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如何影响人类的健康
文摘
健康
2024-12-19 13:06
广东
由人体肉眼可见的器官构造成了九大系统之外,看不见的微生物更像是人体的第十大系统,构成完整人体的组份中,一半以上由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组成(寄生人体的微生物数量远远超过人体细胞总数)。很多科学研究结论显示,自然分娩的婴儿因接触了母亲阴道和肠道细菌,婴儿出生后的肠道细菌数量高于剖腹产娩出的婴儿。因为剖腹产是在无菌环境施行,婴儿错过了直接从母亲产道获取菌群的机会,因此医学上也有理论称,经剖腹产娩出的婴儿错过了最初的预防接触,会导致过敏风险增加,生态系统的不健全,从而更容易受外界变化的干扰,比如抗生素的影响等。如果有带宝宝的经验,我们也会发现一个实际的现象,顺产的孩子在婴幼儿期往往抵抗免疫力都更好。医学上一直提倡“卫生假说”,即人是伴随细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长大的,病原微生物会让人生病,但它同时也有助于人体自然防御系统的健康发展,增强机体的抗病力。在我的新书《主动健康》第三章提到人体有两套免疫系统: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后天免疫系统主要靠出生后接触外界病原体后慢慢形成。假如孩子居住的环境一尘不染,孩子没有接触到本该在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接触的细菌、灰尘、微生物等过敏源,免疫系统未能形成有效的刺激,以后再接触这类物质就会发生过敏。过去几十年,人类一直在追求居住环境的过度清洁,儿童接触病原微生物的机会明显减少,导致哮喘和过敏症发病率逐渐增高。新的研究已经证实,过敏性鼻炎、哮喘与人体微生物菌群比例失调有关。近年来,有一些研究基于“卫生假说”,提出小儿麻痹症跟婴幼儿的生长环境过于干净有关,小儿麻痹症学名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如果后天免疫脆弱,在遭受此类严重危害性病毒后,就会造成身体感染后的不可逆损伤。以上这些内容,都在强调微生物平衡之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人体微生物是一个生态,平衡指的是有益菌和有害菌之间的平衡关系,今天大家已经耳熟能详的益生菌补充,就是去修复人体的菌群失衡,但人类发现和探索益生菌的时间还非常短暂,益生菌领域的研究和商业转化,是未来健康管理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细分方向。俄国(1917年沙俄覆灭、1991年苏联解体)的著名科学家梅契尼柯夫被誉为益生菌之父,1903年,梅契尼柯夫对衰老和健康开始感兴趣。当时他就发现,在保加利亚有很多百岁老人,而在当地,大家每天都会饮用酸奶。因此,他把保加利亚老人的健康与长寿归因于当地这种保加利亚酸奶里面的微生物,他把这些酸奶里面的微生物定名为“保加利亚乳杆菌”。虽然“酸奶促进长寿”的概念在今天其实还存在很多争议,但梅契尼柯夫确实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用乳酸菌来调节肠道菌群,维持肠道健康”这个理念的人。之后日本科学家代田稔开始研究细菌和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在1930年,他成功地分离出了干酪乳杆菌,并命名为“干酪乳杆菌代田株”,这株菌有很强的耐胃酸的能力,它能够活着进入肠道,于是这株菌也就成就了现在大家在市场上看到的非常受欢迎的一款乳酸菌饮品——也就是养乐多(在广东叫益力多,两者是同一个产品,同一个品牌,配方一致。益力多是粤语对这个品牌的发音,养乐多是按照普通话来翻译的)。提到益力多,广东的读者朋友一定对一群头戴浅蓝色防晒帽,身穿浅蓝色工装,踩着浅蓝色自行车载着蓝色箱子卖益力多的阿姨有很深的印象,在如今快递物流配送如此发达的时代,益力多公司还保留了较为传统的配送方式,这个让家庭主妇带着产品走街串巷售卖的方式最早是在1963年的日本发展起来的,战后的日本很多家庭主妇想要帮补家庭但又需要照顾家庭。于是益力多公司结合自己的发展计划开创了“益力多小姐”这种职业去灵活销售自己的产品。