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反腐行动如同一场席卷全国的风暴,并精准打击每一个腐败的角落。众多“关键少数”纷纷落马,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堪称空前。反腐的触角已经深入到医疗领域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大型医疗机构还是基层卫生院,无论是高层管理者还是一线医护人员,都感受到了反腐利剑的锋芒。
·
11月1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官方网站发表《深度关注 | 让更多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文,深入剖析了基层医疗机构在设备、耗材采购等环节存在的腐败现象。
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驱动下,基层腐败问题逐渐显现。各地通报中频繁曝光基层医疗机构涉及套取资金、违规送礼、收受礼品礼金、滥用医保基金、参与影响公务公正性的旅游活动等违规行为。
文章强调,纪检监察机关正积极行动,实施精准有效的监督,严厉查处基层医疗机构在设备采购、药品耗材供应及工程建设等核心环节的违法违纪行为。
11月26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重磅发布《本网评论 | 惩治“微腐败”须用铁拳头》一文,深度剖析医疗领域“微腐败”问题,指出其同样不容忽视。文章强调,这种“微腐败”广泛存在于教育、就业、医疗、农业农村等多个关键领域,具有量大面广的典型特征,必须予以严厉打击。
众所周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规划(2023—2027年)》,为未来的反腐败工作绘制了清晰的蓝图。该规划明确要求,反腐败斗争必须进一步向基层延伸,不再局限于高层或特定领域,而是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其中,教育、医疗、养老社保、食品药品安全等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被列为重点。对于贪污侵占、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吃拿卡要等行为,规划提出了严厉的查处要求,旨在根除这些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12月9日,最高法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依法惩治“蝇贪蚁腐”典型案例》,其中包括依法惩处医保领域基层贪污犯罪案例。
中纪委、最高法相继重锤出击,明确点名医疗反腐,这不仅是对医疗领域腐败问题的严厉警示,更是彰显国家严惩医疗腐败、净化医疗环境的坚定决心。一系列强有力的反腐举措接连出台,传递出医疗领域反腐斗争刻不容缓的强烈信号。
医疗反腐近年来在广度和精度上都在不断提升。以商业贿赂领域为例,福建、重庆、江西等地陆续发布医药领域反商业贿赂合规指引,将销售费、推广费、设备捐赠等均定义为可能涉嫌商业贿赂行为。
12月4日,中纪委发布《纪法百科丨党纪处分:警告》,对适用于警告处分的94条行为进行重申,“以讲课费、课题费、咨询费等名义变相送礼”,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
同时外部监管也在加速升级,重要特征之一为检查端口持续前移。
截至目前,山东、浙江、安徽、湖北等地已发布公立医院专项审计报告,包括违规线下采购、捆绑销售、定制招标等各类问题被密集曝光。
2023年医疗领域掀起力度空前的反腐风暴。今年以来医疗反腐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从各大公立医院,到临床试验机构、医药研究所,再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均被列入严查范围。
据中新网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2日,今年至少有320名医药卫生系统“关键少数”被查,其中有超160名医院院长或书记,涉及多家大三甲。
近日,甘肃省医保局发布《2024年基金监管工作购买第三方专业机构服务政府采购项目中标公告》。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5家第三方机构对全省医保基金使用情况展开省级飞行检查及专项检查。这也标志着新一轮医保基金检查即将展开。
根据《公告》,本次甘肃省医保局采取“省级联络督导、市州交叉带队、第三方协助”模式开展,对全省14个市州分成15个飞检组(兰州市计划安排 2 组次,其余市州均为1组次)进行联合交叉检查,每组次飞行检查时间约 15 天,实现检查全覆盖。
为确保2025年全省医保飞检高效、有序推动。甘肃省医保局统一购买第三方服务,协助各飞检组开展检查。
按照要求,在本次检查中,第三方机构主要负责供全面数据分析精准锁定疑点数据、飞行检查、专人驻点办公等。服务期限为自合同签订生效之日至2025年12月底完成,包含大数据筛查+现场检查。
本次数据处理对象为:全省共现场综合检查经办机构14家,定点零售药店70家,定点医疗机构150家。其中,省级定点医疗机构10家、市级定点医疗机构28家、县(区) 级定点医疗机构42家、民营医疗机构70家。
在人员安排上,第三方机构须结合项目需要拟定实施团队人员名单,其中每组次需派出第三方机构专业人员10 名,其中大数据分析人员3名,财务审计人员2名,医学审核稽查人员5名。
本次服务的工作时限自合同签订之日起1年内完成。也就是说,未来一年,在第三方机构和各类专家的加持下,全省大批医院将迎来一波医保基金的数据+现场“深度式”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