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让牛(1927—2008),1945年1月出席晋察冀边区太岳区群英大会,被评为太岳区一等劳动英雄。时年十八岁。
一、十六岁的种地能手
胡让牛,原是河南延津人,自幼家境非常贫寒。母亲在家里纺线织布,父亲出门给人做短工,哥哥拾柴拾粪,一个姐姐已出嫁,还有两个幼小的妹妹。胡让牛九岁时,父亲去修铁路死在外边。1938年,国民政府为阻挡日军炸开黄河花园口,她的家被大水淹了。生活无计中,母亲就把二妹妹卖了,带着三妹妹改了嫁。而胡让牛由哥哥做主,被卖给了山西沁源县叫王胖牛的男人。
王胖牛原想是把胡让牛当闺女养着,但没过两年,王胖牛就病死了。1940年冬,王胖牛的弟弟又把不满十四岁的胡让牛卖到骡子岭(也作罗则岭)上的刘家,卖了两担五斗杂粮和一百块钱。收养胡让牛的刘家老两口共有七十亩山坡地、四个窑洞、两头大牲口,还有一头小牛、一头驴子,当时日子还算过得去。谁承想,1941年,日军在“扫荡”中抢走了家里仅有的口粮,老两口的生活重担一下子就落在了胡让牛身上。她每天不是学纺织,就是在地里学种庄稼。到1943年,十六岁的胡让牛长成高个子,干起活来有股蛮劲儿。
图1 胡让牛和丈夫刘景超与大女儿。1952年摄于云南大理
胡让牛辞了喂牛的小工自己干,单单夜里给牲口添料就要起来几回,但她坚持了下来,把牛喂得饱饱的。而且胡让牛会使牲口,耕地在天不亮就出工,到晌午太热了就和牲口一起下工,到半后晌凉快的时候再下地,这样牲口就不容易生病。为响应根据地政府“多犁多锄多上粪”的生产号召,心灵手巧的胡让牛学会用多种方法积粪,总结出了一套熏松毛毛粪的办法:先把松毛毛堆成一堆,周围再堆上些土,用火点着,上面再盖上层土,只冒烟就行了。6月间,她割了五千斤蒿草,都沤了松毛毛粪压在田里。收麦后,她就准备卧羊搞粪,把羊赶到地里卧了三天,又上了七百担松毛粪,胡让牛的地真是肥透了!
胡让牛干完了自家的活,就去帮助抗属家犁地。胡让牛给抗属寡妇家种的三亩谷,不光犁得好,还仅用了半升种子,人们都说她种稀了,谁知长出来却不稠不稀。那时,路上来往的行人都说,看见地里摇耧干活的胡让牛,挽着裤角,戴个草帽子,都以为是个男人,可是听到喊牲口的声音,才听出是个女人。
二、村里的农业生产带头人
1944年,胡让牛秘密入党,她的入党介绍人是村长。也是这一年,胡让牛耕种了四十亩秋地,共打了十二担谷、八担豆子、六担玉茭、三担糜黍、五斗荞麦、三百个南瓜、十二担山药蛋、十担白萝卜、二十斤葱、六斗麻籽、八担蔓菁,还晾了十斤烟叶。从这些农作物的品种来看,就知道胡让牛多么重视种植品种的搭配与调剂,所以她家的生活过得好。
这一年收罢秋,闲不住的胡让牛想到:要用二斗玉茭才换一斤盐,吃盐真是太贵了。要是做点买卖赚点盐,就省钱多了。胡让牛说干就干,她就做了些豆腐和豆腐菜,去王勇(集镇的名字)赶集,一下子就赚了五百块钱。一年买盐的钱有了,家里还添了一些生活用品。南石村的人看着都眼馋,编了个顺口溜说:“胡让牛,王八蛋,百件干(什么都敢想敢做的意思)。”
那一年,根据地政府号召百姓捐献抗战粮,胡让牛就捐献了二斗粮食。当时,南石村的老百姓还都很穷,都不愿捐粮。在村公所开会时,胡让牛带头发言:“今年政府号召生产,鼓励生产,从前不生产,受饿谁管你们哩?现在开一亩荒,政府就给二斤小米,你们知道不知道,一亩地打下七八斗粮食,五亩地要打多少粮食!你们吃着政府给的小米,咋能不捐抗战粮!我是个女人还献二斗粮食哩!”一句话说得男人们都说:“不要说了,不要说了!”于是你说“我献三斗”,他说“我献五斗”,一下子南石村就献了一百多担粮。
图2 胡让牛与丈夫刘景超和两个儿女。1954年摄于云南大理
1945年1月1日至23日,太岳区在士敏县郑庄(今属沁水县)举行首届全区群英代表大会及战绩、生产成果展览大会。大会评选出全区杀敌英雄三十三名、劳动英雄五十二名、模范工作者十三名,其中,胡让牛以突出的农业生产成绩和突出的政治表现,被太岳区群英大会评为全区一等劳动英雄。大会期间,胡让牛披红戴花,坐在主席台上领受了根据地政府的表彰。大会奖给她锦旗一面、驴一头、香皂一块、笆梳一个,以表彰她的英雄事迹。
会后,根据地的新闻工作者采访了这位只有十八岁的青年女性,《新华日报》(北岳版)用很大的篇幅报道了胡让牛的事迹,根据地的绿茵剧团将她的光荣事迹编成了秧歌剧到处演唱。一时间,随着节奏分明的秧歌曲调,胡让牛的名字传遍了整个沁源县。
