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严余刚
单位:衢州市中医院检验科
喜欢趴窝的成熟粒细胞也不是一直不变的,在某些生理或病理情况下,两池的动态平衡就会被打破,从而导致计数结果出现大幅度波动,并影响各类型白细胞的比例。
案例经过
9月7日下午,同事发现一患者的白细胞计数结果为0.8×109/L,属于危急值,立即报告临床医生,询问病人情况。
查阅病例,9月7日早上,患者以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加重入院,否认其他血液病史。然后我们发现,除了白细胞的变化,其他指标也出现明显变化:各类炎症指标(如超敏CRP、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等)都大幅度上升。初步怀疑,应该是感染引起的白细胞一过性降低。也符合慢性肾病易于感染的特点。
病毒感染?不符合血象,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还是很高的;细菌感染?印象中白细胞应该上升的哇。于是我们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希望找到原因。
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机制主要有:1. 中性粒细胞增殖和成熟障碍,对照早上的结果WBC 9.2,显然不是这个原因;2. 在血液或组织中消耗或破坏过多;3. 中性粒细胞分布异常。对照2和3,可能是炎症风暴导致白细胞异常降低。
在此期间,病人还做了细菌培养,初步报告阳性并报危急值。后鉴定为大量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中量肺炎克雷伯菌及少量金黄色葡萄球菌。也验证了病人白细胞的异常变化与细菌感染有关。
然后我们把9月7日到9月9日的血常规及炎症相关指标结果做了总结,如下:
从表格中我们发现患者的白细胞及炎症指标都呈大幅度增长。看出9月7日下午的白细胞结果应该处于感染的加重期,白细胞一次性消耗过多。
另外还有一奇怪现象——血小板也在急剧减少。查阅文献得知为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SAT)。在脓毒症发生时,由于多种炎症介质可以激活凝血系统,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继而血小板被大量消耗,外周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此外,感染时细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免疫途径激活补体破坏血小板,也可造成血小板减少。
案例总结
人在剧烈运动、恐惧和情绪激动时,白细胞会显著增多(可达35×109/L),刺激停止后则较快恢复到原有水平。
反应性增高
包括急性感染;各类炎症(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支气管炎、肾炎、皮炎、结肠炎等);组织损伤(严重外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血细胞破坏(严重血管内溶血);恶性肿瘤、急性中毒等。
异常增生性增多
包括白血病,常见于急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MPD(为一组多功能干细胞病变引起的疾病)。
白细胞计数减少
包括病毒、革兰阴性菌、某些原虫感染等;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PNH、非白血性白血病、骨髓转移癌、巨幼细胞性贫血等);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病(ITP、AIHA、SLE、新生儿同种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为了方便全国各地的检验人交流,我们特别成立了检验医学网全国交流群。欢迎您的加入,与大咖对话,分享经验和见解!因微信群超过200人后无法扫码进群,大家可以添加检验医学网编辑个人微信,编辑将邀请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