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听相声少听歌
文摘
健康
2025-01-06 12:17
广东
据我的观察,爱听歌的人,大都性格孤僻、缺少快乐、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可能是因为绝大多数歌曲本身,都是情绪的表达,并且能够传唱成为经典的、往往也都是悲剧,爱的苦、爱的累、爱的遗憾、爱的背叛……都是情感歌曲的主要基调。而表达正面情绪的歌曲,最多能够让听者感觉到振奋、感觉到有力量、而几乎不可能让听众放声大笑,感受到快乐和喜悦。听歌、听得越认真、就会进入歌曲所营造的更深的情景和氛围里,甚至很多人因为一首歌,听到失眠、悲伤甚至哭泣,如果在难过悲伤的时候、期望自己听一首歌曲变得开心愉快,实际能够起到的作用,也仅仅是暂时的情绪转移。从身体内部的运行规律来讲,负面情绪所消耗的身体养料养分,远高出正面情绪所消耗。当一个人出现难过、忧郁、抑郁或者悲伤,身体就会迅速进入到应激状态,启动交感神经系统,身体会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用于阻挡和化解由情绪应激带给身体的伤害。这种由自律神经失衡而导致的养料养分被重新分配,必然会让身体一部分组织器官处于缺氧状态,有两个直接后果,一是当氧气不足,身体细胞内部的有氧代谢自动切换到无氧代谢,一方面会降低ATP的生成效率,同时会合成大量的乳酸,这是导致细胞加速衰老和死亡的重要因素。二是在无氧酵解状态身体对葡萄糖的需求量增加,会使身体血糖降低,增大低血糖风险,而长期低血糖,正是导致高血糖、最终形成糖尿病的根源。我也发现,但凡是认真听歌的人,都心思细腻、感情丰富、内心敏感,但这种敏感和缜密的心思一旦过度,其实就面临着健康风险。相反的,能够带动一个人情绪上扬、感觉到轻松和愉悦的所有娱乐行为方式,都值得称赞和鼓励。看过西方的脱口秀电视节目,很多人会发现真的很过瘾,但毕竟语言文化之间的幽默模式有差异,中国的脱口秀从90年代的《东方直播室》和《实话实说》,到近些年的《吐槽大会》等,也在不断进化和发展,但脱口秀的本质是一门讽刺艺术,基于国内多重因素,脱口秀节目很难继续发展壮大。另外一种语言艺术形式的相声在过去10多年快速发展壮大,德云社的成功也能够说明,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追求简单的愉悦感、说说笑笑、开心就好。开心、幽默、兴奋会让一个人上瘾,因为一个笑话、一个段子、或者是特别搞笑的事情,会促进大脑多巴胺的分泌,而这种帮助细胞之间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有助于放松全身的肌肉、促进记忆能力、帮助拥有更好的睡眠。多巴胺就像身体给大脑的奖赏,这种奖赏越足,就会拥有更丰富的满足感。相声的卖点在于故事的带入感和连续不断的包袱,来源于生活,但却是平凡朴实生活细节的升华,一个小话题,一段要么真实要么完全虚构,要么半真半假的故事娓娓道来,从头至尾,无数的包袱抖出来,在你完全没有意料的前提下会捧腹大笑,跟笑话不同的点在于,对方讲一个笑话,你一定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候笑,而一场成功的相声,却让你不知道哪里有笑点,而且前赴后继、完全失控的笑。在一个人不由自主的大笑过程中,大脑会得到一次完全的满足,副交感神经系统被完全打开,全身放松,感觉到愉悦,大脑和血管的养分在每一次笑之中,摄入和输送效率增加,每一次发自内心的快乐愉悦,都是对全身60万亿个细胞一次彻底的滋养和修复。那些充满苦情的古老艺术形式,会越来越缺乏商业价值,成为小众人群的民间艺术,而能够轻而易举,就给听众或观众带去欢乐、惹得众人愉悦大笑的表演,会发展得越来越成功。所有能够让人放松和愉悦的方法和技术,都具备特定的商业价值。这些年国内香氛和精油的市场崛起,也在说明情绪价值和精神愉悦的产品正在高速发展和分化。我的新书《主动健康》中提到几种自然疗法,包括蜂鸣腹式呼吸及冷热水交替淋浴,都在强调现代人如果想要获得全面健康,自律神经的调频和修复至关重要,而今天我想额外增加一点建议,除了特定的行为疗法之外,鼓励所有人多听相声,大胆去追求开怀大笑,成为一个具有幽默细胞的人。
![]()
我的新书《主动健康》已经出版发售,这本书是我从业十年的专业浓缩和总结,共21万字(8个章节72小节),书中的内容通俗易懂,适合每一位热爱和追求健康的人阅读。这本书融合了基础营养学、健康管理学、生命科学、功能医学及自然医学的内容,核心主张是为每个家庭提供一套综合性强,可落地可持续的健康整体解决方案。购买纸质版《主动健康》可扫下方二维码加我微信,购书后可进入全国书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