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常见慢病--高血压人数已超13亿
文摘
健康
2024-10-21 12:41
广东
高血压是目前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全世界过早死亡最重要的可预防因素。当血液在血管内循环,会对血管壁形成一定的压力,高血压指的是人体的动脉血压持续性升高,这种持续性升高会对血管本身造成损伤,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风险。高血压强调的是血压持续性升高,因为当我们遭遇突然而来的外部应激源,身体的交感神经会支持身体启动“逃跑反应”,这一瞬间血压也会快速升高,但这种升高是暂时性的状态,很快就会恢复常态,因此不能被认为是高血压。慢性疾病之所以被定义为是“进行性疾病”,强调的是慢性疾病本身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表现出症状,在我的新书《主动健康》第三章血液循环系统中有详细描述,正常的血压、血糖和血脂对维持正常的代谢循环有重要的作用,一旦血压异常,就意味着生命的列车在朝着悬崖的方向行进,危害和风险是确定的,但发生的时间是未知的,因此针对所有慢病的症状控制,目的就是延缓和减低风险,而并不能真正治愈疾病。高血压是冠心病、脑血管病、慢性肾脏疾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危险因素,而这些疾病一旦发生,往往都是致命的,因此高血压的治疗,就是减低这些疾病的发作风险。很多人会提出,高血压药物存在多种副作用,但医学本身是一种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策略,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治疗决策本身是基于更低的风险和更高的健康收益。高血压在临床医学中被划分为两类,分别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其中有90-95%为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指的是因为某种疾病如慢性肾脏病、肾动脉狭窄、内分泌疾病或是使用避孕药等因素导致的血压升高,这类高血压会因为病因被消除治愈后,血压恢复正常。但原发性高血压是基于遗传基因叠加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病因复杂不明确的疾病,这类高血压易诊难治,是我们讨论的重点。因为高血压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慢病,控制血压是世界各国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有关高血压诊断的标准讨论也一直持久不绝。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院(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新的高血压指南,将高血压定义和部分人群的降压目标从140/90mmHg降至130/80mmHg,之后业内人士纷纷猜测其他国家是否会仿效。但2018年后,加拿大和欧洲新指南依旧沿用了140/90mmHg的诊断界值。2022年,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和中国医师协会等学术机构共同制定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中,将我国成人高血压诊断界值从140/90mmHg下调为130/80mmHg。当时引起了业内一阵轰动,如果下调高血压诊断标准,中国高血压患者数将由2.45亿增至近5亿,超1/3国人都将成为高血压病患者。之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开发布消息回应:国家未对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调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中确定高血压诊断界值仍为140/90mmHg。这里需要注意,虽然140/90mmHg是诊断高血压的界值,但从及早预防高血压的角度,有几个细节需要额外注意:1、高血压诊断的诊断标准是: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诊室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如果是居家自测,则连续规范测量血压5-7天,平均血压≥135/85mmHg可考虑诊断为高血压,建议就诊。这里面强调了不同测试场景,高血压诊断的标准会有所差异,居家自测的标准更为严格。但也需要提醒,如果自己偶尔测量一次血压,出现偏高的情况,切忌情绪激动过于紧张。我们过去遇到过一些同学,测量一次血压后发现异常,担心自己是高血压,然后不愿意再次测量,持续处于紧张和担心被确诊的焦虑中,这实际上又促进了高血压的形成。