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章才根︱慈城碱水面
文摘
2024-10-29 18:30
浙江
慈城碱水面
文:
章才根
古镇慈城距宁波城区20公里,面条就有差别。慈城碱水面碱性重,色黄,条粗而长;城区面条碱水放得少,色白,条细而短。我在市区工作后,有几次约同事上酒店用餐。酒喝得差不多,有人点一大盆阳春面,都说好吃。我心里不服气:这也叫好吃?跟家乡慈城面条比,差多了。
慈城各面店一大早进新鲜生面。生面用大锅煮,时间不能太长,过了,面柔软,吃起来没有筋道;也不能太短,没煮透,面硬涩,汤味进不去。这分寸,店主全凭经验掌控。煮后过凉水,光滑,有弹性。然后按碗定量,一斤分四份,大小一致,在大竹匾里像下围棋那样码起来,纵横有序。
五十多年前,在镇上吃面条,只能上两家饭店。一家叫“大众饭店”,属集体;另一家叫“伙计楼”,属国营。都在解放路上。“大众饭店”经营早点和午餐,面条有光面和馄饨面。“伙计楼”经营午餐和晚餐,早点瞧不上;也售面条,有肉丝面、小排面、什烩面等等。“伙计楼”好像不售光面。
光面,即纯面条。光者,裸露也;面上没有其它食材覆盖。大众饭店的光面,其实味道很不错。计划经济年代,大众饭店有定量的肉类配给。猪肉、猪头、猪心、猪肺在大锅里慢慢煮熟,不捞出,留着中午出售。大锅里的热汤叫汁水,厨师去浮油称之高汤。售面时,碗里放少量盐、酱油、味精;穿白褂子、戴白帽的大厨从煮肉的锅里取汁水,勺子高悬,冲在碗里。碱水面在另一沸水锅里汆一下,捞出,滑入碗中。别急,要撒一点葱花,面不寂寞;大厨这才唱道:“6号——大光面一碗——”。
城区的饭店也有光面卖,叫“阳春面”。面不咋的,名称倒取得很响亮。
我上面三位姐姐,下面一位小弟,姐弟五人。我一出生,全家稀罕得不得了。我生日在农历六月下旬,一家人都记得。离生日还有好几天,祖母开始说:“再过几天,大狗生日啦。”
生日吃面条。我七八岁时,生日那天早上,祖母会陪我去大众饭店,小弟也跟着去。祖母给我点一碗馄饨面,给小弟点一碗小光面。馄饨面,一毛三,馄饨有五个;小光面,六分,只能撒一点葱花。小弟不能有意见,因为我生日,主角。面端上方桌,我分两个馄饨给小弟。
大众饭店悬挂的风扇转得很慢,用心看可以分辨出三片叶子。祖母坐在旁边,用芭蕉扇给我们送凉,她看着两个小猪一般的孙子,吸溜吸溜地进食,满眼溺爱。
“伙计楼”,也去吃过几次面条。有一次,留有很深印象。
我十岁那年,晚饭后,全家要在昏黄的灯光下糊制纸袋,眼和手都劳累。纸袋大小规格有好几种,积累到一定的量,按不同规格卖给镇上各商店。父亲为了让姐弟五人保持工作热情,干活一个时辰后,会劈一个西瓜,或者让祖母分每人一个桃子,有时意外地分一包豆酥糖。
一天晚上,壁上挂钟“铛、铛、铛……”敲了八下。大家很困乏,却不见父亲有任何激励上的动静,糊纸袋的速度明显慢下来。十分钟后,父亲叫母亲拿钥匙,打开梳妆台那个放钱和票证的抽屉,拿出一元钱给大姐,叫她带姐弟五人去“伙计楼”吃肉丝面。肉丝面?我们姐弟看向父亲。祖母这时欲阻拦,以为不是节日,这样花钱,不像过日子。父亲像孩子犯错一般露着笑容:“兰班(偶尔)一次,兰班一次。”
我们姐弟怕祖母阻拦生效,父亲改变主意,立即浩浩荡荡出发。小弟跑在前面。路边的梧桐树已长出嫩叶,隐在路灯的柔光里。这是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
到了市心口,望见“伙计楼”没有灯光,心沉下来。但不死心,一直到“伙计楼”门口,看见大门落锁,才万般无奈地转身返回。小弟走不动,几位姐姐轮流背回来。
后来——三十年以后,读余华《许三观卖血记》,读到许三观背一乐去“胜利饭店”吃面的情节,想起儿时那一碗错过的肉丝面,心有戚戚。
“人生有两个悲剧,第一是想得到的得不到,第二是想得到的得到了”,这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名言。我人生肤浅,只信他的“第一”。
“伙计楼”和“大众饭店”在上一世纪九十年代末一起消失了。随之出现的是十几家个体面店。竞争激烈,彼此都开发新品种;但碗中主角依然是色黄、条粗而长的碱水面,本色没变。
