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道,为袁世凯当政期间所立,比现在的济南市范围要大,包括历城、章丘、邹平、泰安等二十七个县。济南道第一任道尹祝芾,1914年5月23日就任,任职地点位于原明清贡院。贡院,是古代地方乡试的考场,后改成山东提学使官署,民国后,变成济南道公署(即现在山东省人民政府大院东)。祝芾于1914年11月20日辞职,接替他成为济南第二任道尹的,就是陈懋鼎。
陈懋鼎(18701940),字征宇,福建闽侯人,出身于福州七大家族之一的陈氏名门,他的大伯父,即有“末代帝师”之称的陈宝琛。陈懋鼎年幼即被视为神童,十九岁考取举人,二十岁又得中进士,自此进京为官,先后担任内阁中书、外务部参议、驻英国公使二等参赞、驻西班牙公使一等参赞、储才馆代理馆长、资政院议员。中华民国成立,陈懋鼎又出任外交部参事兼秘书长、金陵关监督兼江宁交涉员。1914年底,考虑到日本侵略的魔爪伸向我渤海湾,山东省局面越来越复杂,急需中央大员,以及熟稔国际关系的官员坐镇指挥;故而,外交总长孙宝琦极力推荐在英国即已相识的陈懋鼎,来济南担任道尹一职。
图1 1918年的陈懋鼎。左起依次为:姨太太星姬、陈懋鼎三子(不久夭折)、次子陈统
1914年12月18日,陈懋鼎来济南上任后,曾给父亲陈宝瑨写过一封家书,详细描述此次任职的经过。信中道:
父亲大人座前敬禀者:
儿被济南道尹之命,因觐见时,大总统催行甚急,故领凭未及十日既行出京,于十二月八日到济,十日接印,而高荫午适于是日来署,署中掾属即时组织成立。日来清理接管案卷,拜客见客,加以日本公使过境,随同将军巡按接待,殊少暇晷。兹行既匆促,只得轻装先发,大约一月后才能接眷。此次量移,实出意外,首道本极剧要,现值胶济铁路被占,外交更棘,政府意欲令兼山东交涉员。儿正极力摆脱,如得不兼方为幸事。道署乃旧时贡院之一部,分地极宽廓,房屋亦齐整可居,与大明湖相去甚近。今年春间曾与林畏庐、陈任先、林宰平四人登岱谒林,顺道游湖,一宿而去,竟如预兆。
陈懋鼎说,这次任命非常突然,自己一点准备也没有,尤其面临日军侵占胶济铁路,引发一系列外交事端,会有许多棘手问题等待解决。而且,听说上面还要让自己兼任山东交涉员,处理发生在山东境内一切涉外事宜,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他正想法推辞,“如得不兼方为幸事”。信中,陈懋鼎还说了他办公的公署,“乃旧时贡院之一部”,“与大明湖相去甚近”。并由此忆起1914年春,他和林纾、陈箓、林宰平四人,一起到泰山、大明湖游玩,晚上就住在济南道公署的情景。回京后,林纾还写下了那篇有名的《明湖泛雨记》。
林纾,是中国近代翻译大家,平生翻译超过一百八十余种外国作品,有“译界之王”之美誉。林纾与陈懋鼎很早就认识,按林纾所说:“余与征宇世父橘翁过从无虚日。橘翁辈行高,实吾师偶斋先生之友”。橘翁,即陈懋鼎父亲陈宝瑨,与林纾同为福建闽侯人,又同在京城为官,故此,林纾与其子陈懋鼎也相识甚密。林纾虽比陈懋鼎年长十八岁,却始终以兄弟相称,“余虽笃老,与征宇固兄弟也”,可见感情非同一般。
那次游历大明湖,陈懋鼎还见到先祖陈景亮做山东盐运使时,于咸丰十年(1860)重修历下亭后撰文,并由书法家何绍基书写的《重修历下亭记》,就镌刻在历下亭长廊的北墙上。
没想到半年后,陈懋鼎又一次来到大明湖畔,只不过他不是以游人,而是以济南道道尹的身份来到这里。
图2 左起依次为:陈缇、陈绚、冯湘涛、陈怀英、陈统。摄于20世纪20年代末
陈懋鼎上任前,林纾把自己画的一幅《岱游图》赠给他,还写了一篇四百字的《送陈征宇之官济南序》,其中不乏勉励寄托之语:“吾知征宇此行,其难同于任先(林宰平)也。属闻官中言,哈克图之议垂成,天或相吾国而成任先之功。今征宇所学所志同于任先,其调洽济南之事,天或不至右任先而左吾征宇也”。言谈之中,对陈懋鼎此行充满乐观,并祈愿他“洽吾邻,使之无竟,俾济南民庶得一日之安”。最后更是约定,“明年春融雪消,任先归期,余将重约宰平续泰山之游,则征宇为东道主人,不为客矣”。待到来年春暖花开,那时陈箓也会从恰克图凯旋,我会约上林宰平,咱们四人再去续写游历的新篇章;到那时,你是地地道道的东道主,长在喉咙里的巨瘿已割去,我们可以痛痛快快领略春天的泰山画卷啦!
