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等射手
1977年,我在永康中学读高二。开学没多久就传来一个好消息:县体委要在我们年级组织一次小口径步枪训练,之后进行实弹射击,优秀射手将代表县里参加地区比赛。
那个年代的孩子做梦都想摸一次枪,因为“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已成了中国人深入骨髓的神圣职责。我父母都曾是军人,自己也有深厚的军旅情结,因此万分激动,摩拳擦掌就等那一天到来。
不久果然通知下来了,全年级将利用周末进行为期两天的带枪集训,集训完毕就地进行实弹射击选拔。靶场设在大操场的西边,那里靠近学校的菜地,旁边有一口小池塘,直径三十米左右。池塘东边的空地设了两个训练位和一个射击位,对面的斜土坡上设了三个靶位。纸板箱自制的木靶,中间的四方形白色靶纸只有半个巴掌大,贴着四边印了一个绿底的正圆,里面从大到小套了若干个同心圆圈,最小的圆环直径仅约一公分,那就是十环。
周六上午八点全体集合整队,集训总指挥是学校工宣队长汤师傅,他是拖拉机厂的老工人,行伍出身,一身腱子肉,膀大腰阔军容威严,据说是1960年全军大比武时的标兵。汤师傅先讲了一通国际形势,大意是美帝亡我之心不死,苏修在中蒙边境陈兵百万对我虎视眈眈,要求广大青年时刻牢记“随时准备打仗”。
接着他拿起一支小口径步枪,集中讲解了射击要领,并趴身卧倒亲自示范。什么设定表尺、三点一线、屏息瞄准、轻扣扳机之类。接下来同学们男女不限,三人一组轮流趴下去,冲着池塘对面的靶纸练瞄准。在30米开外,准星之中的靶纸就像一团模糊的黑影,得反复定睛才能瞄其大概。
轮番训练折腾了整整一天,第二天上午开始实弹射击。枪弹装在一个硬纸盒里,每人发了五枚。拿到手里一看,比平时爱吃的豇豆酥略粗,软铅灰色弹头,黄铜弹壳。个头虽小,掂在手里感觉还是有些沉甸甸的。
终于轮到我上靶射击了。我一遍遍地回忆射击要领,抑制住激动的呼吸,拼命睁大眼睛瞄准。第一轮感觉是稀里糊涂打出去的,可歪打正着,五枪居然打了43环。统计成绩之后全年级只留下前十名,下午加打三枪进入最后淘汰赛,选出三名优胜者。
有了上午的经验,下午上靶之前感觉自己明显镇定从容得多,一心想再上一层楼。没想到正式射击时,刚趴上靶位就发现西边的太阳反光,正好有一缕光线照在了准星的缺口上,这极大地影响了我的视线,连续调整了几次都摆脱不了。这时旁边性急的已经开始搂火,我慌了,最后三枪又是稀里糊涂打了出去,这回再没那么走运,我全部脱靶得了零蛋。
本文作者中学时代留影
人不可貌相,那次全年级个头最小的女生A君得了第一名。汤师傅夸她胆大心细全神贯注,年纪虽小却有老将风范。
没多久县里成立了中学生射击队,就由二中选拔出的三名优秀射手组成。男生全部落选,清一色是三名女将,其中三班的Z君也榜上有名。Z君是我暗中心仪的朱砂痣,都怪自己不争气名落孙山,一起切磋的机会也鸡飞蛋打。她们仨人手一支小口径步枪,每天下午课后趴在永中操场练习瞄准,看她们排队时肩背钢枪英姿飒爽的神气劲儿,心里别提多后悔了。汤师傅还专门从军分区县中队请来一名青年教官,每天趴在地上手把手教她们训练。记得练了有个把月,后来传出她们比赛的消息——团体优胜。其中A君在金华地区青少年射击大赛上一路过关斩将战胜各路高手得了第一名,荣获“特等射手”称号。
时间一晃就过了四十多年,最近的一次同学会上我遇到了A君。多年未见,当年的小不点儿身体有些发福,成了中年大妈。我重提那段射击往事,A君笑着说那是她中学时代最辉煌的经历。是啊,我也没忘,那次在最后关头被淘汰,壮志未酬的我至今还耿耿于怀。
