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云志艺术馆素以收藏珍贵老照片而闻名。其中有一批湘南风情照片,颇为罕见,乃为一百二十余年前,由一位叫柏生士的美国人拍摄的。
柏生士(Parsons,William Barclay,1859—1932),美国著名土木工程师。先后任科德角运河设计总工程师、沃思堡和格兰德铁路总工程师。1898年由美国合兴公司(American China Development Co.)委派,以总工程师名义率铁路工程人员来华,测量汉口至广州的地质、地形,为建造粤汉铁路之先驱。其时湖广总督张之洞尤为关注此事,整个考察期间,还特派一支武装卫队全程予以保护。
这位相貌儒雅的瘦高个子美国人作为总工程师,率领一队美国同行,携带大量测绘器材,或乘船,或徒步,风尘仆仆,翻山越岭,用了一年多时间,跋涉近两千公里,详细考察了当时鄂、湘、粤三省的地形、地貌、地质、路桥等现状,为建设中国的粤汉铁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尤为难得的是,柏生士沿途还亲自拍摄了大量风土人情、城镇村舍等照片,这批珍贵的湘南风情照片亦包含其中。
考察完成之后未过两年(1900年),柏生士便出版了《一位美国工程师的中国行纪》一书,可见他对此次考察是何等重视。
“这次旅程既有其有趣的一面,也不乏艰难困苦,并有着相当大的个人风险。”在书中,柏生士印象深刻地写道,并且认为在为期一年多的艰苦考察中最富于挑战的部分,是在湖南省境内。“测量过程中途经的地区尤其令我感兴趣,因为我们穿越了湖南,这个中国最不为外人所知的省份,并借此机会——也获得官方的认可——得以进入长沙,这个至今尚未对外国人开放的中国大城市。”
衡州府书院(即衡阳石鼓书院)
位于衡阳城外蒸水与湘江汇合处,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始建于唐元和五年(810),抗战时期毁于日军炮火,2006年重建。
耒阳淝江书院,耒水
淝江书院尚存。耒水,衡阳地区第二大河流,亦是湘江最长的支流,总长453公里。风景秀丽,素有“赛漓江”之称。
大门沟附近的激流
大门沟地名待考,推测应处于耒水一拐弯处。江心小洲岸边泊有渔舟。成群的帆船破浪乘风,片片远去,古意盎然。此等景致不可复得矣。
永兴县观音岩
始建于盛唐时期,坐落在耒水上游的悬崖陡壁之上。前临深流,上顶石峰,两侧岩石峥嵘,巍峨挺拔。
去郴州路上,向北拍摄
一条小路蜿蜒至山下。有数位农人扛着木料走近,可能是往山间去盖幢小屋吧。湘南多丘陵,想必山也不会太高。极目远眺,阡陌纵横,山林葱秀。
确实,在当时清帝国的十八个省份中,湖南属最排外的省份,且是唯一从未有过外国人来进行考察,亦未在地图上作出标示的省份。在柏生士访问中国之前,已经有不少外国人对考察湖南做出过诸般努力,却无一例外地碰了钉子。可以这样说,柏生士是第一个打着小国旗进入湖南境内进行正式考察的美国人。并且中国铁路总公司督办大臣盛宣怀还特地派他的顾问工程师里奇,以及两位在美国留过学的秘书吴应科和罗国瑞随行。因此,柏生士这次考察,进行得相对全面与深入。这在《一位美国工程师的中国行纪》一书亦能明显感受得到。
再让我们来看看云志艺术馆收藏的这批珍贵的湘南风情照片吧。
折岭关,向北拍摄
位于郴州与宜章之间,乃耒水和北江西源武水之分水岭。为毛泽东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中的五岭之一,向为湘粤之间的重要通道。后粵汉铁路通过其东侧。