2、140/90mmHg是诊断高血压的界值,但当血压为正常高值区间120~139/80~89mmHg时,需要引起警惕,经常测量监控自己的血压。因为正常高值区间虽然为正常值,但属于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实际上就是绿灯到红灯之间的过渡黄灯,风险等级已经很高,当然此时开始采取必要的精准生活方式管理,改善血压的效果会很明显。3、临床医学中有一类高血压被称为是“白大衣高血压”,指的是到了医院,面对医生就容易血压升高,背后的因素可能是因为压力紧张所致,有些人因为条件反射或其他原因,一闻到医院的味道、一见到穿白袍的医生就心里紧张,交感神经启动工作、血管收缩,导致血压上升。如果换到其他地方,甚至换个护士测血压,就没有那么紧张,血压就正常。过去我也采访过一些医生,到了医院就出现紧张的人群比例还真不低。因此作为日常监测血压,采用24小时区间的移动式血压计测量血压方式,会比诊室血压测量要准确许多。4、在我国的高血压分布特点中,首先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同时过去10年出现年轻化趋势。从时间维度,冬季高于夏季。空间分布维度,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发达地区高于欠发达地区,城市高于农村。人群分布男女会有区别,绝经前女性低于男性,绝经后高于男性。5、因为高血压年轻化趋势已经很严重,18岁及以上成人应该定期自我监测血压,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关注自己的血压变化。同时高血压高危人群包括超重或肥胖、高盐饮食习惯、吸烟、长期饮酒、长期精神紧张、体力活动不足、以及血压处于正常高值者(120~139/80~89mmHg),应经常测量自己的血压。当然高血压的发生不可能凭空产生,因为其属于跟生活方式强关联的疾病,一定是某些生活习惯长期出错,导致血压升高成为常态,最后演化成高血压,导致高血压发生的因素,主要包括了以下的5类:1、高钠低钾膳食是导致高血压发生的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针对高血压人群的第一点膳食建议,一定是减低盐摄入的同时,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因为蔬菜水果是最佳的钾来源。身体内部的钠离子主要在细胞外,钾离子主要在细胞内部,两者在浓度上需要保持一定的比例,这就是钠钾平衡--这是体内细胞环境的重要指标,是大脑敏捷思维的起始状态(睡眠的功能之一就是恢复脑内的钠钾平衡),也是正常心脏跳动的“标准工作环境”。如果膳食过量的钠摄入,体内钠离子增加可导致水潴留,从而引起血容量增加,导致高血压,而钾离子有降低血压的作用,“钠钾平衡”对于保持血压平稳具有重要作用。我们生活中的低钠盐就是用氯化钾替代了普通盐中的部分氯化钠,旨在减少钠摄入的同时,适当增加钾的摄入。当然维持钠钾平衡的最佳方式,就是避免过量的盐摄入,控制盐的措施和方法,在我的新书《主动健康》中有详细的技巧汇总。2、超重和肥胖。有研究数据显示,当BMI≥24,即体重处于超重时,高血压危险是正常体重者的3-4倍,患糖尿病危险是正常体重者的2-3倍,当BMI ≥ 28(体重处于肥胖),高血压及糖尿病的风险更高。除体重判定之外,另有一类人属于内脏脂肪过高,表现出腹部肥胖或叫做向心性肥胖,也需要额外警惕。3、过量饮酒。大量饮酒会增加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心率与心脏排血量,所以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对于已经有高血压的人群,大量喝酒后可以使血压进一步升高,增加突发心脑血管意外的危险。4、精神紧张。这类原因往往被忽略,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确实存在着很多容易焦虑、经常紧张和情绪容易激动的人格特质类型。他们会因为外部的不可控或者不确定性,导致自己产生大量的心理活动,俗称内耗,要么是焦虑患得患失、要么是容易激动发脾气,对他人要求极高,经常咄咄逼人,追求完美主义等,这种情绪的产生,会直接促进交感神经的表达,导致血压升高。如果这种情绪模式成为常态,升高血压就成为持续性,过去很多年我们也一直在观察,发现那些高血压患者,大多数情绪和脾气都不好,易怒的性格本身导致精神紧张,是被容易忽略的高血压原因。5、其他危险因素。包括身体激素水平的变化,对女性而言,更年期开始血压会更容易升高,高血压危险度在更年期后高于男性。另外高血压的遗传倾向中,如果父母均患高血压,子女高血压发生率达46%,父母一方患,子女发病率28%,父母正常,子女发病率仅为3%。
我的新书《主动健康》已经出版发售,这本书是我从业十年的专业浓缩和总结,共21万字(8个章节72小节),书中的内容通俗易懂,适合每一位热爱和追求健康的人阅读。这本书融合了基础营养学、健康管理学、生命科学、功能医学及自然医学的内容,核心目的是提供一套综合系统的、可持续的健康解决方案。买书可扫下方二维码加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