这次表彰大会结束后,胡让牛马上制订了1945年的生产计划:一、买十亩平地,种二亩棉花,保证把借的一斤金皇后玉菱子都种上,种半亩花生;二、保证再增十只鸡(现有九只);三、开十亩荒地,试验熬盐,每亩地上够四十担粪;四、组织农业互助组和纺织互助组;五、改造五个二流子,叫他们开三十亩荒地。
随着胡让牛在沁源县的影响越来越大,她的模范带头作用就更加突出。1947年10月23日《新华日报》(太岳版)以“在女英雄胡让牛领导下鹿儿回等村开始秋刹,姚壁村组织老人犁地小组”为题,做了如下报道:“上湾、鹿儿回等村三个互助组九十五人,已分别在女劳动英雄胡让牛等领导下,从十月五日起,五天内已将全村六百多亩谷子割完,现已开始秋刹地。……如天不下雨,二十天即可全部犁完。”
三、沁源围困战中的女英雄
1942年11月,太岳军区正式发出“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依靠广大群众,广泛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实行长期围困,战胜敌人”的命令,长达两年半的沁源围困战打响。
在这个时期,胡让牛不仅抓紧生产、多打粮食支援前线、帮助军烈属耕种,还亲自制造石雷,并把石雷运送到前线。为此,沁源当地的文艺工作者把胡让牛的事迹改编成快板书和秧歌,到处传唱。书云:“第一区的南石村,罗则岭(骡子岭)上女英雄。带领妇女把石雷送,吃苦耐劳传美名。两人一颗抬不动,她抬上两颗一溜风。这个女人叫一什,胡让牛谁人不知情。”
也就是在抗战最艰苦的日子里,胡让牛结识了丈夫、战斗英雄刘景超。刘景超当时是一名连指导员,他是孤儿,童年时寄养在山西姨妈家里。十一岁时,刘景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和阎锡山合作发起的山西省群众性的抗日救亡组织“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下属的青年决死队,该组织以“铲除汉奸、武装抗敌、牺牲救国”为宗旨。后来,青年决死队被八路军整体收编。在山西屯留与日军的一次战斗中,刘景超背部中弹,伤及肺部,就在沁源一带养伤的过程中,刘景超与胡让牛相识。经组织介绍并批准,二人组成了革命家庭。
图3 “文革”时期的胡让牛和儿女们
194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创办了一所女子大学(简称二野女大)。二野女大校址分布于河南巩县、偃师、新郑等地区,由总校和一、三、四、五等四个分校组成,先后共集中万余名妇女干部、家属儿童,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学习生活。胡让牛光荣地加入了二野女大。在回忆录《二野女大: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女子大学的光辉历程》中,有这样一段记录:“在二中队学员胡爱珍(又名胡让牛,是太岳区有名的女劳动模范)经常给住院老乡担水、抬水。有一次她买石板,已按价给了钱,走了好远,商贩追来说,卖时把价钱说错了,少要了两毛钱,她就按数补给了老乡,并做了解释。有一次打了老乡的碗,赔钱时老乡再三不要,她就送给老乡一个新短裤,以进行补偿。这位同志一贯注意群众纪律。”
1950年初,胡让牛随丈夫刘景超所在的十四军一起南下,参加解放大西南的战争。十四军当时驻扎在云南大理一带,在那里的照相馆里,身穿军装的胡让牛和时任营教导员的刘景超与儿女们,多次照相。后来刘景超转业到地方工作,胡让牛也随之回到河南洛阳。1963年3月,刘景超因体内的弹片引发了肺部严重感染而去世,时年三十八岁。胡让牛一直定居在洛阳,一人抚养着五个子女,直到2008年去世。胡让牛去世后,洛阳市举办了隆重的追悼仪式,后经批准,胡让牛刘景超夫妻二人合葬于洛阳市烈士陵园。
|
以上图文选自《老照片》第140辑
女劳动英雄胡让牛
文图 | 韩震
冯克力 主编
2021年12月 山东画报出版社
(点击封面或文末“阅读原文”可购买)
|
OLD PHOTOS
📖
定格历史
收藏记忆
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好友
商业合作或投稿
请发邮件至:laozhaopian1996@163.com
转载:联系后台 | 购书: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