苏仙岭附近,1173导线点,向北拍摄
位于郴州地界,有“天下第十八福地”之誉。此照片拍摄于苏仙岭某村口,大晴天,有小孩在土砖墙下晒太阳。左侧建筑有飞檐和立柱,正前方还有块空坪,看去像座戏台。
宜章,向南拍摄
俯拍。右下方近景乃一座规模较大的三进庙宇。按型制,居中者应为大雄宝殿,左右两侧还有厢房。右前方远景屋宇众多,鳞次栉比,应该是宜章县城吧。再远眺,即为广东省地面了。
大滩,桂水
大滩,隶属桂阳县桥市乡。《水经注·钟水》:“桂水出桂阳县北界山,山壁高耸,三面特峻,石泉悬注,瀑布而下。北径南平县,而东北流届钟亭,右会钟水,通为桂水也。”
这批照片共计六十余张,均附有英文地名或简略的方位记载。即便仅从纯粹的风光照片而言,几乎每张都堪称佳作,更何况历经一百二十余年的沧桑以后,大多照片中的景象如今早已面目全非,甚至已不复存在。稍有遗憾的是,所藏照片缺少从鄂入湘至岳阳、长沙、株洲等重要节点及延伸地段的内容,仅从衡阳起往南至宜章地段,接近广东止。缺少的部分,只能暂付阙如了。
但即便从衡阳往南至与广东交界处,亦有三百多公里路程,基本涵括了湖南南部所有地区。且绝大部分照片乃是沿水路拍摄,沿途风貌,尽收眼底,颇具湘南风情特色。囿于篇幅,且选其中若干张照片与读者诸君共赏。
宜章,向西拍摄
地道的湖南古典农村风貌。收割后的稻田里,有马匹在吃稻茬。整洁的青砖黑瓦农舍,树上的鸟窝,显得宁静而且安详,毫无凋敝气象。远景为起伏的丘陵。
作为一名接受过系统专业训练的土木工程师,柏生士勘测确定了最初的粤汉铁路的路线。尤其在湖南境内勘测的路线——今天被称为“柏生氏线”,为中国后来的铁路建设留下了宝贵的资料。柏生士还找到了当时南岭山脉上更低的隘口,亦即“柏生氏山口”,使得后来翻山越岭的村民省去了不少时间与脚力。
在湘粤交界处,柏生士告别湖南之时竟有些恋恋不舍。虽然在穿越它的旅途中曾经忧心忡忡,但事实上,他一路都受到了官方与百姓宽厚的礼遇。
(请旋转屏幕查看)
宜章古城全景
这是一张极为珍贵的全景照片,由三张照片拼接而成。推测应为一百二十年前的宜章古城。举目看去,主城区似为城墙环抱。城里城外屋舍俨然,错落有致,一派太平景象。城外远处绵延起伏的山上,竟然有两座宝塔。郊外四处都是收割后的稻田——那一年,但愿是丰年吧!
深入湖南腹地的考察,亦让柏生士看到了湘省的巨大价值。仅湘南地区,沿规划的铁路线三百多公里长、一百多公里宽的地底下,蕴藏着三条甚或更多的煤矿脉。柏生士在他的《一位美国工程师的中国行纪》一书写道:“只要我们稍稍展开想象的翅膀,就能看到在未来,满载着乌煤的火车隆隆地往北驶去,为将在华中地区建造的高炉和纺织厂提供动力,将矿石炼成金属,或将棉花、羊毛和大麻之类的原料制成贸易商品;我们还能看到满载的列车南下驶往广州或香港,为各国的轮船提供蒸汽,把其他国家的优质产品运到中国,把中国的茶叶和丝绸运往世界各地。”
然而令人不无遗憾与伤感的是,一百二十年前柏生士镜头里的湘南风貌,那些宁静且安详的山水与田园风光,而今安在?
(照片由云志艺术馆提供)
|
以上图文选自《老照片》第140辑
湘南风情今何在
文图 | 王平
冯克力 主编
2021年12月 山东画报出版社
(点击封面或文末“阅读原文”可购买)
|
OLD PHOTOS
📖
定格历史
收藏记忆
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好友
商业合作或投稿
请发邮件至:laozhaopian1996@163.com
转载:联系后台 | 购书: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