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封面可购买)
老照片:珍藏版.贰拾捌
冯克力 主编
2024年2月
定价:80.00元
山东画报出版社
《老照片》珍藏版是《老照片》单行本的合订版,每四辑单行本合订成一册。此次出版的是贰拾捌,合订了第123辑至第126辑。此次出版,稍有修订。
第123辑至第126辑
内文赏析
一位本土牧师的人生轨迹
陈探月
齐鲁大学的前身登州文会馆,是中国最古老的教会大学。登州文会馆在清末民初培养出了许多人才,其中包括京师大学堂和袁世凯兴建的山东大学堂最早的一批中国教师。但是,最令齐鲁大学的创始人自豪的是登州文会馆1892年的毕业生丁立美。
丁立美(1871—1936),原名立瑂,出生于山东胶州大辛疃,父亲丁启堂是山东最早期的基督徒。丁立美少年时曾在美国长老会传教士郭显德(Hunter Corbett,1835—1920)创办的学校读书。他十三岁时离开家乡远赴登州(今蓬莱),进入美国长老会在登州创办的文会馆求学。在文会馆他受到了学校创始人狄考文夫妇的精心栽培。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eer,1836—1908)的弟弟狄乐播(Robert McCheyne Mateer )在他写的《在华培养品格——狄帮就烈的故事》(Character Building in China, the Life Story of Julie Brown Mateer)一书中讲到,有一次丁立美向狄考文的太太狄帮就烈借钱,她问他干什么用,他说买外衣。狄帮就烈把钱借给了他,但让他帮她养花,慢慢还钱。还有一次狄帮就烈让丁立美到很远的地方去给她的朋友送九百块钱,他到了目的地才发现,她的朋友原来是一位穷困潦倒的残疾华人,深受感动。丁立美称狄帮就烈为他的精神之母。
山东使徒丁立美。图片来自美国长老会宣教总会1910年出版的宣传册(The Board of Foreign Missions of the Presbyterian Church in the U.S.A)。原书现存哥伦比亚大学。
丁立美(前排中)1910年和北京通州华北协和大学(North China Union College Peking)的教师们。图片来自由耶鲁大学神学院保存的富善档案。丁立美左边是高厚德(Howard S. Galt,1872—1948),高厚德所留下的最重要的著作是《中国教育制度史》。后排右一是郭查理(Charles Corbett),郭显德的儿子,后排左二是博晨光(Lucius C. Porter)。照片由美国公理会传教士富善(Chauncey Goodrich,1836—1925)所拍。郭查理曾于1955年写过《山东基督大学》一书。司徒雷登在其回忆录里说,燕京大学的校训“因真理 得自由 以服务”是他跟郭查理和博晨光一起制定的。他们三位都是传教士的后代,而且都出生在中国。
丁立美从文会馆毕业后,在潍县男子小学执教。他还帮助狄帮就烈开办了潍县第一所女子中学。两年后,他回母校教书。他二十六岁时,开始半工半读在校读神学,是接替狄考文当文会馆校长的赫士(Watson McMillan Hayes)的得意门生。1898年毕业后被按立为牧师。
1899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初起。当时被称为义和拳保护神的山东巡抚毓贤官府,将丁立美牧师抓捕入狱,他被笞杖二百下,打得皮开肉绽,但仍拒绝背弃基督教,坚信基督教是救国救民之道。狄考文和赫士请求美国驻烟台领事福勒帮助,福勒又找到刚上任的山东巡抚袁世凯,丁立美在衙门大狱关押了四十天后方被救岀。
义和团运动后,宣教士意识到如果教会的权力不尽早交回华人,国人只会视基督教为外来的宗教,加以抵制,致使基督教终究不能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八国联军入侵和割地赔款,国人民族意识被激发。华人信徒也本着民族主义,渴望教会控制权能够移到华人手中,因此自立教会在中国不断涌现。基督教入华之初信徒素质不高,他们大多只能担任一些辅助教育,在传教方面并不能独当一面。西方传教至二十世纪初,已培养出一批有知识的教徒。二十世纪初,青岛组织自立教会,丁立美成为第一任牧师。
丁立美牧师。图片来自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卫理会资料室(General Commission on Archives and History, United Methodist Church)。
丁立美1911年5月和金陵大学的学生立志传道团的学生合影。图片来自由耶鲁大学神学院保存的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委员会(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档案。
1912年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干事会议部分人员合影。前排右二为丁立美,右一Charls W. Harvey,右三余日章(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右四王正廷(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左二巴乐满(F.S. Broackman,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第二任总干事),左三为中华基督教青年会《青年进步》的主编范子美。图片来自保存在明尼苏达大学的基督教青年会1913年年刊。
与此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教会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也越来越多被商业和政府部门所吸收,教会培养本土传教士的努力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1909年,路思义(Henry Winters Luce )邀请丁立美牧师来广文学堂主领奋兴聚会,说服中国学生加入布道事业,丁立美欣然接受。广文学堂是登州文会馆1904年搬到潍县后的校名。广文学堂于1917年迁到济南,成为齐鲁大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丁立美在山东布道时宣传平等博爱,抨击清政府的封建体制。他对学生的影响力日益增加,致使袁世凯下令悬赏捉拿丁立美。之后,被郭显德称为“山东流放牧师”的丁立美开始了他的全国之旅。他的足迹遍布河北、河南、东北、长江中下游和云南等地。许多充满爱国激情的年轻人从丁立美的言行中受到了启发,选择了“人格救国”的道路。因其布道而献身基督教事业的有著名历史家简又文,妇女教育家、曾国藩的孙女曾宝荪,以及致力于中国本色神学的谢扶雅等人。基督教青年会受其影响,邀请丁立美领导中华学生立志传道团运动。负责这一运动的执行委员会成员还有张伯苓、司徒雷登和王正廷等。基督教青年会称,多少年来传教士梦寐以求的目标由一位年轻华人实现了,成百上千年轻人放弃当官发财的机会,从事基督教的传播和教育事业。
金陵神学院师生合影。第二排右五为丁立美,第三排右一为司徒雷登。图片来自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卫理会资料室。
丁立美牧师(右)和朱立德牧师在福建。照片摄于1911—1913年间。图片来自由耶鲁大学神学院收藏的Ralph Gold档案。
在我们所看到的照片中,丁立美都是身穿中装,保持着国人的本色。随着年长多病,丁立美自1923年起,从福音布道转向神学教育。他曾在山东华北神学院执教八年。
1931年丁立美应美国基督教通圣会牧师陶纯嘏(Celie Troxel,1879—1944)之邀来到天津圣经神学校教书。学校初建时,只有二十几位学生。1935年时学生增倍,租用的校舍已不敷用,学校考虑建永久校园。可是,此时学校理财的东方银行不幸破产,学校的积蓄化为乌有。丁立美经常到天津退休的军火商雍剑秋家里去开查经会。雍剑秋了解到了学校的处境后,决定送给学校价值一万美金的地皮。陶纯嘏后来到美国募捐到了一万多美元,学校于1937年建成。
丁立美于1936年9月22日病逝,葬于天津的英国墓园,身后留下妻子和三个子女。
|
老照片:珍藏版.贰拾捌
冯克力 主编
2024年2月
定价:80.00元
山东画报出版社
(点击封面或文末“阅读原文”可购买)
|
📖
定格历史
收藏记忆
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好友
商业合作或投稿
请发邮件至:laozhaopian1996@163.com
转载:联系后台 | 购书: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