可是,他们这些美好愿望能实现吗?
陈懋鼎在济南为官时间不长,满打满算只有半年多,在这短暂的时间里,他干得并不舒心。原因无他,只因当时日军猖獗,假借接管德国在山东的利益为名,不断骚扰我国领土,侵吞青岛,霸占胶济铁路线,打死打伤我无辜百姓。他却束手无策,无能为力,胶东半岛设有大量盐场,是我国著名的盐产地,各盐场凭盐商持有的特许证,方能运销。日本人对这块产业早就垂涎欲滴,他们拿不到正规特许证,就自己圈出盐场,私自将这些盐偷偷运往日本国内。1915年4月13日,日本商人又将从青岛运来的私盐在昌乐火车站卸货。陈懋鼎得到消息,找到日本宪兵队队长,要求把这些私盐即刻运回,否则全数没收。日本人表面答应,可等陈懋鼎一走,就私自在当地分批售卖。为此,陈懋鼎“曾向驻济南日本领事提出,为专查私盐,中方委派缉私委员在胶济铁路沿线各站和列车上随地侦察,日领事一再辩驳,不予认可”。结果,日商走私盐业的活动,始终没有中断。
这段经历,让陈懋鼎彻底看清日本人的伎俩,那些表面知书达理的驻华外交官,实际和耀武扬威的日本宪兵队是一丘之貉。这些话,他不能跟别人说,只能跟他的心腹兼亲戚、在济南道公署任职的高荫午说:“外台旧德那忍述,明湖秋风空复情。一场拙计足牵累,不尔曷贵求友生”。更重要的是,是年5月9日,袁世凯瞒着外交部,与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签署了卖国求荣的“二十一条”,激起全国人民义愤,各省市纷纷掀起抵制日货的高潮,济南更是抗议和反对声浪不断。陈懋鼎感觉已无力再扮演交涉员角色,遂向外交部提请辞呈。1915年7月30日,上峰同意陈懋鼎返回北京,改由支持袁世凯称帝的康有为女婿杨庆筠,继任济南道道尹。
陈懋鼎在济南为官是失败的,但济南这座城市,还是给陈懋鼎留下很多美好印象。盐运使公署后面,乾隆年间被誉为“园中十景”的也可园;位于财政厅西园(即珍珠公园),据说为宋代八大家曾巩手植的两株海棠树,盛开的娇美鲜艳的花朵,都让陈懋鼎流连忘返,写下许多赞美的诗句。次年,高荫午要前往江西,陈懋鼎在寄给他的诗中,几次提到过去的难忘经历:“济泺出地百道乳,鹊华夹河两点眉。我固浮屠爱三宿,君亦胡贾留移时。柳园列坐倘无恙,水亭阅肆曾不疲。梦中相亲独明湖,宁望去后有见思”。
诗中对济南,对大明湖充满深深留恋。
陈懋鼎回京后,因为所谓办事不力,袁世凯没让他再担任任何职务,只给了一个参政院参事的虚职。袁世凯死后,他才重新受到重用,陆续出任国务院秘书、外交部顾问、第二届国会议员、厦门道道尹兼交涉员;后于1923年因病辞官,过起隐居生活。
图3 陈怀英。摄于20世纪20年代末
陈懋鼎是清末民初的外交官、诗人、学者,他是第一个把大仲马小说《基度山伯爵》(中文名《岛雄记》)翻译到中国来的人;同时,他对《易经》也有独到深入的研究,撰有《修三居士易稿》;论起诗歌,他更是被誉为“同光体”后劲诗人之一,许多首诗当时就传诵于世。除此之外,陈懋鼎对家庭教育也颇为重视,他共生有二子二女,长子陈怀英(字彦伦)、次子陈统(字彦文)、长女陈绚、次女陈缇;他很早就把福州名宿冯湘涛先生,请到家里当私塾老师,“馆吾家为诸儿师,垂二十年”。结果,这四个孩子都很有出息。
