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15年的谎言

文摘   健康   2024-06-05 10:40   广东  
▽ 点击下方“营养师王璞关注公众号
不做知识专家 要做生活赢家
去百度搜索“十大垃圾食品清单”,会发现有大量号称是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垃圾食品的文章。同样标题的内容,早在2003年就开始在网络上广泛流传。截至2015年,我们查询到很多官方媒体如新华网、人民网等都对这份“垃圾食品名单”进行过转载。
甚至有一些媒体还对该内容进行二次加工,特别杜撰说明该名单是在世界卫生组织第113届会议上公布的,以此来增加信息的可靠性。12年间,竟然没有一个媒体本着职业素养去追溯和求证一下信息源,2015年,新京报发布消息:已经向世卫组织求证,对方否认公布过上述名单……

正常逻辑该事件应该会画上句号,但辟谣哪里有谣言本身传播力强,网络上依旧对“十大垃圾食品”传播火热。在2018年1月,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北京举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安全部主任彼得·本·恩巴瑞克(Peter Ben Embarek)通过视频对于消费者关注度极高的“垃圾食品”传闻做出了澄清。他表示,世界卫生组织从未发布过一份名为“十大垃圾食品”的名单。他强调称,别把所有加工食品或者快餐当作“垃圾食品”,一些提供了营养以及方便的加工食品也是现代健康平衡饮食的一部分。

世卫组织官方出面辟谣,为该事件彻底画上一个句号。也就是说,网络上流传了15年的“十大垃圾食品清单”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谎言,但到了2024年的今天,大家再去以同样的标题搜索,会发现依旧有自媒体博主,仍在发布雷同的文章,在互联网的流量背后,大多数人只追求流量,不关注真相。

新京报的调查也公布过谣言的源头:“整理发现,大量的网络转载都来自国内网站,且名单内容均为中文版本。分析认为,该名单并非来自于国外的科研机构,而很可能是来自于中国,被中国人“炮制”而成。”这是典型的中国人骗中国人,只是没有形成恶劣的后果,所以才能存在和流行了15年之久,但在该事件中,我认为造谣者有责任,但那些盖有官方媒体印章、覆盖面很广、影响力很大的媒体,已经严重丧失了媒体的基本操守和职业道德,他们同样忽略真相、参与到热度和流量的争夺中,对普通百姓的判断形成了干扰。

很多人会反问,像油炸食品、罐头、烧烤等深加工食品,难道不是垃圾食品吗?还真不是,世界卫生组织彼得主任有一句话非常重要:一些提供了营养以及方便的加工食品也是现代健康平衡饮食的一部分。健康是一种相对的关系,讲究的是均衡和适量。

我们举例子,假设我正在从事一项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可能要持续工作2小时左右,大脑对糖分的消耗非常快,在这2小时内,身体对于糖的需求会非常直接,因此喝果汁、或者是2小时内喝完一瓶含糖汽水,从供需关系的角度,对身体而言是有益的,再如我们课堂中反复讲过,10分钟吃完一盒薯片与一个上午吃完,对身体产生的作用和意义完全不同,再举一个更直接的案例,高糖含量的饮料是空热量,但对于低血糖休克的人来说,这就是救命的药水。因此世界上绝不存在所谓的垃圾食品,学习营养的健康管理的意义,就是懂得如何平衡利弊、如何降低和抵消伤害。

大家都知道广东人早餐喜欢吃肠粉,但粉类是属于精致碳水,升糖指数高,早餐直接空腹吃高碳水饮食,对血糖不太友好。但想要满足方便快捷买到、同时还要赶时间去上班,没有几个人能把牛奶、坚果、水果等全搭配上吃高质量早餐,只有肠粉吃怎么办?肠粉要吃,但一定让老板加肉加蛋加青菜…

实际上中国人对垃圾食品的概念向来都没有一个清晰的标准。上世纪90年代后,美国快餐行业开始进入中国,作为外来食品,我们习惯性把薯条、汉堡、炸鸡、可乐等统称为垃圾食品。父母教育孩子都会说“不要吃快餐,那都是垃圾食品…”

在过去谈“脂”色变的时代,谈到油腻、油炸类食物,就是垃圾食品,如今开始流行“低糖”,那些高糖食物、含糖饮料、精致碳水又开始被妖魔化,被认为是垃圾食品。

老一辈人,吃着咸菜配白粥、吃着油条配加糖豆浆、吃着馒头面条等高糖精致碳水类食物不觉得是垃圾食品,如果你吃汉堡,他们就会说你吃的是垃圾食品。这就是大多数人对真相的罔顾,他们已经习惯了讲传统讲约定俗成,并不习惯把科学标准作为普世价值观。

2020年,新冠病毒威胁之下,张文宏医生建议把早餐的白粥改成鸡蛋牛奶,从而精准补充蛋白质提高免疫抵抗力,这个建议在网络上传播后立刻引起巨大争议,原本是个简单的科学问题,很多人上升到崇洋媚外的立场问题,如果坚持立场大于真相,科学就难以扎根。希望我们的所有学员和读者,都能拥有科学精神,求真溯源、迭代进化。


欢迎关注我,一起来聊聊健康…

营养师王璞
不做知识专家 要做生活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