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的市场思维VS余承东的产品思维

文摘   健康   2024-04-14 19:17   广东  
▽ 点击下方“营养师王璞关注公众号
不做知识专家 要做生活赢家
国内有一种营销风气很奇怪,就是跟自己的竞争对手去比较、对标、然后在数据数字上碾压对手,无论汽车手机等发布会,都在跟友商较劲,只要我们比友商更好一些,就是我们“遥遥领先”的优势。遥遥领先已经成为华为余承东的口头禅,不过最近传闻任正非不允许余承东再公开说遥遥领先,说一次罚款1万。
最近半个月小米汽车是科技圈最大的热点,所有同行都要蹭蹭小米的流量。diss对手的营销策略不一定高明,但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似乎效果很好。最近发生一件有意思的事,华为终端BG CEO余承东在发布会上diss了一下小米汽车,主要针对的是小米汽车上设计了两个安装手机支架的预留孔位,余总说,不理解小米为什么会这么做,可能是小米对自己的智能驾驶系统不够自信,他们的车机导航不行,所以需要用手机导航,华为因为车机导航强大,根本不需要考虑手机支架。
你永远不要小看了雷军的脑袋,他可是湖北人。雷总当天就在微博上针对余总发言给了回复,他巧妙的说,同行之间的讨论,更有利于产品的进步。随即发了一个针对网友的调查问卷,直接问网友有没有必要在车上配原装手机支架。调查结果匪夷所思,我看到的时候大概有10万人参与,7万多人支持手机支架的设计。
就是这么个事情,无关对错,也没有对错,余总说手机支架真没必要,你可能也觉得没必要,但看了很多网友给雷总的回复,你可能会改变意见,觉得还是有必要。没有标准,这是两种不同的思考方式、或者叫做看待问题的角度。
余承东在华为从基层工程师做到管理层,纯技术出身,看待问题更多是从专业角度分析。雷军虽然学技术,但更多是拥有产品经理的思维。针对余总的调侃,他没有从自己的角度直接分析,而是发个问卷,让网友来回复余总。大家不要忘记了,十多年前小米的第一代手机是如何问世的,当年小米就是要造年轻人的第一台智能手机,所以在产品问世前,在论坛内做了大量的用户调研,这批人也是小米的第一批粉丝和用户。
如果华为代表技术,小米更侧重于营销。我个人的理解,技术企业去做市场,会有更多的不确定性,也会面临更多的摸索和试错,营销型企业就不一样,他们更侧重于先征求或者调研用户的需求,然后反过来去生产能满足用户的产品。技术有更强的生命周期,但营销能打通客户获得用户,能活下来就有机会持续迭代,过去十几年中国互联网企业成功的秘诀,几乎都是腾讯早期的那一套“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我们做健康教育5年,经历的学员特别多。我发现学员也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极致的专业路线,另外一类是市场路线。
专业路线的学员会持续保持学习,累积自己的专业能力,但迟迟不敢投身市场或者实践,我也经常收到这类同学的私信咨询,大都是某些专业上的困惑,我通过简单的解答能协助对方理解一部分,但健康营养学、生命科学是基于生物生命体的一门实践性学科,缺乏了实践经历,在理论的学习中,往往会偏颇不够辩证和多角度分析,我也会鼓励很多同学大胆去做、去参与市场、去亲身实践,但效果一般,他们依旧痴迷于学习钻研,经常会回复我说,要让自己的专业再强一些,再储备一些能力后,看看有合适的机会就去实践运用。这两年我跟很多同学常举一个例子,说唐僧去西天取经,一定不是等条件具备时机成熟才出发,他是先行动起来,几个徒弟都是上路以后才遇到的。希望通过这个故事,让更多学员能学以致用,尽早投身到具体的市场中去。
另一类学员就完全不同,他们更侧重于了解市场所需,然后查漏补缺自己的专业盲点。我甚至遇到好几个同学临时打电话给我请教一些专业问题,说晚点或者明天就要跟客户见面,针对客户的健康方案,有一点点不能理解,希望获得我的帮助。我相信这样从市场倒逼自己学习的方式,效率会更高,且学习的针对性更强,学习的落地实用性也更高。
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因,2022年起,B612健康学院的教学目标和方针就确定为“不做知识专家、要做生活赢家”。因为健康管理学科本质上就是要给生活做服务,提升生活品质、提高生命质量、预防慢性疾病、延长健康寿命。学习目标不是成为某个领域的学者专家,什么问题都懂,理论精通,但难以实操落地,最后自己的生活品质生命质量没有改善,那学习本身只能缓解焦虑,并不能创造实际的价值。
因为不能创造价值,会误认为知识本身值钱,最后市场不买单,学到手的知识难以转化成价值,学不能致用,一切徒劳而已。在过去从业的十年中,我遇到了很多专业的营养师或者健康管理师,大都是专业思维第一,很少能从市场角度去分析用户的真正需求。
前几天,一个多年的朋友跟我发信息,表面上是征求我的意见,实际上是内心已有答案,希望获得我的支持和肯定。她说最近刷抖音,看到了一个很棒的商业模式,就是在写字楼密集区域开一家健康营养餐工作室,以会员制形式拓客,然后给写字楼里的白领做营养搭配的中餐配送。她说疫情后年轻人的健康需求成为了显性需求,人人都希望能吃的更好更健康,她还强调作为上班族,如果附近有一家健康营养餐配送,自己一个月花费3000元以上,都是愿意的,因此这个模式一定可行……问我怎么看。
其实我有很多话想说,但基于只是一般朋友,我简单回复,大概意思就是这个创意已经有一些公司在做了,希望她再多做一些市场调研,不要冲动投资。
健康餐的需求,我不能否认完全是伪需求,但根据我这几年对市场的观察和思考,健康营养餐更多是专业思维思考的结果,脱离了市场的真需求去做分析。如果不相信我的判断,大家可以拭目以待,中国未来的餐饮一定不是越来越健康,更多应该是便携和高效,预制菜市场一定远大于健康营养餐市场,因为预制菜是人性,健康营养往往是反人性的。当然消费者一定有巨大的健康需求,但满足健康需求,需要的是其他尽可能迎合人性的解决方案。
满足人性本质的需求,专业用于服务商业,这个就是市场思维,也是针对大多数专业型选手,在创业或者做项目时,建议调整的思路。

欢迎关注我,一起来聊聊健康…

营养师王璞
不做知识专家 要做生活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