人们坐着慢慢享用。熟人之间彼此问候、聊天,安逸自在。后来,喝早酒蔚然成风,面店都备有啤酒、黄酒和糯米酒;酒瘾大的,自己带白酒。
那几年,我在母校慈湖中学工作,星期天也常去面店,犒劳味蕾。我吃面不喝酒,怕镇上熟人议论,影响不好。
不知哪一年开始,星期天一早,学校的几位同事会打电话来,约我一起吃早面。此事一发而不可收,断断续续一直到我离开母校。记得常去的是民主路的“王氏面馆”。
店主王师傅有新疆支边的经历,不爱说话;老板娘北方人,爱说话,但手上事多,忙,不给她发挥的机会。
同事依口味各自点面,一人统一付钱。我常点猪肝面,喜欢看王师傅怎样操作。
油八成热,下姜末、蒜末、辣椒粒,爆香;下猪肝,“嗞啦”一声,很响亮;火苗随之上窜。王师傅颠勺几下,加黄酒,又加生抽、白糖,加胡椒粉、味精,又颠勺几下。猪肝便在烈火中华丽转身。
我看了几次,了然于胸,不再看。与同事坐在包厢里,慢慢等自己的面。外间响起“嗞啦”一声的时候,我闭上眼睛,帮王师傅爆炒猪肝……加胡椒粉、味精……待到睁开眼一看,老板娘正好端着猪肝面进来。很准。
其他同事点大排面、点大肉面、点熏鱼面、点牛杂面,都享受不到那“嗞啦”的一声,更不能获得如我睁开眼睛时那一瞬的自得和喜悦。
有人提议喝啤酒,每人一瓶,我欣然接受。觉得啤酒类似饮料,不能算酒;又,六七同事挤在小包厢,并无外人,谁会说呢?
同事一起吃面,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学校之事免谈,除此都可以,谈孩子、家属,谈镇上趣事,谈面条好坏。
我此时不太说话,笑听同事胡说八道,得一日之松弛。各同事又何尝不如此?一周教学所形成的压力通过面和啤酒得到了稀释。
我觉得,母校那几年的教学质量跟这家面店是有一点关系的。
2003年,我调往城区学校,舍不得察园巷的房子,早出晚归。而星期天吃面的习惯没变。当然,不再跟母校的同事在一起;另起炉灶,改在民权路与察园巷交叉口的一家没招牌的面店。
慈城地方小,进面店总遇到熟人。所谓“熟人”,其实不过只是路上遇见点个头,知道是慈城人罢了。我不喜交际,彼此打过招呼,就选一个角落坐下,独自享用。
有人吃完面站起来,付完钱转身:“章老师,慢吃,面钱付过了。”我忙不迭说:“谢谢,谢谢。”心里记住,下次遇上,要抢先替他付上。有时,熟人吃完站起来,并不招呼,付了钱就走。我吃完去付钱,店主说,刚才那位已替你付了。我“哦”一声,心里又记住,下次遇上,要抢先给他付上。
好多次,我从面店出来,觉得慈城面条的味道不完全在面里。
民权路上还有一家面店,在“义和当”旁边,一样没有店号,店门上方只写“面店”两字。母子俩经营,儿子掌勺,母亲忙店堂。这家面店的鳝丝面有点名气。
中年母亲从铅桶里捉出两条黄鳝,食指粗,放在盆里,开水烫死,然后用刀片划出鳝丝。
鳝丝面的配料用姜丝、豆芽、韭菜,黄白绿三色,很起眼。鳝丝爆炒勾薄芡,摊在面上,再撒胡椒粉,最后浇上热猪油。
烧鳝丝面,店主用心,味道自然不差;但价格贵,十多年以前,每碗三十元。我虽喜欢,但不敢奢侈,大约隔几周去吃一次。
一天,我进这家面店,看见住察园巷的一位老人,很享受地吃着青菜面。彼此打了招呼,我就在一张空桌的座位上坐下来,而脑子想的还是那桌的老人。这位住同一巷子的老人其实不太熟,也不知他的姓,好像企业退休有些年。巷里遇上,他说“章老师好”,我说“您好”,并无别的言语。
我低头吃自己的鳝丝面。一会儿,听到温和、沉稳的声音:“章老师,面钱我付了,慢吃。”我抬头一看,老人微笑着跟我招呼,走了。我因意外而愣了片刻,点点头,连“谢谢”也忘了说。这一天早上,我内心感动而有点沉重。
此后,我频繁上这家面店,希望能遇到他,想抢先给他多付几次面钱;可是,他一直没在面店出现。进出的小巷里倒是遇到过几次,仍然是“您好”“章老师好”这样简单的彼此问候。我几次想问他“怎么没在面店见到你”,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2014年,古镇持续开发,察园巷的原住民因拆迁都搬走了。我住到了城区,不知这位老人搬到哪里去了。
这一碗鳝丝面的情,不知要欠到什么时候?
