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的空间布局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城市哲学研究分会年会(2024)开幕式文字回顾

文摘   2024-11-23 08:03   重庆  






主持人:吴文杰



尊敬的各位专家、领导,各位老师、同学,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来到西南大学,来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参加“都市圈的空间布局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城市哲学研究分会年会(2024)。我是主持人吴文杰,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在台上就座的各位专家,他们是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同志,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城市哲学研究分会会长庄同志,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研究编辑部主任周丹同志,《江海学刊》副主编战炤磊同志。下面我们进行开幕式的第一项议程,有请黄杰书记致辞,大家欢迎。


致辞人:黄  杰


尊敬庄友刚会长副所长、战炤磊副主编各位嘉宾老师同学,大家上午好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之际,在我国的经济格局发生重大调整都市圈建设如火如荼的当下,我们隆重召开都市圈的空间布局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此,我谨代表西大学对学术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对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并将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之一。都市圈空间布局与中国式现代化提出新的目标和新的要求,以高质量的城市化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必然会面临一系列的理论难题,需要理论界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次承蒙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城市哲学研究会的垂青,将如此重要的一次会议交给西南大学来举办,我代表西大学对主办方表示衷心的感谢。西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和重庆市共建的重点综合大学,是国家首批的双一流建设高校。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全国党建标杆院系,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等7个二级学科以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高度重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门人才的培养,建立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学校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在学术研究、社会服务、梯队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突出的成绩。本次学术研讨会旨在搭建一个跨校交流、成果展示、经验共享的学术创新平台。围绕都市圈的空间布局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关系,如何将中国式现代化落实在都市圈的空间布局之中等热点问题开展学术讨论。希望与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聚焦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成果,推进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力争产出更多创新性的学术思想和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最后,再次感谢各位专家学者们的鼎力支持,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吴文杰

谢谢黄杰书记,下面有请庄友刚会长致辞,大家欢迎。


致辞人:庄友刚

尊敬的黄杰书记、吴文杰书记、周丹副所长、战炤磊副主编、黄其洪教授,各位学会同仁和领导,各位老师和同学,大家上午好!金秋十月,丹桂飘香。这个时节是一个风清气爽的时节,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在这个美好祥和的氛围中,“都市圈的空间布局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城市哲学研究分会年会(2024)召开了。首先,我代表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城市哲学研究分会热烈欢迎各位专家和学者到来。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得到了西南大学、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编辑部、《江海学刊》杂志社的大力支持。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其洪教授及其团队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和周到细致的安排,学会秘书处进行了积极的配合,同时也得到了包括在座诸位代表在内的国内外各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响应。在此,我对所有为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提供了支持和帮助的领导、同仁、老师、同学们一并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城市哲学研究会旨在系统研究、阐释、传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城市思想,立足当代城市化实践,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城市观,为新时代高质量推进城市化发展提供哲学理论支持。城市化是现代化的突出表征,而人的现代化则是城市现代化的应有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站在现实与未来的人类文明的制高点上,对内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对外强调推进世界和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世界各国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随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持续拓展,城市化问题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伟大的实践呼唤理论创新和方法论自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迫切需要从学理层面推进城市哲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回应时代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本次会议我发现了很多年轻的新面孔,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令人高兴的现象,这说明我们青年学者成长很快,城市哲学的队伍日益壮大。同时,也希望我们每一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能够时刻保持对国家、对民族、对时代的责任感、使命感,把握时代气息,洞彻理论真谛,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业中作出积极贡献。

本次会议的主题非常具有前沿性、理论性和现实性,不仅是城市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也是理论界关注的前沿问题,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关于“都市圈的空间布局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讨论,不仅能够深入推动城市哲学的理论研究,对于深入推进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深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本次会议收到了众多高质量的参会论文,涉及的主题多样、讨论深入、观点深刻,提出了很多很有创意的新思想、新观念。相信经过会议的深入交流和研讨,会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获得更加丰硕的理论成果。再次感谢各方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继续关注、关心和支持我国城市哲学的研究,继续关心和支持城市哲学研究会的工作,把城市哲学研究推向一个更加积极、更加辉煌的未来。最后,预祝本次学术研究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专家在重庆期间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主持人:吴文杰

