国家实际上在其他的地方用别人淘汰的产品或者说是技术。这是我的一点浅薄的理解。谢谢大家!



评论人:傅其林



通过我听到的和看到的,这篇文章非常具有创新性。根据你刚才的论述,对于马克思的经典文本,特别是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的解释的问题,文章对这个问题论述很集中。从对阿尔都塞对斯大林主义的一种所谓“生产力优先性“的批判性解读开始,进入到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两个经典文本,再来看马克思文本中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模糊性的论述,从而提出阿都塞自己的一种新的命题。

“生产关系”相对于“生产力”而言的优先性,这个命题是很有挑战性的,因为它和我们所接受的、既有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一样。我们接受的原理实际上就是你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里面所说的一段经典:“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他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进一步的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才能不断进行社会革命或者变化转型。这个实际上是我们接触的一个基本的观点。但在阿尔都塞看来,生产关系具有优先性,不是生产力具有优先性,也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处于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而是生产关系处于优先性。

我觉得要理解阿尔都塞的观点,要借助于你在第一部分最后一段引用的阿尔都塞的原话:“在构成了某种生产方式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定统一体中,是生产关系在现有生产力的基础上并在其规定的客观限度内起决定性作用。”我认为你文章要紧扣这句话进行深入阐释,把这句话阐释清楚,同时也不能把阿尔都塞的观点抽离出来。好像它是生产关系优于生产力的优先性,首先前提条件是统一体之中,而在既定的范围内和客观条件之内,生产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觉得这个观点很有价值、很精彩。包括对中国革命的解读、对俄国革命的解读,因为都是生产力发展很落后的国家,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怎么来解释这个现象?但是你也不能因为这些现象好像就否定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正如马克思关于历史发展的矛盾动力的普遍理论,当然包括你后面文章最后解读在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变化,都还是很有新意的。我们在解读的时候可以聚焦核心观点进行分析,思路就会更清晰,我觉得更有原创性。总体来说,我觉得你很敏锐,提出了一个小的理论关键点,我觉得我们年轻学者非常了不起!



主持人:凌  然



感谢老师的精彩点评!接下来,我们进入到提问和回应环节。其他的老师和同学有要提问和讨论的吗?



讨论人:李  哲



首先是文章的标题,需要进行鉴定和修改一下,我们从来都没有传统马克思主义的说法,只有正统的或者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我整体上看了你的论文,我觉得一定要有逻辑,尤其是整个第二大章,没有感受到你的逻辑,也可能还是我学术能力比较弱。其次,第一个大标题的第一部分,不是讲传统马克思主义对生产关系的批判,主要讲的还是斯大林主义或者叫苏联政治马克思主义对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理解,主要应该就是谈这一问题,斯大林过去过度强调了生产力,阿尔都塞强调了生产关系。第二部分,你可以更加条理清晰地表达出来自己的观点。

论文集的第532页和533页,关于列宁和毛泽东的篇幅不能过长,因为列宁和毛泽东不是阿尔都塞对于他的论述,你的主题是阿尔都塞,论文里面讲列宁和毛泽东也只需要用简短的话把他的观点拿出来就行了,我相信读者可以自己看书而得出。我们要读出来的是你对阿尔都塞的总结或者是凝练。翻到论文集第536页最上面,“《资本论》得出的历史唯物主义,这个提法是不是太武断了?按照阿尔都塞的理解,《资本论》里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里面,但是你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解读,才能解读出来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不是说历史唯物主义在《资本论》就得出来了,你这个标题就会让大家非常误解。最下面一段,阿尔都塞在其晚年建立了唯物主义的意识形态,他的晚年建立的不是意识形态,应该是在晚年的上一个阶段,或者你可以直接说阿尔都塞后面批判了别人之后建立了一个唯物主义,我大概就说这么多。



讨论人:张志韬



我商榷一下你论文的最后一段话,你举的这个例句反而是证明了阿尔都塞说的是对的。“先进国家的生产力并不会供给所有国家使用”,但是我们经常讲到,比如说我们在现实新闻中看到制造芯片,美国这个时候提到一个词叫“专利壁垒”,专利,如果在哲学中考虑专利,是由专利法所规定的,专利法是在法这个体系下的运行运转,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专利其实也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我举个更现实的例子,印度的仿制药。药品本身没有区分开,我们不能够做欧美国家发明的药品,有专利法限制。专利法我理解是一种上层建筑,其实在这个领域下,科技形成的壁垒反而是一种生产关系或者生产建筑上的约束。我是这样理解这个问题,大家理解。



主持人:凌  童



现在请凌然同学进行回应。



发言人:凌  然



老师给了我比较高的评价,包括李哲学长还有张同学,他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好我在描述方面比较模糊,因为我本身就在批判他的模糊性,他对我自己也很模糊,我确实需要对文章包括一些对于赘余的部分进行调整还有我确实知道文章本身有些话没有讲清楚,比如说马克思本身的经验,包括阿尔都塞的学生巴,文章中我是没有涉及到,我后面一定会好好补充,谢谢各位对我的评价和建议



主持人:凌  童



好的,我们这一场的讨论很热烈,但是时间已经快到了。感谢凌然同学的发言,感谢傅老师的精彩点评,感谢所有参与讨论的老师和同学们。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供稿)






总编辑 | 黄其洪  

执行编辑 | 袁雄

文字整理 | 黑龙江大学会务组志愿者

文字校对 | 黑龙江大学会务组志愿者

图片 | 来自网络,若涉及版权请联系本公众号  





扫码关注我们
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

形而上学的重建
在对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与西方实践哲学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儒家哲学、空间哲学和移民现象学的尽可能宽广和深入地清理过程中推进形而上学的重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