一二十年一晃而过。退休的日子很平静,无所求,戒之在得。但这两年,喜欢回想过往的事和物。往事,不可谏;旧物,犹可追。这可追的“旧物”里,便有慈城的碱水面。
今年春,我曾想打电话约以前母校的同事,一起回古镇去吃面条;继而想,不过一碗面,这样兴师动众,不免让人笑话;这才没有进一步的行动。
(2024.10.18 于青林湾宅)
作者简介
章才根,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退休教师。退休后,品茶、小酌、读书,寄情山水,不知老之将至。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1ODM5MDU1Mg==&mid=2247512996&idx=1&sn=d921a625aaeb752826d3ef7fc3922352
大河奔流工作室
文学文化类自媒体。坚持原创,独家授权,全网首发。
最新文章
吴宁亚︱前通后连之隔壁墙门
王耀成︱《大潮初起》尾声:梅花开了,春天来了
孙翰钦︱一眼万年
甬上话︱手抄郭诗记
张建明︱皮草大王陈志耀
韩长茂︱大漠雄关说古今
吴宁亚︱花园洋房新5号
王耀成︱从达沃斯到中南海
水乡人家︱父亲的三次救人
韩培生、吴百星︱太阳去外面转一大圈回来(诗画配第五辑)
丹 虹︱生活在变局中
吴宁亚︱白水巷,魂牵梦萦的巷
麻季远︱阿叔
郑君明︱话说慈城半浦小学的由来
陈剑飞︱献给方正学先生的组诗(第七辑)
吴宁亚︱寻觅华丽盛园的记忆
李浙闽︱何止是书房(下篇)
瑜 语︱乘着歌声的翅膀
王剑波︱在光影中浅唱高歌
章才根︱慈城碱水面
金永亮︱风云“点春堂”:两个广东人的龙虎斗
黄道元︱感动
陈建苗︱家乡的秋天
李浙闽︱何止是书房(上篇)
廖奠坤︱母亲的豆豉
龚烈沸︱三不忘(历史小说)
叶亦波︱故乡的溪河
甬上话︱漂在上海滩:品读《信客》中关于沪甬交流的故事
孙翰钦︱影子
王耀成︱宁波诺丁汉:引进奇葩,结出硕果
水乡人家︱捻河泥
甬上话︱关于宁波女作家,看Al怎么说
韩培生、吴百星︱一点微绿在冷峻中思想(诗配画•第四辑)
张建明︱“公仔大王”忻元甫
舒云亮︱“里斯本丸”不该沉没:用光影记录的一段二战历史
麻季远︱恍若自己昨日的故事
沈伟光丨老乡,老乡
陈剑飞︱天台行小记(组诗)
陈建苗︱岳父最后的日子
黄道元︱头发、胡子及其他
王耀成︱戈鲲化·杨福家·宁波诺丁汉
应坚︱特等射手
水乡人家︱用好你的“多巴胺”
章才根︱我的馄饨及其他(记食三则)
庄德章︱神仙•老虎•狗:我的长途贩运记忆
李洋江︱犹忆儿时过国庆
韩培生、吴百星︱沉甸甸的金色击节岁月之歌(诗配画第三辑•国庆特辑)
王剑波︱飞翔的地方
麻季远︱徽州探秘
黄才向︱我的老师杨象富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