谢谢庄友刚会长,下面有请周丹所长致辞。


致辞人:周  丹

尊敬的黄杰书记、庄友刚会长、战炤磊主编,各位领导,各位学界同仁,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到“都市圈的空间布局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城市哲学研究分会年会(2024)的活动中来。同时也很抱歉,因为公务原因无法来到现场聆听各位学界前辈、学界同仁的学术报告。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代表《哲学研究》编辑部对大会的召开致以诚挚的祝贺,对大家莅临会议致以热烈的欢迎!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都市圈的空间布局与中国式现代化”,这个选题不但前沿、新颖,而且意义重大。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城市哲学研究分会,长期聚焦城市哲学研究,形成了很好的学术传统。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包括其中的城市哲学研究领域具有很强的实力。兄弟刊物《江海学刊》,也长期关注新兴哲学领域,开发了一系列关于空间哲学研究的好文章,有效地推动了学术创新和学术发展。今天大家汇聚一堂,切磋学问,相信一定会收获满满,切实推进对这一主题研究的拓展和升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实践,从现代化的一般状况来说,城市化是其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其突出表现之一。如何更好地推进城市化,克服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进而言之,我们探讨城市哲学,聚焦都市圈的空间布局问题,对于更好地推进城市化又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当前的哲学研究越来越体现出交叉性、综合性的特征。关于都市圈的空间布局的探讨,显然不是单一哲学能够驾驭的,我想就这一问题谈三点体会:

一是都市圈的空间形成跟空间地理有关,跟气候环境有关,跟经济政治结构要素有关,抽象地讲,具有自然的因素、资本的因素、权力的因素、历史文化的因素,甚至是风俗习惯的因素等等。今天召开会议的地方,重庆,是一座富有青春活力的城市,是一座年轻人向往的网红打卡地,也是一座——从城市空间布局来讲——充满魔幻魅力的大都市。我想这也非常符合我们今天会议的主题,可以说是冥冥中注定的,两者相得益彰。

二是中国的都市圈的空间布局如何体现中国特色,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些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都必然要落实到具体的空间,特别是具体的城市空间当中,我想这里面是不是就必然关涉到譬如城市经济学、城市发展学、城市政治学、城市文化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生态学、城市美学等一系列问题。从总体上来说,如何建设一个宜业宜居的城市,是城市合理空间布局的关键。

三是从城市哲学的角度,如何看待中外城市的空间布局差异,以及这种差异背后的原因分析?从一个直观的意义上来说,尽管中国的城市化速度很快,中国的城市空间布局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但从总体上、整体上来说,我们的城市化并没有产生像西方那样的贫民窟。而事实上,贫民窟现象在一些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是比较普遍的,如何看待这样的一种差异?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我想还有更加广泛的议题值得我们做出比较分析,为构建我们自己的城市哲学理论做出我们的努力。

总之,空间问题和城市哲学是当前哲学研究的重要的理论生长点,极富探索性和挑战性,有待于学界同仁共同去开掘,相信有我们共同的努力,中国的城市哲学研究会越来越好,进而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的哲学力量。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吴文杰

谢谢周丹所长,下面有请战炤磊主编致辞。


致辞人:战炤磊

谢谢吴书记。

尊敬的黄杰书记、庄友刚会长、周丹所长、其洪教授,以及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有机会能来参加这样一次盛会。本来我们赵涛主编计划是要亲自前来参会的,但是由于这段时间我们单位的工作交接事务特别繁忙,时间实在难以协调,所以特别委托我代表我们《江海学刊》杂志社来参加这个会议,也是来学习一下。

我本人是学经济管理专业的,对区域协调发展、城市群建设、都市圈建设等还是有所关注的,但是主要是从政策实践的角度来展开的,远远没有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所以这次城市哲学领域的盛会,对我而言确实也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因为我主要是来学习和听课的,所以在这里就重点表达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就是对这次恰逢其时、主题鲜明、地利人和、意义深远的盛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欢迎,也对组织、承办本次会议的西南大学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大家都知道,一般学术会议通常就是表现为特定人群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的一些研讨交流活动。因而我觉得我们这次会议的特点完全可以用“恰逢其时、主题鲜明、地利人和”来概括。因为我们这次选择了最美好的时节,围绕最重要的主题,聚在最合适的地方,开展最深入的研讨。

首先,我们会议的时间节点选得非常好。一方面,金秋十月本身就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刚好过去三个月,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热潮的背景下,我们展开这样一个主题的讨论,可谓是恰逢其时。

