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至0.8!“消失”的白细胞究竟去了哪?

健康   2024-12-17 15:30   山东  


作者:严余刚

单位:衢州市中医院检验科



外周血液白细胞起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HSC),分化成熟后释放入外周血,并根据不同的发育阶段和作用分为:分裂池、成熟池、贮存池、循环池、边缘池。其中,进入外周血的成熟粒细胞有一部分比较“勤快”,参与血液循环,为循环池;另一部分成熟粒细胞比较“懒”,平时都喜欢趴窝(微静脉血管壁),为边缘池。所以平时的绩效考核(计数结果)仅仅反映循环池的粒细胞数量变化。


喜欢趴窝的成熟粒细胞也不是一直不变的,在某些生理或病理情况下,两池的动态平衡就会被打破,从而导致计数结果出现大幅度波动,并影响各类型白细胞的比例。



案例经过




9月7日下午,同事发现一患者的白细胞计数结果为0.8×109/L,属于危急值,立即报告临床医生,询问病人情况。

 

  
临床医生反馈,该患者早上和下午的白细胞计数结果相差太大,表示怀疑。

面对质疑,我们把早上、下午的标本用同实验室不同仪器进行复测,然后手工再次镜检复核,结果显示同一标本两次结果无差异,镜下白细胞很少


当天质控在控;联系临床护士,确定没有抽错血或者输液时同侧抽血。那么问题来了,“消失”的白细胞去哪了嘞?


案例分析



查阅病例,9月7日早上,患者以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加重入院,否认其他血液病史。然后我们发现,除了白细胞的变化,其他指标也出现明显变化:各类炎症指标(如超敏CRP、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等)都大幅度上升。初步怀疑,应该是感染引起的白细胞一过性降低。也符合慢性肾病易于感染的特点。


病毒感染?不符合血象,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还是很高的;细菌感染?印象中白细胞应该上升的哇。于是我们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希望找到原因。


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机制主要有:1. 中性粒细胞增殖和成熟障碍,对照早上的结果WBC 9.2,显然不是这个原因;2. 在血液或组织中消耗或破坏过多;3. 中性粒细胞分布异常。对照2和3,可能是炎症风暴导致白细胞异常降低。


在此期间,病人还做了细菌培养,初步报告阳性并报危急值。后鉴定为大量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中量肺炎克雷伯菌及少量金黄色葡萄球菌。也验证了病人白细胞的异常变化与细菌感染有关。


 

然后我们把9月7日到9月9日的血常规及炎症相关指标结果做了总结,如下:


 

从表格中我们发现患者的白细胞及炎症指标都呈大幅度增长。看出9月7日下午的白细胞结果应该处于感染的加重期,白细胞一次性消耗过多。


另外还有一奇怪现象——血小板也在急剧减少。查阅文献得知为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SAT)。在脓毒症发生时,由于多种炎症介质可以激活凝血系统,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继而血小板被大量消耗,外周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此外,感染时细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免疫途径激活补体破坏血小板,也可造成血小板减少。



案例总结




严重细菌感染时,白细胞作为人体的“守卫卫士”最先迎敌,但一下子面对如此多的“入侵者”,纵然个个身经百战,也寡不敌众,战斗减员严重,“友军”又迟迟不到,就会出现上述案例的情况。

那说好的“友军”呢?原来在战斗打响(严重感染)前,哨兵1号、2号(超敏CRP、PCT)还没来得及发出警报。在敌军释放的特遣队(补体介导或内毒素)作用下,大量预备队(中性粒细胞)从循环血液转移至毛细血管,并粘附与管壁内皮细胞,总部(骨髓)中的白细胞不能及时的释放到外周血,就会出现循环池内白细胞数量急剧下降的情况,达到了危急值的标准。出现这种情况,患者预后一般都较差。

笔者查阅了一些文献、课本资料,就血常规中白细胞波动变化的原因进行简单分析:


生理性


人在剧烈运动、恐惧和情绪激动时,白细胞会显著增多(可达35×109/L),刺激停止后则较快恢复到原有水平。

 


病理性


  • 反应性增高


包括急性感染;各类炎症(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支气管炎、肾炎、皮炎、结肠炎等);组织损伤(严重外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血细胞破坏(严重血管内溶血);恶性肿瘤、急性中毒等。


  • 异常增生性增多


包括白血病,常见于急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MPD(为一组多功能干细胞病变引起的疾病)。


  • 白细胞计数减少


包括病毒、革兰阴性菌、某些原虫感染等;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PNH、非白血性白血病、骨髓转移癌、巨幼细胞性贫血等);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病(ITP、AIHA、SLE、新生儿同种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药物因素

引起白细胞计数减少的常见药物有:氯霉素、替硝唑、青霉素、万古霉素、阿奇霉素、头孢菌素、克林霉素、莫西沙星、亚胺培南/西司他汀、利奈唑胺等抗生素;甲硫咪挫、卡比马唑等抗甲状腺药;更昔洛韦等抗病毒类药;利福霉素等抗结核药;卡马西平、奎硫平等镇静类精神类药物;环磷酰胺、白消安、长春新碱等抗癌药物;奎宁、伯氨喹啉、扑疟喹啉等抗疟疾药物。

为检验人,我们除了要做好每天的仪器质量控制,保证每份标本对应结果的准确性外;还必须时刻保持对临床异常结果的警惕性,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同时要有夯实的理论基础,以便更好的服务临床,让医生少走弯路,让病人早点接受合理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熊立凡,刘成玉.临床检验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2.
[2] 希仁娜依·木哈塔尔;丁巍;邬超;杨晓红 .重症感染后白细胞降低30例临床分析《新疆医学》2019.049(2)
[3] 药师说用药|引起药源性血液病的药物有哪些?如何防范?《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4] 蔡成才. 药物性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临床分析 [J]. 《中国医药》,2012,7(04)


为了方便全国各地的检验人交流,我们特别成立了检验医学网全国交流群。欢迎您的加入,与大咖对话,分享经验和见解!因微信群超过200人后无法扫码进群,大家可以添加检验医学网编辑个人微信,编辑将邀请您进群。

点击下方名片,获取更多检验医学及体外诊断资讯

 

编辑:yeah  审校:小冉

检验医学网
检验医学网创建于2004年,现全网拥有80万+关注用户,是中国检验医学暨体外诊断领域有影响力的综合性媒体矩阵平台,涵盖各类新媒体平台、线上线下学术活动、大型展会等,为检验人员和体外诊断行业提供专业、及时、可靠的学术信息和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