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哲学家弗朗索瓦·拉吕埃勒:向第三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转折

文摘   2024-10-31 08:01   重庆  


弗朗索瓦·拉吕埃勒

据拉吕埃勒夫人——哲学家安妮-弗朗索瓦丝·施密德(Anne-Françoise Schmid)发给我所的最新消息,法国著名哲学家弗朗索瓦·拉吕埃勒(François Laruelle,1937.8.22-2024.10.28)于巴黎当地时间2024年10月28日上午因病不幸去世,享年87岁。

拉吕埃勒,1937年8月22日出生于法国洛林的沙弗洛,1957年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习,1969年在哲学家克莱蒙斯·拉姆努(Clémence Ramnoux)的指导下完成博士学位论文:“Les données immédiates de la manifestation. Essai sur Ravaisson(《显现的直接予料:论拉韦松》)”。1975年在哲学家保罗·利科(Paul Ricœur)的指导下完成国家博士毕业论文:“Économie générale des effets d'être(《存在效应的普遍经济学》)”。1985年受聘为巴黎第十大学(巴黎楠泰尔大学)教授、法国国际哲学学院教授。自2003年创建国际非哲学组织(Organisation Non-Philosophique Internationale)以来,他一直处在带领和推动“非哲学”运动发展的最前沿,持续不断地将“非哲学”事业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峰。

作为一位以开创“非哲学”闻名于世的哲学家,他发现了一种异质于哲学的由“实在”本身所决定的“非哲学”的思维方式,认为所有哲学都会受到一个名为“哲学决定”的超历史的不变结构的制约,要想摆脱它的影响并开展一场“非哲学”运动,就需要从实在的彻底内在性出发,对“哲学决定”进行悬隔,在实在与哲学之间建立一种“单边二元性”关系。他是一个与哲学圈格格不入的异端。他是一个“矩阵”。他是量子解构者,也是概念粒子的生成者。他有在未来安顿下来的天赋,并将其作为当下的最后通牒。

他是一位哲学家。他将他的“非哲学”事业分为五个时期:哲学Ⅰ(1971-1981)、哲学Ⅱ(1981-1995)、哲学Ⅲ(1995-2002)、哲学Ⅳ(2002-2008)和哲学Ⅴ(2008-2024)。他的作品浩如烟海,共有包括《非哲学原理》《非哲学词典》《反巴迪欧:论毛主义引入哲学》《差异的诸哲学》《未来的基督:异端的启示》《虚构摄影:一种非标准美学》《普通人传记》《尼采与海德格尔》《现象与差异》《最后的人道:一种新的生态科学》和《非马克思主义导论》等三十部学术专著,两部翻译和编辑成书的文章集,八部学术编著,另有二十四部涉及英语、葡萄牙语、捷克语等多语种的其著作的译著,一本拉吕埃勒杂志专刊,目前还有五部著作正在翻译中,几乎涉及所有主题:从最经典的神学、伦理学、数学、美学、神秘主义,到最奇特的作为普通人弥赛亚的受害者、引入哲学的量子混沌、克隆、人工智能、生态等主题,以及他最后的一部著作,即关于“非音乐”的阐释。他与包括雅克·德里达、让·吕克·南希、米歇尔·亨利、吉尔·德勒兹、让·弗朗索瓦·利奥塔、阿兰·巴迪欧、菲利普·拉古·拉巴特和莎拉·科夫曼等在内的大多数同时代欧陆哲学家进行过思想碰撞和哲学对话,产生了广泛而多重的理论效应,无论是在欧陆哲学界,还是在英美哲学界,亦或是在中国哲学界,都已形成了“拉吕埃勒产业”。

纵观他的哲学事业发展的全部过程,我们会发现,他的哲学Ⅰ到哲学Ⅳ时期,属于第二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范畴,而他的哲学Ⅴ时期,就属于第三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他的“非哲学”思想及其理论实践,直接推动了思辨实在论运动的出现,梅亚苏、哈曼、布拉西耶、格兰特、莫顿等人都强调拉吕埃勒是思辨实在论运动的思想先驱。没有“非哲学”向大写的“实在”的内在性的敞开,就不可能有“前先祖性”“后人类性”“超客体”“超对象”“相关主义”等概念的提出。拉吕埃勒的“非哲学”思想,使近代以来一直在西方形而上学中根深蒂固的、不言而喻的教条遭到瓦解,使人与非人的界限、自然与非自然的界限、存在与非存在的界限变得模糊,从而为思辨实在论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理论基础。毫不夸张地说,思辨实在论运动将成为影响二十一世纪乃至更加久远的世纪的人类的哲学、科学、艺术、宗教、道德、伦理等领域的路标式的思想运动,而拉吕埃勒作为这场思想运动的最为重要的先驱,其理论地位不言而喻。随着时间的流逝,未来的人们将更加深切地领会到这一点。期待越来越多的中国青年,能够关注拉吕埃勒的“非哲学”思想及其运动,关注思辨实在论运动,关注第三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与它们的深度对话中,发出我们中国学者在二十一世纪的新的哲学的声音。

在此,我们谨向拉吕埃勒的家人和朋友致以深切的哀悼,愿他的思想、事业永远与我们同在!





总编辑 | 黄其洪

执行编辑 | 袁雄

编审 | 张金权

图片 | 来自网络,若涉及版权请联系本公众号





扫码关注我们
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

形而上学的重建
在对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与西方实践哲学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儒家哲学、空间哲学和移民现象学的尽可能宽广和深入地清理过程中推进形而上学的重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