那天聚餐就和A君坐在一桌,她笑颜如嫣心情很好,同学们敬酒她来者不拒,甚至索酒对碰,干杯畅饮,不时开怀大笑。
正是九月底,暑热还未完全消散,酒宴快要终席,A君醉酡红颜终于酒力不支。她见我像个讨糖吃的孩子总是缠着她追问当年射击队训练比赛的往事,就使了个眼神约我到了餐厅外面,两人在一处廊庑下吹风乘凉。我完全没有想到,酒后吐真言,竹筒倒豆子,A君告诉我一件尘封四十年的隐秘往事。
A君问我还记不记得当年她们在永中操场集训的情景?记不记得那次为参加金华地区大赛,汤师傅特地从县中队请了一名部队教官给她们训练?我当然记得,那青年教官浑身精瘦,军容整齐一丝不苟。拢共只有三名女生,可每次教官都要让她们列队,立正稍息口令不断,嗓门大得半个操场都能听见。
A君听了连夸我记忆力好。她哪里知道我心里的小九九,那年头男女授受不亲,男生直看女生会犯忌讳,可在大操场上训练就另当别论了,众目睽睽之下女生们目标很突出,虽说不可亵玩但谁都可以远观。我那时对Z君情有独钟,虽不敢表露,但看她们训练却也是一桩美事,用今天的话说,能刺激多巴胺大量分泌。
A君说那位教官姓张,个头不高长相英武,文武全能经验丰富。训练第一课首先讲解射击基本要领,教官反复持枪示范,比如据枪时用左手自然扶持下护木,然后右手轻轻抵住扳机,脸颊舒服地靠住枪托。枪据好后就是瞄准和击发了,因呼吸的关系,目标在准星里会有规律的晃动,此时需要短暂的闭息,感觉三点成一线之后,再缓慢地扣动扳机。如感觉瞄准时间过长,闭息久了产生憋闷的感觉,此时应果断放弃击发,重新调整呼息一切重来,万不可盲目击发。射击前如因紧张而心跳加速就主动深呼吸,心无旁骛只想着射击要领,这样可以缓解紧张感。
训练了一段时间之后,张教官发现A君上手很快,有优秀射手的潜质,不但领悟力极强,而且心态稳定处变不惊,有一种天然的大将风度。为此训练结束后他常常让A君留下来,单独给她开小灶。
他俩一起趴在地上,张教官再次细致分解射击要领。他反复告诫,枪托正面一定要完全抵实于肩窝,这样射击时才不致因后座力发虚而影响子弹飞行。在讲解这个要领时需要肢体接触,年轻教官的手一次次搭上了A君的肩膀,可他并不知道,这是青春少女平生头一次被年轻男子触碰。A君说那一刻的感觉她至今铭记难忘,随着教官的手一次又一次的触摸,散发着男性荷尔蒙的鼻息清晰可闻,一呼一吸之间甚至能轻轻拂动少女的发梢。年轻的心突然荡漾起从未有过的悸动,眩晕感夹杂着说不出的甜蜜,此刻如杨柳轻飏,一再掠过A君干涸而饥渴的心田。
接下来的教程是射击心理。张教官特别强调,优秀射手和普通射手的最大区别在于心境。射击要领固然重要,但只要经过严格训练就能掌握。真正到了靶场上,只有收放自如忘掉胜负甚至忘记自我,做到心境平和恬淡虚无,这样才有可能在高手云集的赛场上战胜对手。A君心领神会,她迅速收摄心神投入苦练,一心只想射出最好的成绩。
张教官训练时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训练之余也很健谈。他朴实无华还挺内秀,衣兜里有一本红塑料皮笔记本,上面抄录了不少平日读书时记下的励志格言和心灵寄语。训练休息时他常常拿出笔记本和队员分享,朗读各种名言警句,师徒们一起畅谈理想憧憬未来。
一个月后,六县一市中学生射手齐聚金华,射击大赛正式打响。A君凭借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超常的现场发挥,三战三捷战胜各路好手,不负众望获得了第一名。