长子陈怀英,是陈懋鼎在担任驻英参赞时,夫人在伦敦怀上的,故取名“怀英”。这个孩子寄托了陈懋鼎很大希望,他先是在中国大学西语系毕业,后又考取燕京大学社会系研究生,是个多才多艺的年轻人。他精通世界语,加入过蔡元培的世界语学会;耍得一手好剑,喜欢养鸽子,还会写诗词,弹古琴,他会弹长度仅次于《广陵散》的古曲《秋鸿》,为此,还得到著名词人兼古琴家何振岱的赞赏。只可惜,在他二十五岁时,突然因为一场破伤风不治身亡,英年早逝。
幸好此前,他娶得福州名门之后何端宜为妻,并诞下一女,就是我的母亲陈彬,她也是陈怀英留存于世的唯一骨血。
图4 何端宜与笔者母亲陈彬。摄于20世纪20年代末
图5 陈宝瑨继室谢氏与陈统。摄于20世纪30年代
次子陈统,为陈懋鼎姨太太所生,考取了中国大学历史系,接着又考上燕京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拜在著名史家邓之诚门下。他治学严谨,勤奋用功,上学期间,就写出《慧远大师年谱》《汉代著述未入艺文志考》《唐人著述考》等一系列文章。尤其是《慧远大师年谱》一文,被登在燕京大学的《史学年报》,现已被北京图书馆作为珍本收藏,成为许多慧远大师研究者的必读之作。同样不幸的是,他在读研究生期间因病去世,邓之诚教授知道后非常伤心,曾拿他与孔子手下的爱徒“颜渊”相提并论。
图6 左起依次为:姚大湘、陈绚、姚大良、姚从吾。摄于20世纪40年代末
图7 陈缇。摄于20世纪30年代
图8 朱士嘉和朱祖威。摄于20世纪30年代
长女陈绚,是京师第一所女子学校“女子两等小学堂”的女学生,可以说是开“西风东渐”文化风气之先的人,后考取燕京大学哲学系,能诗擅文,曾先后与罗香林、吴宓两位大学者交往,后经吴宓介绍,和另一位同样优秀的历史学家姚从吾结成伉俪,相爱相伴一生,生有两个孩子姚大湘、姚大良。
次女陈缇,为陈懋鼎姨太太所生,自幼喜欢绘画,北华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在校期间,结识了在燕京大学图书馆担任中文编目组主任的朱士嘉,后在邓之诚教授见证下,两人结婚,生有四个孩子,其中一子夭折。幸存下来的三个孩子朱祖钰、朱祖威、朱祖成,以朱祖威成就最大,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北京集邮协会副会长,是有名的集邮家。至于朱士嘉,全面抗战爆发之前就留学美国,学成回来后成为我国著名的方志学家,是我国地方史志创立者之一。
(图片除图2、图3外,均由国家博物馆赵立先生提供)
|
以上图文选自《老照片》第147辑
济南道道尹陈懋鼎
文图 | 代明
冯克力 主编
2023年2月 山东画报出版社
(点击封面或文末“阅读原文”可购买)
|
OLD PHOTOS
📖
定格历史
收藏记忆
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好友
商业合作或投稿
请发邮件至:laozhaopian1996@163.com
转载:联系后台 | 购书: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