在中国的部分城市,益力多公司把这种配送销售方式保留和延续了下来。之后几十年,益生菌的研究和发展在不断推进,终于在200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给“益生菌”下了一个定义:益生菌是一种活的微生物,被足量摄入后对宿主有益。2002年,微生态学界正式宣布:正常的菌群是人体内第十大系统——微生态系统。至此之后,全世界的各类益生菌补充产品快速发展,对人体微生态的研究探索也在不断深入。2012年10月《Nature》杂志发表一篇论文显示,2型糖尿病成为第一个被定义肠道菌群特征的人类慢性疾病。也就是说,代谢综合征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被验证,如今学术界普遍认为肠道微生物与我们大部分的慢性疾病都存在关联。益生菌可以在肠道健康、免疫发育、营养代谢、情绪管理、肝脏疾病、口腔疾病、妇科疾病以及皮肤健康这些方面发挥其益生功效。既然人体菌群平衡能影响多个系统的健康表达,很多人会有疑惑,菌群到底是通过什么机制,通过什么物质来实现了它对代谢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及身体多个方面的调节呢?在《主动健康》中我们提到,菌群系统决定了肠道健康,肠道是人体营养吸收和利用的关键性场所,任何营养的不足或失衡,都会导致全身性疾病发生的可能。而肠道炎症及肠漏症的存在,又是导致免疫系统紊乱、全身多种慢性炎症发生的直接因素,这些慢性炎症最终作用到像胰岛、像中枢神经这些部位,就会导致相应的代谢性疾病和精神类疾病。同时,肠道菌群自身的代谢产物,主要包括短链脂肪酸、功能蛋白、胞外多糖、细菌素、色氨酸、共轭亚油酸等等,这些物质又参与人体不同的生化过程,以不同形式影响多个层面的健康状态。基于科研发现益生菌代谢产物也会影响健康,2021年国际益生菌与益生元科学协会(ISAPP)发布共识声明,正式给后生元做出定义:后生元是指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无生命微生物和/或其成分的制剂,包括菌体片段与代谢产物。如今益生菌产品的研究实践已经拓展到后生元领域。在《主动健康》的第五章我们讲到,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和前置条件,肠道微生物的平衡修复则是逆转胰岛素抵抗的关键性措施之一。因为有益菌能改善肠道菌群的结构,降低肠道通透性,修复肠漏症后,能够直接改善人体循环的内毒素以及降低周身性的炎症,从而最终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另一方面,益生菌的代谢物短链脂肪酸能够诱导GLP-1以及PYY的分泌,通过对胰腺功能以及胰岛素释放的影响,最终降低血糖。GLP-1的全称为胰高血糖素样肽-1,在体内由肠道细胞分泌产生,其功能是刺激人体的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从而达到调节餐后血糖平衡的目的。同时,GLP-1被证实可以抑制胃排空、抑制胃酸分泌和胃蠕动,促进饱腹感,减少食物摄入,因此有助于预防肥胖。最近几年火遍全球的减肥药“司美格鲁肽”的成分就是GLP-1受体激动剂,采用体外注射的方式抑制食欲从而达到减肥目的,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PYY的全称是Peptide YY(也叫做多肽YY),主要由人体肠道细胞分泌产生,不仅可以控制调节食欲、预防肥胖,还可以调节人体肠道中真菌状态,有益人体健康。从以上角度分析,肥胖再次归因于肠道菌群的失衡,本质是身体微生态系统失衡,导致了体内多项代谢紊乱,从而出现各种代谢综合征,包含肥胖和四高,同时其他慢性疾病的风险指数随之升高。因此,要系统性改善身体素质、提高健康质量,肠道微生态平衡系统的修复就是绕不过去的重要内容。
我的新书《主动健康》已经出版发售,这本书是我从业十年的专业浓缩和总结,共21万字(8个章节72小节),书中的内容通俗易懂,适合每一位热爱和追求健康的人阅读。这本书融合了基础营养学、健康管理学、生命科学、功能医学及自然医学的内容,核心目的是提供一套综合系统的、可持续的健康解决方案。购买纸质版《主动健康》可扫下方二维码加我微信,购书后可进入全国书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