本文主人公保存的特等射手证书
那次大赛,只有第一名才能获得“特等射手”的唯一殊荣。A君手持“特等射手”证书,捧着团体优胜奖杯,和队员教官一起班师回朝。县体委专门举行了一个小型庆功会,那天晚上张教官的领导、县中队的刘中队长也到会祝贺,晚上一起会餐,喝了当时罕见的葡萄酒,刘中队长还即兴唱了一首铿锵有力的军歌,一时间欢声笑语,一片军民鱼水情。
酒宴上,A君红着脸大着胆子走到嘉宾席,问教官讨借那本红塑料皮笔记本,说想回家把这些心灵寄语都手抄下来。张教官不假思索,慷慨地掏出笔记本递到了A君手里。
那天晚上回到家,A君抚摸着笔记本开始浮想联翩。那可是教官的私人物品,抚摸着它,就像触摸到教官坚实的臂膀。打开笔记本细细翻看,不经意间,A君发现笔记本内芯夹层里似乎有什么东西,抽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张白纸,上面用钢笔勾勒了一个少女的侧身像。画者十分大胆,竟然将少女的上身大胆地暴露,脖颈以下是浑圆的乳房,它将美少女的胴体曲线勾画得淋漓尽致。A君看得面红耳赤,心怦怦直跳,赶紧将纸画塞了回去。
是夜,A君辗转难眠,芳心萌动不能自持。教官的英武形象从此更像大树一般,紧紧扎根在少女的心里。
花了整整两个晚上,A君将笔记本里的所有文字一字不落全部抄完。第三天她特地选了个夜幕将合的傍晚,来到县中队门前求见张教官。卫兵进去通报,不一会儿出来了一个军人,却不是张教官,而是庆功会上见过的刘中队长。
中队长一脸威严劈头就问:“我认识你。你找张教官干什么?”
A君一下子红了脸,嗫嚅着答道:“我想找他一下,把这本笔记本还给他。”
“他正在执勤,部队有规定,执勤期间不能随意会见外人,笔记本我可以代你交给他。”说完话,中队长直截了当地伸出了手。
A君大脑一片空白,稀里糊涂地把笔记本交了出去。等到回过神来,中队长已经转身回了营房,只剩下站岗的小战士目不斜视。A君这才惊恐地发觉,自己内心的秘密极有可能会暴露。
原来笔记本里那张要命的画纸此时已不在塑料封皮的夹缝里,而是被A君故意夹到了笔记本的中间页。这是少女内心最含蓄的爱心表达,A君没有勇气告白,更没想过也根本不会写什么情书,她只是想用这种方式告诉教官,自己看过了这幅钢笔美女图,不仅不讨厌,而且还很欣赏。甚至,这个举动里还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更深长的意味……
从那天起,A君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她既不知道中队长是否发现了那张画纸,更不清楚张教官到底有没有看到那个秘密,能否领会少女隐秘的意图。还有更可怕的担心,如果画纸暴露,会不会给对方造成严重的后果?那年头男女私相传递这种半裸体的画作,如果上纲上线,甚至可能会涉及流氓行为。
A君没有勇气写信询问,那个年代忌讳谈论爱情,青年男女扭曲到连偷看对方一眼都要鼓足勇气。A君的担心与思念在静夜里尤甚,心里像装了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又像大雪纷纷飘下,缀满眼前的树枝窗棂。有几天胆子大的时候,A君晚上会偷偷从家里溜出来,时远时近地在县中队门前徘徊。她渴望能和张教官见上一面,可要是真的见了,A君又觉得自己根本没有勇气上前。
一天、两天、四天、五天……张教官始终未能出现,一直到A君高中毕业参加高考,最后考上了一所中专学校去外地上学,都没能再见到张教官。教官杳如黄鹤人间蒸发,从此失去了任何踪迹……