其次,我们会议的研讨主题也是非常好的。从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历史方位来看,我们当前正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仍长期处于工业文明和城市文明主导的发展阶段,在这样一种背景下,高质量推动城市群、都市圈的建设,将是我们完成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的根本路径。特别是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建立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这就说明我们会议的主题围绕“都市圈的空间布局与中国式现代化”,是完全契合国家的重点战略方向的。同时,我在会议手册上还看到,我们的会议的议题设置、分论坛设置,包括主旨发言,还有论文,都紧扣主题,牢牢把握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语境,以习近平总书记的新思想、新论断为指导,辩证审视相关经典思想和前沿理论,既关注都市圈建设的理论规律和人文内涵,又关注我国城市平安建设的生活实践,为我们会议的深入研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再次,我们会议召开的地点选得也非常好,重庆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这里我想说,重庆实际上在我们国家的都市圈战略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年4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的时候就明确讲到,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总书记强调,重庆是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的这种要求,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些论断完全是契合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进一步指出,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推动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对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里面提出一些任务和要求,我们重庆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所以我认为,重庆实际上就是党中央划重点的地方。而我们在划了重点的地方研讨都市圈是不是天时地利兼备?

最后,我们今天会议的人员构成还是非常好的,既有庄老师、周老师这样的名家大咖,又有很多的学术新秀,我看还有很多博士、硕士研究生;既有我们的学者,也有我们的编者。大家齐聚一堂,碰撞交流,我想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激发学术创新,也为我们整个会议增添了一种人和之美。

因此,我觉得我们的会议至少有上面提到的这四个方面的好。

我想表达的第二层意思,也是想借这个机会,为今天作为主办单位的我们《江海学刊》做一个广告,也是代表我们《江海学刊》杂志表个态。刚刚周丹所长也表扬了我们现在在这方面的长期关注。《江海学刊》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一个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创刊于1958年,还是一个比较老牌的期刊。我们一直坚持以“办传世名刊、载精品力作”为宗旨,坚持“新颖、深邃、凝重、厚实”的办刊风格。我们也是第一批入选了国内各大核心期刊目录,国内期刊界的各大奖项,凡是我们学术期刊能够获得的,我们也都已经有了。

因为是综合性期刊,目前我们的栏目设置主要还是根据一级学科来划分的,所以涉及哲学、文学、历史、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这样一些学科。也尝试了一些特色栏目,我们现在有几个,一个是“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一个是“原创学术空间”(这个是我们哲学圈的同志们都比较了解的),还有一个是我们的“中外学术对话录”,还有“文史小识”等这些栏目。

那么在我来之前,也是结合赵主任给我下达的任务,结合今天的会议主题,我梳理了一下我们刊物发表的一些相关的文章。看了一下相关的时间节点,2012年以后,也就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刊物发表的文章里面,题目中有“城市”这个词的,有43篇;“城镇”这个词的,有14篇;“城市化”的,大概有10篇;“城镇化”的,有12篇;“城市群”的,有6篇;特别是涉及“区域”的,我们有32篇;涉及“空间”概念的,我们有41篇。这些文章加起来总共大概有162篇,对我们这个中文刊物来说,这个比重已经是非常之大了。我们每期发表文章,也就30篇不到,你想这几年下来也不会有太多的文章,而且这些文章还涉及哲学、文学、历史、社会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这160多篇的比重就显得很大了。

当然,我也听说了,今天在座的一些老师也为我们的这些文章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也恰恰说明了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刚好就是我们杂志长期关注的一个重点的哲学方向,特别是昨天我听了庄老师的报告。而且我们杂志在2024年第5期,也是刚好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这个栏目的主题宣传中,特别推出了一组专题栏目,就是叫“人民城市与中国式城市现代化”。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围绕城市相关的主题进行选题策划,把它作为选题策划的一个重点方向,特别是围绕人文城市、城市群、都市圈等组织一些专题的研讨,所以我也恳请各位专家学者能够继续给我们提供大力支持,我们也将一如既往地为大家提供热情周到、细致严谨的高质量服务。

金秋十月,既是硕果丰收的好时节,又是登高望远的好时节,我们在美丽的金秋时节相聚在美丽的山城重庆,我相信一定能够碰撞出绚丽的思想火花,创造出优质的学术成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绚丽华章贡献更多的改革智慧。

最后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谢谢!


主持人:吴文杰

谢谢炤磊主编,也感谢各位专家领导的精彩致辞,感谢在座各位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对我们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尤其是对我们外马学科的支持。

今天的开幕式到此结束,请大家移步至一楼大厅进行合影留念,请工作人员指引一下,谢谢大家。


(西南大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供稿)


形而上学的重建
在对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与西方实践哲学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儒家哲学、空间哲学和移民现象学的尽可能宽广和深入地清理过程中推进形而上学的重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