时光荏苒。A君中专毕业后分配回家乡,在一家大型国企工作直到退休,之后又发挥余热返聘到当地一家窗口单位当了一名办事员。此时的她早已嫁人生子,过着普通平凡的日子,生活按部就班平平淡淡,年轻时的往事偶尔会在脑海里浮现,但渐渐也如一缕云烟慢慢飘散。
这一天正在上班,进来了一位男人到窗口办事。A君总觉得此人有些面熟,尽管被岁月磨洗了多年,还是慢慢能认出来,原来他正是当年县中队那位姓刘的中队长,那个当年将红皮笔记本连同少女的秘密一起拿走、让她一想起来就刻骨铭心一直记恨的冷酷男人。
中队长没认出A君,A君却打起了动问的念头。当年那场销魂蚀骨的一厢爱恋,虽然已经过了40年,却仍然像一个谜,像一场梦,像一部没有结局的老电影,在A君的记忆里不知回放过多少遍。A君很想知道,那个他在哪里?他现在好吗?A君更想知道关于那个笔记本的秘密。
一番短暂思想斗争之后,A君终于开了口。中队长一脸诧异,他早就忘了红皮笔记本的事,却笑着一一回答了A君的询问。刘队长因找了本地姑娘结婚,转业时就留在了当地政法部门工作,一直到退休。他不但记得昔日战友,而且至今还一直保持着联系。他告诉A君,他和张教官是山东老乡,张教官就在射击大赛那一年退伍回乡,现在早已娶妻生子,在老家一个县里工作。
刘队长让A君找来一张纸,掏出手机寻找了一番,抄了一行文字留在纸上,跟A君会心一笑,没再说话就飘然而去。A君打开一看,上面赫然写着张教官的名字和一个电话号码。
A君对笔者说,虽然时光已经过去了40多年,然而在看到久违的名字那一瞬间,非常神奇,她竟然又体验到了少女时代那种甜蜜的眩晕……
下班后,A君毫不迟疑,按照中队长提供的电话号码拨了过去。
电话接通了,铃响了很久,一个沧桑而生硬的声音终于传了过来:“喂!你找谁?”
在证实了对方就是张教官之后,A君非常兴奋,迫不及待地介绍了自己,又滔滔不绝地说起当年射击队训练的往事,满心期待着对方的热烈回应。
然而,那边的反应却慢得出乎她的意料。对方似乎有点懵,好不容易回想起来,态度却显得不温不火,甚至有些生硬而冷淡。寒暄了几句之后,双方在电话的两头竟然一时语塞说不出话来。
A君问起那本红皮笔记本,张教官总算还记得,但他说经过几次搬家,笔记本早已不知去向。双方尬聊了几句各自工作生活的近况,互相加了微信留了家庭地址和电话之后就客气地告别。放下电话之后,A君感觉自己全身发软失去了气力,她怅然若失,呆立良久。
晚上,张教官通过微信发来两张照片,一张青年戎装照和一张生活近照。戎装照一如往昔,英姿勃发神武俊朗,让A君瞬间回到了过去。然而看生活近照却成了A君最后悔的事情,照片上的他体态臃肿早早谢顶,已完全失去了年轻时的风采。是啊,青春就像一只小鸟,你看着它在你眼前飞舞跳跃啄食嬉戏,可它在不经意间飞走了之后,就一去再也不会回头。
A君到照相馆将张教官的戎装照洗印了一张,珍重地夹在了自己珍藏的“特等射手”证书里。当年精心抄录的那些励志格言也还在,A君说她本想复印一份寄过去,可转念一想还是放弃了,而且从此他们几乎不再联系。
那些珍贵的纪念品A君说她会永久保存,因为青春是最可宝贵的,每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保存着它就像保存那只心中的小鸟,每次看到它就觉得自己其实还没老,因为它能瞬间触发昔日火热的少女心怀……
图片除已说明外均取自网络
仅为示意
作者简介
应坚,1961年出生,1983年参加工作,1994年起供职于原鄞州电视台。现已退休。